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介紹

版主: jiunn辰仔(str)arashi

回覆文章
pomelo
究級玩家
究級玩家
文章: 5001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13, 2002 8:00 am

敦煌石窟介紹

文章 pomelo » 週三 5月 28, 2003 9:44 am

敦煌石窟是中國著名的石窟,位於甘肅省敦煌縣東南二十五公里的三危山、鳴沙山之間的峭壁上,可追溯至前秦建元二年 (公元366年) 。最早一窟由沙樂僔開鑿,稱為「莫高窟」,其後共開鑿石窟1000多個,現存492個,壁畫4.5萬平方尺,彩塑佛像2400多尊。由於它們興建的先後次序不等,隨著不同時代思想和審美情趣的演變的過程來看,大致可分為早、中、晚三期。

   早期包括五胡十六國、北朝時期。這時期的雕塑可分為浮面塑及立體塑兩種,題材相當狹窄,大多為佛的單身造像。到北魏時才出現一佛二菩薩的組合造像。另外也有在主尊造像兩側出現武士裝的天王像。北周時再加上佛的弟子:迦葉、阿難。總括來說,早期雕塑具有古樸、渾厚、粗獷、莊重的作風,體現出北方民族的獨特氣質。雕塑面形方圓而略長,比較豐滿,且有修眉、鼓眼、隆鼻的特徵。身形則多是肩寬、胸平、腰細。這時的雕塑著重通過面部去刻畫人物內心精神狀態,即注重運用人物的面部傳神,而不怎麼注意對人物軀幹四肢的描寫。

  中期包括隋、唐兩個時代。由於結束了三百餘年分裂割據局面,出現了安定的大一統時代,敦煌佛教藝術也獲得了空前發展。在題材上,隋代雕塑出現了力士和天王像,還出現了同一窟中有三個高大立像,開創了窟內塑造巨像的先例。風格方面,頭部造型圓中見方,轉折稜角清晰,額寬而扁平。身軀寬厚豐滿,予人敦厚凝重的感覺。而佛像的衣裙、披巾、佩飾等,都施以艷麗的色彩,彩繪細密精緻。到了唐代,敦煌雕塑更是大放異彩。題材方面,組合造像增至七至九個,最多達十一個。並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題材,如高達二、三米以上的彌勒巨像、佛祖涅槃像、高僧肖像等。風格方面,這時的敦煌雕塑多是體形豐滿圓潤,肌骨勻亭,神情莊重,具有雍容華貴之風;手法更加細膩寫實,彩繪亦精緻富麗,反映了唐人的審美情趣。

  晚期包括五代、北宋、西夏、元四個時代。整體來說,這時期的雕塑在題材佈局、造型風格、衣冠服飾等方面,雖然承襲唐代,而人物的體積和洞窟建造的規模,甚至遠超唐代。但是,人物造型沒有唐代那樣健康豐滿,動庇也沒有唐代那樣優美動人,即如彩繪亦欠富麗華美,衣紋線條欠缺圓潤流暢。簡而言之,雕塑造型扁平僵硬,缺乏活力和生氣。

  整體而言,敦煌彩塑和所有佛教雕塑一樣,借用真實的人物形象,象徵神靈神靈的智慧和力量,象徵善良美好的願望。佛陀以莊嚴慈祥的巨像,像徵品德圓滿、至高無上的聖者複雜抽象的內涵。北魏的襌定佛像,結跏安坐,嫣然含笑,象徵超脫塵世,忘懷萬慮的禪悅之樂,唐代魁武的天王,揮戈持劍,腳踏惡鬼,象徵天國的安寧;宮娃般妍麗嫻雅的唐代菩薩,象徵大慈大悲、濟世活人的品德,而菩薩的女性化則反映了美的中國特色。

  綜觀敦煌石窟的雕塑,雖然受到佛教題材的限制,但由於雕塑者有著各自不同的藝術修養、生活閱歷和表現風格,再加上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審美風尚,所以石窟中的雕塑,根本找不到兩個完全相同的形象,這正是敦煌石窟的藝術價值所在。
圖檔 圖檔
把版版的究級會員數加一~

回覆文章

回到「Royal Knight公會」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