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卷二十四 樂書 第二

版主: jiunn辰仔(str)arashi

回覆文章
peter_zhong
究級玩家
究級玩家
文章: 7719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19, 2001 8:00 am

文章 peter_zhong » 週六 5月 31, 2003 1:56 pm

注 集解鄭玄曰:“反謂自抑止也。”王肅曰:“樂充氣志而反本也。”
注 集解鄭玄曰:“放淫於聲樂,不能止也。”
注 集解孫炎曰:“報謂禮尚往來,以勸進之。”王肅曰:“禮自減損,而以進為
報也。”
注 集解孫炎曰:“反謂曲終還更始。”索隱孫炎曰“反謂曲終還更始”也。
注 集解鄭玄曰:“俱起立於中,不銷不放。”
夫樂者樂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樂必發諸聲音,形於動靜,人道也。 聲音動
靜,性術之變,盡於此矣。 故人不能無樂,樂不能無形。 形而不為道,不能無亂。
先王惡其亂,故制雅頌之聲以道之,使其聲足以樂而不流,使其文足以綸而不息, 使
其曲直繁省廉肉節奏, 足以感動人之善心而已矣,不使放心邪氣得接焉,是先王立樂
之方也。 是故樂在宗廟之中,君臣上下同聽之,則莫不和敬;在族長鄉裡之中,長幼
同聽之,則莫不和順;在閨門之內,父子兄弟同聽之,則莫不和親。故樂者,審一以定
和,比物以飾節,節奏合以成文, 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親萬民也,是先王立樂之方
也。故聽其雅頌之聲,志意得廣焉; 執其幹戚,習其俯仰 信,容貌得莊焉;行其綴
兆, 要其節奏, 行列得正焉,進退得齊焉。故樂者天地之齊,中和之紀, 人情之
所不能免也。

注 正義此樂化章第三段也。明聖人所以制樂,由人樂於歌舞,故聖人制樂以和樂
之,故雲樂者樂也。但歡樂是人所貪,貪不能自止,故雲人情也。
注 集解鄭玄曰:“人道,人之所為也。”
注 集解鄭玄曰:“不可過。”
注 集解鄭玄曰:“形,聲音動靜也。”
注 集解鄭玄曰:“文,篇辭也。息,銷也。”
注 集解鄭玄曰:“曲直,歌之曲折;繁省廉肉,聲之洪殺也。? 注 集解鄭玄曰:“方,道也。”
注 集解鄭玄曰:“審一,審其人聲也。比物謂雜金革土匏之屬以成文,五聲八音
克諧,相應和也。”
注 正義前雲先王制之聲音,形於動靜,故此証其事也。此是發於聲音也。
民聽正聲,得益盛德之美,志意得廣大也。
注 集解鄭玄曰:“綴,表也,所以表行列也。”
注 集解鄭玄曰:“要猶會也。”
注 集解鄭玄曰:“紀,總要之名。”
夫樂者,先王之所以飾喜也; 軍旅榥鉞者,先王之所以飾怒也。故先王之喜怒皆
得其齊矣。喜則天下和之,怒則暴亂者畏之。先王之道禮樂可謂盛矣。

注 正義此樂化章第四段也。明樂唯聖人在上者制作,天下乃從服也。若內有喜,
則外歌舞以飾之,故雲先王以樂飾喜也。
魏文侯問於子夏曰: “吾端冕而聽古樂 則唯恐臥,聽鄭燱之音則不知倦。敢問
古樂之如彼,何也?新樂之如此,何也?”

注 正義此章第八,明文侯問也。文侯故晉大夫畢萬之後,見子夏而問於樂也。
注 集解鄭玄曰:“端,玄衣也。古樂,先王之正樂。”正義此文侯問事也。
端冕謂玄冕。凡冕服,其制正幅袂二尺二寸,故稱端也。著玄冕衣與玄端同色,故
曰端冕聽古樂也。此當是廟中聽樂。玄冕,祭服也。
子夏答曰:“今夫古樂,進旅而退旅, 和正以廣, 弦匏笙簧合守拊鼓, 始奏
以文,止亂以武, 治亂以相,訊疾以雅。 君子於是語,於是道古,修身及家,平均
天下:此古樂之發也。今夫新樂,進俯退俯, 奸聲以淫,溺而不止, 及優侏儒,
非雜子女,不知父子。 樂終不可以語,不可以道古:此新樂之發也。 今君之所問者
樂也,所好者音也。[一一]夫樂之與音,相近而不同。”

