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卷二 西周

版主: jiunn辰仔(str)arashi

回覆文章
peter_zhong
究級玩家
究級玩家
文章: 7719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19, 2001 8:00 am

戰國策卷二 西周

文章 peter_zhong » 週日 6月 01, 2003 8:25 pm

鮑 本 西 周   漢 志 , 河 南 、 洛 陽、 穀 城 、 平 陰 、 偃 師 、 鞏 、 緱 氏 , 皆 周 地 也 。 正 曰 : 按大 事 記 , 周 貞 定 王 二 十 八 年 考 王 初 立 , 封 其 弟 揭 於 河 南, 是 為 河 南 桓 公 。 河 南 即 郟 鄏 。 武 王 遷 九 鼎 , 周 公 營 以為 都 , 是 為 王 城 。 洛 陽 , 周 公 所 營 下 都 , 以 遷 頑 民 , 是為 成 周 。 平 王 東 遷 , 定 都 王 城 。 王 子 朝 之 亂 , 敬 王 徙 都成 周 。 至 是 考 王 以 王 城 故 地 封 桓 公 焉 。 平 王 東 遷 之 後 ,所 謂 西 周 者 , 豐 鎬 也 ; 東 周 者 , 東 都 也 。 威 烈 王 以 後 ,所 謂 西 周 者 , 河 南 也 ; 東 周 者 , 洛 陽 也 。 何 以 稱 河 南 為西 周 ? 自 洛 陽 下 都 視 王 城 , 則 在 西 也 。 何 以 稱 洛 陽 為 東周 ? 自 河 南 王 城 視 下 都 , 則 在 東 也 。 河 南 桓 公 卒 , 子 威公 立 。 威 公 卒 , 子 惠 公 立 。 考 王 十 五 年 , 河 南 惠 公 復 自封 其 少 子 班 於 鞏 以 奉 王 , 號 東 周 , 沒 亦 謚 惠 。 是 時 東 、西 周 雖 未 分 治 , 河 南 惠 公 既 號 奉 王 者 為 東 周 , 亦 必 自 號西 周 矣 。 顯 王 二 年 , 趙 與 韓 分 周 為 二 , 於 是 東 西 各 為 列國 。 顯 王 雖 在 東 周 , 特 建 空 名 。 是 後 史 傳 所 載 致 伯 賜 胙之 類 , 周 王 也 。 征 伐 謀 策 稱 東 、 西 周 君 者 , 皆 謂 二 周 也。 周 本 紀 云 , 赧 王 時 , 東 、 西 周 分 治 , 非 也 。 赧 王 特 徙都 西 周 耳 , 當 以 趙 世 家 為 正 ( 以 上 并 大 事 記 文 ) 。 按 高誘 注 , 西 周 王 城 , 今 河 南 ; 東 周 成 周 , 今 洛 陽 。 世 本 云, 西 周 桓 公 名 揭 , 居 河 南 ; 東 周惠 公 名 班 , 居 洛 陽 。 及 索 隱 、 正 義 所 載 甚 詳 。 獨 邵 子 經世 書 紀 赧 王 為 西 周 君 與 東 周 惠 公 並 , 而 不 紀 西 周 公 , 仍舊 誤 也 。 鮑 考 之 不 精 , 即 以 西 周 為 王 , 謂 之 正 統 , 謂 東不 得 先 於 西 , 亂 易 舊 次 , 此 開 卷 第 一 繆 。 近 時 陳 振 孫 書錄 , 特 舉 其 首 西 周 為 美 , 亦 失 考 , 所 當 改 正 從 舊 。 又 考春 秋 , 書 王 城 、 成 周 。 公 羊 傳 曰 , 王 城 者 何 ? 西 周 也 ;成 周 者 何 ? 東 周 也 。 說 亦 甚 明 。 昭 二 十 六 年 , 天 王 入 于成 周 。 左 傳 以 十 二 月 入 王 城 , 三 十 二 年 , 城 成 周 。 蓋 敬王 定 遷 , 在 既 城 之 後 , 而 孫 莘 老 、 胡 康 侯 皆 以 成 周 即 京師 , 亦 未 考 王 城 、 成 周 之 實 , 而 誤 合 為 一 也 。 要 之 , 此文 古 今 說 者 , 多 以 迷 瞀 致 誤 。 故 大 事 記 辨 之 甚 詳 , 且 實因 鮑 氏 而 發 。 近 有 著 東 西 周 辨 者 , 其 說 亦 然 , 而 不 引 呂子 , 豈 未 之 見 邪 ? 徐 廣 云 , 周 地 亡 , 凡 七 縣 , 河 南 止 緱氏 。 此 是 合 東 、 西 周 地 言 之 。 今 總 注 , 蓋 因 正 統 之 說 而誤 者 。

 

