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集解徐廣曰:“噲立七年而死,其九年燕人共立太子平。”索隱按:上文太子
平謀攻子之,而年表又雲君噲及太子相子之皆死,紀年又雲子之殺公子平,今此文雲
“立太子平,是為燕昭王”,則年表、紀年為謬也。而趙系家雲武靈王聞燕亂,召公子
職於韓,立以為燕王,使樂池送之,裴蹯亦以此系家無趙送公子職之事,當是遙立職而
送之,事竟不就,則昭王名平,非職明矣。
進退參詳,是年表既誤,而紀年因之而妄說耳。
燕昭王於破燕之後□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謂郭隗曰:“齊因孤之國亂而襲破燕,
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然誠得賢士以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先生視可
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從隗始。況賢於隗者,豈遠千裡哉!”於
是昭王為隗改築宮而師事之。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趨燕。燕王
吊死問孤,與百姓同甘苦。
二十八年,燕國殷富,士卒樂軼輕戰,於是遂以樂毅為上將軍,與秦、楚、三晉合
謀以伐齊。齊兵敗,愍王出亡於外。燕兵獨追北,入至臨淄,盡取齊寶,燒其宮室宗廟。
齊城之不下者,獨唯聊、莒、□墨, 其余皆屬燕,六歲。
注 索隱按:余篇及戰國策並無“聊”字。
昭王三十三年卒,子惠王立。
惠王為太子時,與樂毅有隙;及□位,疑毅,使騎劫代將。樂毅亡走趙。齊田單以
□墨擊敗燕軍,騎劫死,燕兵引歸,齊悉復得其故城。愍王死於莒,乃立其子為襄王。
惠王七年卒。 韓、魏、楚共伐燕。燕武成王立。
注 索隱按:趙系家惠文王二十八年,燕相成安君公孫操
史記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 第四
-
peter_zhong
- 究級玩家

- 文章: 7719
-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19, 2001 8:00 am
注 索隱譙周曰:“系本謂燕自宣侯已上皆父子相傳無及,故系家桓侯已下並不言
屬,以其難明故也。”按:今系本無燕代系,宋忠依太史公書以補其闕,尋徐廣作音尚
引系本,蓋近代始散佚耳。
注 集解徐廣曰:“古史考曰世家自宣侯已下不說其屬,以其難明故也。”
注 集解世本曰:“桓侯徙臨易。”宋忠曰:“今河閑易縣是也。”
莊公十二年,齊桓公始霸。十六年,與宋妳燱共伐周惠王,惠王出奔溫,立惠王弟
頹為周王。 十七年,鄭執燕仲父而內惠王於周。二十七年,山戎來侵我,齊桓公救燕,
遂北伐山戎而還。燕君送齊桓公出境,桓公因割燕所至地予燕, 使燕共貢天子,如成
周時職;使燕復修召公之法。三十三年卒,子襄公立。
注 集解譙周曰:“按春秋傳,燕與子頹逐周惠王者,乃南燕?姓也。世家以為北
燕,失之。”索隱譙周雲據左氏燕與燱伐周惠王乃是南燕?姓,而系家以為北燕伯,故
著史考雲“此燕是?姓”。今檢左氏莊十九年“燱師、燕師伐周”,二十年傳雲“執燕
仲父”,三十年“齊伐山戎”,傳曰“謀山戎,以其病燕故也。”
據傳文及此記,元是北燕不疑。杜君妄說仲父是南燕伯,為伐周故。且燕、燱俱是
姬姓,故有伐周納王之事;若是?燕與燱伐周,則鄭何以獨伐燕而不伐燱乎?
注 正義予音與。括地志雲:“燕留故城在滄州長蘆縣東北十七裡,即齊桓公分溝
割燕君所至地與燕,因築此城,故名燕留。”
襄公二十六年,晉文公為踐土之會,稱伯。三十一年,秦師敗於? H
屬,以其難明故也。”按:今系本無燕代系,宋忠依太史公書以補其闕,尋徐廣作音尚
引系本,蓋近代始散佚耳。
注 集解徐廣曰:“古史考曰世家自宣侯已下不說其屬,以其難明故也。”
注 集解世本曰:“桓侯徙臨易。”宋忠曰:“今河閑易縣是也。”
莊公十二年,齊桓公始霸。十六年,與宋妳燱共伐周惠王,惠王出奔溫,立惠王弟
頹為周王。 十七年,鄭執燕仲父而內惠王於周。二十七年,山戎來侵我,齊桓公救燕,
遂北伐山戎而還。燕君送齊桓公出境,桓公因割燕所至地予燕, 使燕共貢天子,如成
周時職;使燕復修召公之法。三十三年卒,子襄公立。
注 集解譙周曰:“按春秋傳,燕與子頹逐周惠王者,乃南燕?姓也。世家以為北
燕,失之。”索隱譙周雲據左氏燕與燱伐周惠王乃是南燕?姓,而系家以為北燕伯,故
著史考雲“此燕是?姓”。今檢左氏莊十九年“燱師、燕師伐周”,二十年傳雲“執燕
仲父”,三十年“齊伐山戎”,傳曰“謀山戎,以其病燕故也。”
據傳文及此記,元是北燕不疑。杜君妄說仲父是南燕伯,為伐周故。且燕、燱俱是
姬姓,故有伐周納王之事;若是?燕與燱伐周,則鄭何以獨伐燕而不伐燱乎?
注 正義予音與。括地志雲:“燕留故城在滄州長蘆縣東北十七裡,即齊桓公分溝
割燕君所至地與燕,因築此城,故名燕留。”
襄公二十六年,晉文公為踐土之會,稱伯。三十一年,秦師敗於? H
まつざか だいすけ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