注 集解鄭玄曰:“旅猶俱也。俱進俱退,言其齊一也。”正義子夏之答凡有三,
初則舉古禮,次新樂以酬問意,又因更別說以誘引文侯,欲使更問也。此是答述古樂之
情。旅,?也。
注 集解鄭玄曰:“無奸聲也。”
注 集解鄭玄曰:“合,皆也。言?皆待擊鼓乃作也。拊者,以韋為表,裝之以噯
也。”正義拊音敷武反。拊,一名相。亦奏古笙樂也。弦,琴也。匏,瓠屬也,四十六
簧;笙十九至十三簧也。簧,施於匏笙之管端者也。合,會也。
守,待也。拊者,皮為之,以噯實如革囊也,用手撫之鼓也。言奏弦匏笙簧之時,
若欲令堂上作樂則撫拊,堂上樂工聞撫拊乃弦歌也。若欲令堂下作樂則擊鼓,堂下樂工
聞鼓乃吹管播樂也。言弦匏笙簧皆待拊為節,故言會守拊鼓也。
注 集解鄭玄曰:“文謂鼓,武謂金也。”
注 集解孫炎曰:“整其亂行,節之以相;赴敵迅疾,趨之以雅。”鄭玄曰:
“相即拊也,亦以節樂。雅亦樂器名,狀如漆鉍,中有椎。”
注 集解鄭玄曰:“俯猶曲也。言不齊一也。”正義此第二述雜樂也。俯,曲也。
新樂行列不齊,進退曲也。
注 集解王肅曰:“奸聲淫,使人溺而不能自止。”
注 集解王肅曰:“俳優短人也。”
注 集解鄭玄曰:“非,獼猴也。言舞者如獼猴戲,亂男女尊卑也。”
注 正義此結新樂答也。
注 正義此第三段,誘引文侯更問前故說此句,言文侯所問乃是樂,而好鏗熝之音,
非律呂克諧之正樂也。
注 集解鄭玄曰:“鏗熝之類皆為音,應律乃為樂。”
文侯曰:“敢問如何?”

注 集解鄭玄曰:“欲知音樂異意。”
子夏答曰:“夫古者天地順而四時當, 民有德而五谷昌,疾烘不作而無登祥,此
之謂大當。 然後聖人作為父子君臣以為之紀綱,紀綱既正,天下大定,天下大定,然
後正六律,和五聲,弦歌詩頌,此之謂德音,德音之謂樂。詩曰:
‘莫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類,克長克君。王此大邦,克順克俾。 俾於文王,
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於孫子。’此之謂也。 今君之所好者,其溺音與?”

注 正義當,丁浪反。此答古樂之由也。天地從,四時當,聖人在上故也。
注 集解鄭玄曰:“當謂不失其所也。”
注 集解鄭玄曰:“德正應和曰莫。照臨四方曰明。勤施無私曰類。教誨不倦曰長。
慶賞刑威曰君。慈和?服曰順。俾當為‘比’,擇善而從之曰比。”
注 集解鄭玄曰:“施,延也。言文王之德皆能如此,故受天福,延及後世。”
注 集解鄭玄曰:“言無文王之德,則所好非樂。”
文侯曰:“敢問溺音者何從出也?”
子夏答曰:“鄭音好濫淫志, 宋音燕女溺志, 燱音趣數煩志, 齊音驁辟驕志,
四者皆淫於色而害於德,是以祭祀不用也。 詩曰:‘肅雍和鳴,先祖是聽。’夫肅肅,
敬也;雍雍,和也。夫敬以和,何事不行? 為人君者,謹其所好惡而已矣。君好之則
臣為之,上行之則民從之。詩曰:‘誘民孔易’,此之謂也。 然後聖人作為碓鼓
圖檔まつざか だいすけ

peter_zhong
究級玩家
究級玩家
文章: 7719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19, 2001 8:00 am