薛公以齊為韓魏攻楚
 

    薛 公 〔 一 〕 以 齊 為 韓 、 魏 攻 楚 〔 二 〕 , 又 與 韓 、 魏攻 秦 〔 三 〕 , 而 藉 兵 乞 食 於 西 周 〔 四 〕 。 韓 慶 〔 五 〕 為西 周 〔 六 〕 謂 薛 公 曰 : 「 君 以 齊 為 韓 、 魏 攻 楚 , 九 年 而〔 七 〕 取 宛 、 葉 〔 八 〕 以 北 以 〔 九 〕 強 韓 、 魏 , 今 又 攻秦 以 益 之 〔 一 0 〕 。 韓 、 魏 南 無 楚 憂 , 西 無 秦 患 , 則 地廣 而 益 重 〔 一 一 〕 , 齊 必 輕 矣 〔 一 二 〕 。 夫 本 末 更 〔 一三 〕 盛 , 虛 實 有 時 〔 一 四 〕 , 竊 為 君 危 之 〔 一 五 〕 。 君不 如 令 弊 邑 〔 一 六 〕 陰 合 於 〔 一 七 〕 秦 而 君 無 攻 〔 一 八〕 , 又 無 藉 兵 乞 食 〔 一 九 〕 。 君 臨 函 谷 而 無 攻 〔 二 0 〕, 令 弊 邑 以 君 之 情 〔 二 一 〕 謂 秦 王 〔 二 二 〕 曰 : 『 薛 公必 〔 二 三 〕 破 秦 以 張 〔 二 四 〕 韓 、 魏 , 所 以 進 兵 者 , 欲王 令 楚 割 東 國 以 與 齊 也 〔 二 五 〕 。 』 秦 王 出 楚 王 以 為 和〔 二 六 〕 , 君 令 弊 邑 以 此 忠 〔 二 七 〕 秦 , 秦 得 無 破 〔 二八 〕 , 而 以 楚 之 東 國 〔 二 九 〕 自 免 也 , 必 欲 之 。 楚 王 出, 必 德 齊 〔 三 0 〕 , 齊 得 東 國 而 益 強 〔 三 一 〕 , 而 薛 世世 無 患 。 秦 不 大 弱 〔 三 二 〕 , 而 處 之 三 晉 之 西 〔 三 三 〕, 三 晉 必 重 齊 〔 三 四 〕 。 」 薛 公 曰 : 「 善 。 」 因 令 韓 慶入 秦 , 而 使 三 國 無 攻 秦 , 而 使 不 藉 兵 乞 食 於 西 周 。 〔 三五 〕
〔 一 〕   姚 本 薛 , 齊 邑 也 。 齊 公 子 田嬰 也 , 孟 嘗 君 田 文 之 父 也 。 封 於 薛 , 號 靖 郭 毛 君 , 今 屬魯 國 也 。 鮑 本 靖 郭 君 田 嬰 之 子 孟 嘗 君 田 文 也 。 襲 其 父 封薛 。 薛 屬 魯 國 。

〔 二 〕   鮑 本 楚 懷 二 十 六 年 , 齊 、 韓、 魏 攻 楚 , 此 十 二 年 也 。

〔 三 〕   鮑 本 齊 閔 二 十 六 年 為 韓 、 魏攻 秦 , 此 十 七 年 也 。 正 曰 : 此 據 史 。 按 通 鑑 、 大 事 記 ,赧 王 二 年 , 當 閔 王 元 年 。 此 當 作 十 六 年 。

〔 四 〕   姚 本 食 , 糧 也 。   鮑 本 藉 ,猶 借 。

〔 五 〕   姚 本 韓 慶 , 西 周 臣 也 。   鮑本 凡 韓 皆 韓 人 , 其 在 周 , 去 韓 仕 周 也 。 凡 非 本 國 人 , 皆自 其 國 求 仕 者 也 。

〔 六 〕   姚 本 續 : 史 記 , 蘇 代 為 西 周。

〔 七 〕   鮑 本 「 年 」 下 無 「 而 」 字 。 ○   「 九 」 字 誤 , 當 云 「 六 」 或 「 五 」 。

〔 八 〕   鮑 本 二 縣 屬 南 陽 。 補 曰 : 宛, 於 袁 反 , 鄧 州 縣 。 葉 , 舒 涉 反 , 汝 州 縣 。

〔 九 〕   鮑 本 「 以 」 作 「 為 」 。 ○  補 曰 : 一 本 「 而 取 宛 、 葉 以 北 以 強 韓 、 魏 」 。   札 記 丕烈 案 : 史 記 作 「 以 」 , 無 「 而 」 字 。

