1 頁 (共 1 頁)

葡萄酒

發表於 : 週二 10月 29, 2002 1:23 pm
犯紀者Sheng
葡萄酒瓶打開之後,內容物就會暴露在空氣中,導致氧化作用。如
果把酒瓶打開得夠久,本來很好喝的葡萄酒聞起來就可能像是「充滿
汗臭的襪子或濕氣很重的硬紙板。」美國侍酒師協會的主席菲力浦莫
瑞斯(Philip Morace)如此比喻。葡萄中的天然細菌,會把葡萄汁
中的糖分或葡萄酒中的酒精轉化為醋酸,酒的味道就會酸酸的(最後
產生的就是酒醋)。但是,這些細菌需要氧氣才能生長。葡萄酒的發
酵過程通常沒有氧氣,因為酵母將糖分轉化成酒精時,會產生大量的
二氧化碳。打開酒瓶會導入氧氣,正好提供細菌生長的要素,因此酒
的風味也會馬上開始變化。這種變化不見得不好:尤其是昂貴的紅酒
在玻璃瓶和酒杯中放了一陣子後,味道會更棒。有些白酒在瓶子裡進
行數年的氧化作用,會產生香醇而不酸澀的風味。但是氧氣仍是大部
份葡萄酒的大敵,市面上有好幾種裝置可以中止氧化的過程。其中一
種方法是使用真空唧筒,把瓶中的空氣抽出。另外一種保存方法則是
使用氮封劑。把氮氣注入瓶中,取代裡面的氧氣,理論上就能避免葡
萄酒的風味遭受到破壞。為了證實這些器具的效用,我們測試了真空
唧筒和氮封劑(價格介於10到20美元之間,生產廠商分別是Zyliss和C
ork Pops Inc.)。測試時也採用了對照組,但由於測試抽樣人數不
夠多,並非完全合乎科學方法。我們想知道喝葡萄酒的人(兩位葡萄
酒愛好者和幾位偶爾喝的人)是否能夠分辨用真空唧筒和氮封劑保存
的酒,以及開瓶後只把木塞放回的葡萄酒。測試的樣本是開瓶後保存
了一星期的(有的品酒者則拿到放了兩星期的)德國雷詩玲(Rieslin
g)白酒,和保存了三天的美國碧諾瓦(pinot noir)紅酒。在這兩
種情形中,當受試者在品嚐保存過的酒時,都分別有一瓶剛打開的酒
作為對照。品酒時採取「矇眼」法:大家都要到事後才知道自己喝了
什麼。兩位葡萄酒愛好者都能辨識出剛開瓶的白酒,其中一個人也馬
上辨別出剛打開的紅酒。但他們在區分經過保存處理的酒和開瓶後只
把木塞放回的酒時,就困難得多了。其他偶爾喝葡萄酒的人均無法一
致地分辨出任何種類的酒,各自喜愛的酒也不一樣。雖然樣本數很小
,但結果顯示一般消費者買到中價位的酒(介於10到20美元之間)時
,最好在開瓶後趕快喝完,或趕快塞回木塞,然後保存在冰箱裡,且
不要超過太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