文章 peter_zhong » 週六 5月 31, 2003 1:55 pm

注 正義解所有四事之由也。緣外物來感心,心觸感來,起動應之,故有上四事也。
注 集解鄭玄曰:“言在所以感之也。術,所由也。形猶見也。”
注 集解鄭玄曰:“志微,意細也。吳公子札曰‘其細已甚’。”
注 正義殺音所界反,又色例反。思音先利反。此以下皆言心樂感而應見外事也。
若人君叢脞,情志細劣,其樂音颳戚殺急,不舒緩也。音既局促,故民應之而憂也。
注 集解鄭玄曰:“簡節少易也。”
注 正義?
圖檔まつざか だいすけ

peter_zhong
究級玩家
究級玩家
文章: 7719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19, 2001 8:00 am

文章 peter_zhong » 週六 5月 31, 2003 1:55 pm

注 集解鄭玄曰:“極,至也。蟠猶委也。”索隱音盤。鄒誕本作“播”,亦作
“蟠”。
注 正義言陰陽和,四時順,以應禮樂,禮樂與鬼神並助天地而成化也。
注 集解鄭玄曰:“高遠,三辰也。深厚,山川也。言禮樂之道,上至於天,下委
於地,則其閑無所不之矣。”
注 集解王肅曰:“著,明也。明太始,謂法天也。”索隱著,明也。太始,天也。
言樂能明太始是法天。
注 集解成物謂地也。居亦謂法也。索隱言地能成萬物,故成物謂地也。居亦法也,
言禮法地也。正義著猶處也。天為萬物之始,故曰太始。天蒼而氣化,樂亦氣化,故雲
處太始也。
成物,地也,體盤薄長成萬物也。在地成形,禮亦形教,故雲居成也。地卑,故曰
居;天高,故曰著也。
注 集解鄭玄曰:“著猶明白也。息謂休止也。”索隱著謂*(著)*明白。*[著]*運
生不息者,天之功也,故易幹卦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是。著養萬物不動者,
地之德也,故易坤卦雲“安貞吉”是也。正義此美禮樂配天地也。
著亦處也。言樂氣化,處運生不息者,配天也。禮制尊卑定位,成養萬物,處不移
動者,配地也。
注 集解鄭玄曰:“閑謂百物也。”正義此美禮樂若分則配天地,若合則與百物齊
一也。*(靜動而生)*百物稟天動地靜而生,故呼百物為天地之閑也。
注 集解鄭玄曰:“言禮樂之法天地也。”正義引聖証此章也。言聖人雲,明此一
章是禮樂法天地也,故言聖人曰“禮雲樂雲”。樂動禮靜,其並用事,如天地閑物有動
靜也。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 夔始作樂,以賞諸侯。 故天子之為樂也,以賞
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五谷時孰,然後賞之以樂。 故其治民勞者,其舞行級
遠; 其治民佚者,其舞行級短。 故觀其舞而知其德, 聞其謚而知其行。 大章,
章之也; 咸池,備也; 韶,繼也; 夏,大也; 殷周之樂盡也

注 集解鄭玄曰:“南風,長養之風也,言父母之長養己也。其辭未聞也。”
王肅曰:“南風,育養民之詩也。其辭曰‘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索隱此詩之辭出屍子及家語。正義此第四章名樂施,明禮樂前備後施布天下也。中
有三段:一明施樂以賜諸侯也;二明施樂須節,既賜之,所以宜節也;三明禮樂所施,
各有本意本德。世本“神農作琴”,今雲舜作者,非謂舜始造也,改用五弦琴,特歌南
風詩,始自舜也。五弦者,無文武二弦,唯宮商角征羽之五弦也。南風是孝子之詩也。
南風養萬物而孝子歌之,言得父母生長,如萬物得南風也。舜有孝行,故以五弦之琴歌
南風詩,以教理天下之孝也。
注 集解鄭玄曰:“夔欲舜與天下之君共此樂。”
注 正義陳其合賞也。若諸侯孝德明盛,教令尊嚴,年谷豐稔,故天子賞樂也,天
下因而法之也。
注 正義行音胡郎反。級音子燱反。本,或作“綴”,音同。此明雖得樂賜,而隨
功德優劣*(也)**[為]*舞位行列也。綴謂纘列也。若諸侯治民勞苦,由君德薄,王賞之
以樂,則舞人少,不滿,將去纘疏遠也。
注 集解王肅曰:“遠以象民行之勞,近以象民行之逸。”正義佚音逸。言若諸侯
治民暇逸,由君德盛,王賞舞人多,則滿,將去纘促近也。庾蔚之雲:“此為虞夏禮也。
虞猶淳,故可隨功賜樂;殷周漸澆,易生忿怨,不宜猶有優劣,是以同制。諸侯六佾,
故與周禮不同也。”
注 正義觀其
圖檔まつざか だいすけ

peter_zhong
究級玩家
究級玩家
文章: 7719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19, 2001 8:00 am