〔 一 0 〕 姚 本 益 韓 、 魏 之 強 也 。   鮑本 益 其 強 。

〔 一 一 〕 姚 本 廣 , 多 也 。 重 , 尊 也 。

〔 一 二 〕 姚 本 益 韓 、 魏 , 韓 、 魏 重 而齊 輕 也 。

〔 一 三 〕 鮑 本 更 , 猶 迭 。

〔 一 四 〕 鮑 本 言 不 可 常 。

〔 一 五 〕 姚 本 謂 薛 公 。 危 , 不 安 也 。  鮑 本 并 言 齊 、 薛 今 雖 善 , 韓 、 魏 復 或 為 患 。

〔 一 六 〕 鮑 本 周 也 。

〔 一 七 〕 姚 本 陰 , 私 也 。   鮑 本 「 於」 作 「 為 」 。 ○   札 記 丕 烈 案 : 史 記 作 「 於 」 。

〔 一 八 〕 姚 本 無 攻 秦 也 。   鮑 本 但 出兵 臨 秦 , 不 用 攻 也 。

〔 一 九 〕 姚 本 勿 示 秦 以 少 兵 少 糧 也 。  鮑 本 勿 示 秦 以 弱 。

〔 二 0 〕 姚 本 臨 , 猶 守 也 。 函 谷 , 關名 也 , 在 弘 農 城 北 , 今 在 新 安 東 。 無 攻 秦 。   鮑 本 臨 ,言 以 兵 至 其 地 。 補 曰 : 正 義 云 , 陝 州 桃 林 縣 西 南 有 洪 溜澗 , 古 函 谷 也 。 今 屬 靈 寶 縣 。

〔 二 一 〕 鮑 本 心 所 欲 也 。

〔 二 二 〕 鮑 本 昭 襄 。

〔 二 三 〕 鮑 本 「 必 」 下 補 「 不 」 字 。 ○   補 曰 : 史 , 下 有 「 不 」 字 , 是 。

〔 二 四 〕 姚 本 張 , 彊 也 。   鮑 本 張 ,去 音 , 大 之 也 。

〔 二 五 〕 鮑 本 「 也 」 作 「 而 」 。 ○  補 曰 : 史 作 「 而 」 。 楚 之 東 地 , 即 楚 策 「 下 東 國 」 云 。

〔 二 六 〕 姚 本 出 , 歸 也 。 是 時 張 儀 誘楚 懷 王 令 召 秦 , 秦 使 質 之 , 故 曰 歸 楚 王 以 為 和 。   鮑 本懷 。 楚 懷 三 十 年 , 張 儀 誘 楚 王 會 秦 , 秦 留 之 。 此 十 六 年也 。

〔 二 七 〕 鮑 本 「 忠 」 作 「 患 」 。 ○  札 記 今 本 「 忠 」 作 「 惠 」 , 鮑 本 作 「 患 」 。 丕 烈 案 : 史記 作 「 惠 」 。

〔 二 八 〕 鮑 本 「 破 」 作 「 攻 」 。 ○  秦 得 無 攻 , 周 之 力 也 。   札 記 丕 烈 案 : 史 記 作 「 破 」 。「 破 秦 」 , 上 文 有 。 鮑 改 誤 甚 。

〔 二 九 〕 姚 本 楚 東 國 , 近 齊 南 境 者 也。

〔 三 0 〕 鮑 本 齊 出 之 , 齊 之 恩 也 。

〔 三 一 〕 姚 本 恩 德 齊 , 使 得 歸 , 楚 王必 以 東 國 與 齊 也 。

〔 三 二 〕 鮑 本 無 三 國 之 兵 故 。

〔 三 三 〕 姚 本 三 晉 , 晉 三 卿 韓 氏 、 魏氏 、 趙 氏 分 晉 而 君 之 , 故 曰 三 晉 也 。

〔 三 四 〕 鮑 本 秦 居 晉 西 , 不 弱 而 善 齊, 三 晉 畏 秦 , 故 齊 重 。

〔 三 五 〕 鮑 本 孟 嘗 傳 有 。 今 按 楚 記 ,三 國 攻 楚 , 秦 救 之 , 引 去 。 與 此 言 取 宛 、 葉 小 駁 。 正 曰: 大 事 記 , 穎 濱 蘇 氏 云 , 秦 昭 王 欺 楚 懷 王 , 要 之 割 地 。諸 侯 孰 視 , 無 敢 一 言 問 秦 者 。 惟 田 文 怨 秦 , 借 楚 為 名 ,與 韓 、 魏 伐 秦 , 自 山 東 難 秦 , 未 有 若 此 其 壯 者 也 。 惜 其聽 蘇 代 之 計 , 臨 函 谷 而 無 攻 , 以 求 楚 東 國 , 而 名 義 索 然以 盡 。 由 此 觀 之 , 秦 惟 不 遇 桓 、 文 之 君 , 故 橫 行 而 莫 之制 , 世 豈 有 以 大 義 而 屈 於 不 義 者 哉 ? 「 為 強 」 、 「 為 和」 之 「 為 」 , 如 字 , 餘 去 聲 。

 
圖檔まつざか だいすけ

回覆文章

回到「Royal Knight公會」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6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