文章 peter_zhong » 週六 5月 31, 2003 1:55 pm

注 集解鄭玄曰:“極,至也。蟠猶委也。”索隱音盤。鄒誕本作“播”,亦作
“蟠”。
注 正義言陰陽和,四時順,以應禮樂,禮樂與鬼神並助天地而成化也。
注 集解鄭玄曰:“高遠,三辰也。深厚,山川也。言禮樂之道,上至於天,下委
於地,則其閑無所不之矣。”
注 集解王肅曰:“著,明也。明太始,謂法天也。”索隱著,明也。太始,天也。
言樂能明太始是法天。
注 集解成物謂地也。居亦謂法也。索隱言地能成萬物,故成物謂地也。居亦法也,
言禮法地也。正義著猶處也。天為萬物之始,故曰太始。天蒼而氣化,樂亦氣化,故雲
處太始也。
成物,地也,體盤薄長成萬物也。在地成形,禮亦形教,故雲居成也。地卑,故曰
居;天高,故曰著也。
注 集解鄭玄曰:“著猶明白也。息謂休止也。”索隱著謂*(著)*明白。*[著]*運
生不息者,天之功也,故易幹卦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是。著養萬物不動者,
地之德也,故易坤卦雲“安貞吉”是也。正義此美禮樂配天地也。
著亦處也。言樂氣化,處運生不息者,配天也。禮制尊卑定位,成養萬物,處不移
動者,配地也。
注 集解鄭玄曰:“閑謂百物也。”正義此美禮樂若分則配天地,若合則與百物齊
一也。*(靜動而生)*百物稟天動地靜而生,故呼百物為天地之閑也。
注 集解鄭玄曰:“言禮樂之法天地也。”正義引聖証此章也。言聖人雲,明此一
章是禮樂法天地也,故言聖人曰“禮雲樂雲”。樂動禮靜,其並用事,如天地閑物有動
靜也。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 夔始作樂,以賞諸侯。 故天子之為樂也,以賞
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五谷時孰,然後賞之以樂。 故其治民勞者,其舞行級
遠; 其治民佚者,其舞行級短。 故觀其舞而知其德, 聞其謚而知其行。 大章,
章之也; 咸池,備也; 韶,繼也; 夏,大也; 殷周之樂盡也

注 集解鄭玄曰:“南風,長養之風也,言父母之長養己也。其辭未聞也。”
王肅曰:“南風,育養民之詩也。其辭曰‘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索隱此詩之辭出屍子及家語。正義此第四章名樂施,明禮樂前備後施布天下也。中
有三段:一明施樂以賜諸侯也;二明施樂須節,既賜之,所以宜節也;三明禮樂所施,
各有本意本德。世本“神農作琴”,今雲舜作者,非謂舜始造也,改用五弦琴,特歌南
風詩,始自舜也。五弦者,無文武二弦,唯宮商角征羽之五弦也。南風是孝子之詩也。
南風養萬物而孝子歌之,言得父母生長,如萬物得南風也。舜有孝行,故以五弦之琴歌
南風詩,以教理天下之孝也。
注 集解鄭玄曰:“夔欲舜與天下之君共此樂。”
注 正義陳其合賞也。若諸侯孝德明盛,教令尊嚴,年谷豐稔,故天子賞樂也,天
下因而法之也。
注 正義行音胡郎反。級音子燱反。本,或作“綴”,音同。此明雖得樂賜,而隨
功德優劣*(也)**[為]*舞位行列也。綴謂纘列也。若諸侯治民勞苦,由君德薄,王賞之
以樂,則舞人少,不滿,將去纘疏遠也。
注 集解王肅曰:“遠以象民行之勞,近以象民行之逸。”正義佚音逸。言若諸侯
治民暇逸,由君德盛,王賞舞人多,則滿,將去纘促近也。庾蔚之雲:“此為虞夏禮也。
虞猶淳,故可隨功賜樂;殷周漸澆,易生忿怨,不宜猶有優劣,是以同制。諸侯六佾,
故與周禮不同也。”
注 正義觀其
圖檔まつざか だいすけ

peter_zhong
究級玩家
究級玩家
文章: 7719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19, 2001 8:00 am

文章 peter_zhong » 週六 5月 31, 2003 1:54 pm

注 正義此第三段第二重也。人初生未有情欲,其*(情欲)*至靜稟於自然,是天之
性也。
注 集解徐廣曰:“頌音容。今禮作‘欲’。”正義其心雖靜,感於外情,因物而
動,是性之貪欲也。
注 集解王肅曰:“事至,能以智知之,然後情之好惡見。”正義上“知”音智。
注 集解王肅曰:“內無定節,智為物所誘於外,情從之動,而失其天性。”
正義言好惡不自節量於心,唯知情欲誘之於外,不能反還己躬之善,則天性滅絕矣。
注 集解鄭玄曰:“隨物變化。”正義夫物不一,故言無窮也。若人心嗜欲無度,
隨好惡不能節之,則與之而化,故雲人化物。
注 集解鄭玄曰:“言無所不為。”正義心隨物化,則滅天性而恣人心之欲也。
注 集解鄭玄曰:“為作法度以遏其欲也。”王肅曰:“以人為之節,言得其中也。”
注 正義此以下並是陳禮節人之事也。制五服哭泣,所以紀喪事之節,而不使背死
忘生也。事死者難,故以哀哭為前也。
注 集解鄭玄曰:“男二十而冠,女許嫁而?。”正義冠音貫。?音雞。
注 集解鄭玄曰:“射鄉,大射鄉飲酒。”
樂者為同,禮者為異。 同則相親,異則相敬。樂勝則流, 禮勝則離。 合情飾
貌者,禮樂之事也。 禮義立,則貴賤等矣; 樂文同,則上下和矣; 好惡著,則賢
不肖別矣; 刑禁暴,爵舉賢,則政均矣。 仁以愛之,義以正之,如此則民治行矣。


注 集解鄭玄曰:“同謂協好惡也,異謂別貴賤。”正義此第二章名為樂論。
其中有四段,此章論禮樂同異也。夫樂使率土合和,是為同也;禮使父子殊別,是
為異也。
注 集解王肅曰:“流遁不能自還。”
注 集解王肅曰:“離析而不親。”正義勝,式証反。勝猶過也。禮樂雖有同異,
而又相須也。若樂過和同而無禮,則流慢,無復尊卑之敬。若禮過殊隔無樂,則親屬離
析,無復骨肉之愛也。
注 集解鄭玄曰:“欲其並行彬彬然。”正義樂和內,是合情也;禮檢
圖檔まつざか だいすけ

peter_zhong
究級玩家
究級玩家
文章: 7719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19, 2001 8:00 am

文章 peter_zhong » 週六 5月 31, 2003 1:54 pm

注 索隱按:禮樂志安世房中樂有十九章。
漢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時夜祠,到明而終。常有流星經於祠壇上。
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春歌青陽,夏歌朱明, 秋歌西茁, 冬歌玄冥。
世多有,故不論。

注 集解瓚曰:“爾雅雲春曰青陽,夏曰朱明。”
注 集解韋昭曰:“西方少茁也。”
注 正義禮記月令雲玄冥,水官也。
注 索隱言四時歌多有其詞,故此不論載。今見漢書禮樂志。
又嘗得神馬渥窪水中, 復次以為太一之歌。歌曲曰:“太一貢兮天馬下, 沾赤
汗兮沫流赭。 騁容與兮?萬裡, 今安匹兮龍為友。”後伐大宛得千裡馬,馬名蒲梢,
次作以為歌。歌詩曰:“天馬來兮從西極,經萬裡兮歸有德。承靈威兮降外國,涉流
沙兮四夷服。”中尉汲黯進曰:“凡王者作樂,上以承祖宗,下以化兆民。今陛下得馬,

詩以為歌,協於宗廟,先帝百姓豈能知其音邪?”上默然不說。丞相公孫弘曰:“黯誹
謗聖制,當族。”

注 集解李斐曰:“南陽新野有暴利長,當武帝時遭刑A屯田燉煌界。人數於此水
旁見鏦野馬中有奇異者,與凡馬異,來飲此水旁。利長先為土人持勒?於水旁,後馬玩
習久之,代土人持勒?,收得其馬,獻之。欲神異此馬,雲從水中出。”蘇林曰:“窪
音‘?曲’之‘?’也。”索隱窪音一佳反,烏花反。蘇林音“?曲”之“?”,?即
窳也。
注 索隱按:禮樂志“貢”作“況”,況與貢意亦通。正義太一,北極大星也。
注 集解應劭曰:“大宛馬汗血沾濡也,流沫如赭。”
注 集解孟康曰:“?音逝。”如淳曰:“?謂超菖也。”索隱亦*[作]*“逝”。
鄒誕生雲?,一作“世”,亦音?。?,超也。
注 集解應劭曰:“大宛舊有天馬種,蹋石汗血,汗從前肩膊出如血,號一日千裡。”
索隱梢音史交反。又本作“騷”,亦同音。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 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
聲相應,故生變; 變成方,謂之音; 比音而樂之,及幹戚羽旄,謂之樂也。 樂者,
音之所由生也, 其本在人心感於物也。 是故其哀心感者,其聲颳以殺; 其樂心感
者,其聲? 曰海虎餛湎殘母姓擼 瀋驧o以散; 其怒心感者,其聲?以厲; 其敬心
感者,其聲直以廉; 其愛心感者,其聲和以柔。 六者非性也, 感於物而後動,
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 故禮以導其志,樂以和其聲,政以壹其行, 刑以防其奸。禮
樂刑政,其極一也, 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二0]

注 正義皇侃雲:“此章有三品,故名為樂本,備言音聲所起,故名樂本。夫樂之
起,其事有二:一是人心感樂,樂聲從心而生;一是樂感人心,心隨樂聲而變也。”
注 正義物者,外境也。外有善惡來觸於心,則應觸而動,故雲物使之然也。
注 集解鄭玄曰:“宮商角征羽雜比曰音,單出曰聲,形猶見也。”王肅曰:
“物,事也。謂哀樂喜怒和敬之事感人而動,見於聲。”
注 集解鄭玄曰:“樂之器,彈其宮則?宮應,然而不足樂,是以變之使雜也。”
正義崔靈恩雲:“緣五聲各自相應,不足為樂,故變使雜,令聲音諧和也。”
注 集解鄭玄曰:“方猶文章。”正義皇侃雲:“單聲不足,故變雜五聲,使交錯
成文,乃謂為音也。”
注 集解鄭玄曰:“幹,
圖檔まつざか だいすけ

peter_zhong
究級玩家
究級玩家
文章: 7719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19, 2001 8:00 am

史記卷二十四 樂書 第二

文章 peter_zhong » 週六 5月 31, 2003 1:54 pm

正義天有日月星辰,地有山陵河海,歲有萬物成熟,國有聖賢宮觀周域官僚,人有
言語衣服體貌端修,咸謂之樂。樂書者,猶樂記也,鄭玄雲以其記樂之義也。此於別錄
屬樂記,蓋十一篇合為一篇。十一篇者,有樂本,有樂論,有樂施,有樂言,有樂禮,
有樂情,有樂化,有樂象,有賓牟賈,有師乙,有魏文侯。今雖合之,亦略有分焉。劉
向校書,得樂書二十三篇,著於別錄。今樂記惟有十一篇,其名猶存也。
太史公曰:余每讀虞書,至於君臣相敕,維是幾安,而股肱不良,萬事墮壞,未嘗
不流涕也。成王作頌,推己懲艾, 悲彼家難, 可不謂戰戰恐懼,善守善終哉? 君
子不為約則修德, 滿則□禮,佚能思初,安能惟始,沐浴膏澤而歌詠勤苦,非大德誰
能如斯!傳曰“治定功成,禮樂乃興”。海內人道益深,其德益至,所樂者益異。滿而
不損則溢,盈而不持則傾。凡作樂者,所以節樂。 君子以謙退為禮,以損減為樂,樂
其如此也。以為州異國殊,情習不同,故博採風俗,協比聲律, 以補短移化,助流政
教。天子躬於明堂臨觀,而萬民咸盪滌邪穢,斟酌飽滿,以飾厥性。故雲雅頌之音理而
民正,
圖檔まつざか だいすけ

回覆文章

回到「Royal Knight公會」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