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第二十九回

版主: jiunn辰仔(str)arashi

回覆文章
peter_zhong
究級玩家
究級玩家
文章: 7719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19, 2001 8:00 am

《三國演義》第二十九回

文章 peter_zhong » 週五 7月 25, 2003 12:44 pm

小霸王怒斬于吉  碧眼兒坐領江東

卻說孫策自霸江東,兵精糧足。建安四年,襲取廬江,敗劉勛,
使虞翻馳檄豫章,豫章太守華歆投降。自此聲勢大振,乃遣張紘往許
昌上表獻捷。曹操知孫策強盛,嘆曰:“獅兒難與爭鋒也!”遂以曹
仁之女許配孫策幼弟孫匡,兩家結婚。留張紘在許昌。孫策求為大司
馬,曹操不許。策恨之,常有襲許都之心。於是吳郡太守許貢,乃暗
遣使赴許都上書於曹操。其略曰:“孫策驍勇,與項籍相似。朝廷宜
外示榮寵,召在京師﹔不可使居外鎮,以為後患。”使者齎書渡江,
被防江將士所獲,解赴孫策處。策觀書大怒,斬其使,遣人假意請許
貢議事。貢至,策出書示之,叱曰:“汝欲送我於死地耶!”命武士
絞殺之。貢家屬皆逃散。有家客三人,欲為許貢報仇,恨無其便。一
日,孫策引軍會獵於丹徒之西山,趕起一大鹿,策縱馬上山逐之。正
趕之間,只見樹林之內有三個人持槍帶弓面立。策勒馬問曰:“汝等
何人?”答曰:“乃韓當軍士也。在此射鹿。”策方舉轡欲行,一人
拈槍望策左腿便刺。策大驚,急取佩劍從馬上砍去,劍刃忽墜,止存
劍靶在手。一人早拈弓搭箭射來,正中孫策面頰。策就拔面上箭,取
弓回射放箭之人,應弦面倒。那二人舉槍向孫策亂搠,大叫曰:“我
等是許貢家客,特來為主人報仇!”策別無器械,只以弓拒之,且拒
且走。二人死戰不退。策身被數槍,馬亦帶傷。正危急之時,程普引
數人至。孫策大叫:“殺賊!“程普引眾齊上,將許貢家客砍為肉泥
。看孫策時,血流滿面,被傷至重,乃以刀割抱,裹其傷處,救回吳
會養病。後人有詩贊許家三客曰:“孫郎智勇冠江湄,射獵山中受困
危。許客三人能死義,殺身豫讓未為奇。”卻說孫策受傷而回,使人
尋請華倫醫治。不想華佗已往中原去了,止有徒弟在吳,命其治療。
其徒曰:“箭頭有藥,毒已入骨。須靜養百日,方可無虞。若怒氣沖
激,其瘡難治。”孫策為人最是性急,恨不得即日便愈。將息到二十
余日,忽聞張紘有使者自許昌回,策喚問之。使者曰:“曹操甚懼主
公﹔其帳下謀士,亦俱敬服﹔惟有郭嘉不服。”策曰:“郭嘉曾有何
說?”使者不敢言。策怒,固問之。使者只得從實告曰:“郭嘉曾對
曹操言主公不足懼也:輕而無備,性急少謀,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
死於小人之手。”策聞言,大怒曰:“匹夫安敢料吾!吾誓取許昌!
”遂不待瘡愈,便欲商議出兵。張昭諫曰:“醫者戒主公百日休動,
今何因一時之忿,自輕萬金之軀?”正話間,忽報袁紹遣使陳震至。
策喚入問之。震具言袁紹欲結東吳為外應,共攻曹操。策大喜,即日
會諸將於城樓上,設宴款待陳震。飲酒之間,忽見諸將互相耳語,紛
紛下樓。策怪問何故,左右曰:“有於神仙者,今從樓下過,諸將欲
往拜之耳。”策起身憑欄觀之,見一道人,身披鶴氅,手攜藜杖,立
於當道,百姓俱焚香伏道而拜。策怒曰:“是何妖人?快與我擒來!
”左右告曰:“此人姓于,名吉,寓居東方,往來吳會,普施符水,
救人萬病,無有不驗。當世呼為神仙,未可輕瀆。”策愈怒,喝令:
“速速擒來!違者斬!”

  左右不得已,只得下樓,擁于吉至樓上。策叱曰:“狂道怎敢煽
惑人心!”于吉曰:“貧道乃琅琊宮道士,順帝時曾入山采藥,得神
書於陽曲泉水上,號曰《太平青領道》,凡百余卷,皆治人疾病方朮
。貧道得之,惟務代天宣化,普救萬人,未曾取人毫厘之物,安得煽
惑人心?”策曰:“汝毫不取人,衣服飲食,從何而得?汝即黃巾張
角之流,今若不誅,必為後患!”叱左右斬之。張昭諫曰:“於道人
在江東數十年,并無過犯,不可殺害。”策曰:“此等妖人,君殺之
,何異屠豬狗!”眾官皆苦諫,陳震亦勸。策怒未息,命且囚於獄中
。眾官俱散。陳震自歸館驛安歇。孫策歸府,早有內侍傳說此事與策
母吳太夫人知道。夫人喚孫策入後堂,謂曰:“吾聞汝將於神仙下於
縲紲。此人多曾醫人疾病,軍民敬仰,不可加害。”策曰:“此乃妖
人,能以妖朮惑眾,不可不除!”夫人再三勸解。策曰:“母親勿聽
外人妄言,兒自有區處。乃出喚獄吏取于吉來問。原來獄吏皆敬信于
吉,吉在獄中時,盡去其枷鎖﹔及策喚取,方帶枷鎖而出。策訪知大
怒,痛責獄吏,仍將于吉械系下獄。張昭等數十人,連名作狀,拜求
孫策,乞保於神仙。策曰:“公等皆讀書人,何不達理?昔交州刺史
張津,聽信邪教,鼓瑟焚香,常以紅帕裹頭,自稱可助出軍之威,後
竟為敵軍所殺。此等事甚無益,諸君自未悟耳。吾欲殺于吉,正思禁
邪覺迷也。”

  呂范曰:“某素知於道人能祈風禱雨。方今天旱,何不令其祈雨
以贖罪?”策曰:“吾且看此妖人若何。”遂命於獄中取出于吉,開
其枷鎖,令登壇求雨。吉領命,即沐浴更衣,取繩自縛於烈日之中。
百姓觀者,填街塞巷。于吉謂眾人曰:“吾求三尺甘霖,以救萬民,
然我終不免一死。”眾人曰:“若有靈驗,主公必然敬服。”于吉曰
:“氣數至此,恐不能逃。”少頃,孫策親至壇中下令:“若午時無
雨,即焚死于吉。”先令人堆積干柴伺候。將及午時,狂風驟起。風
過處,四下陰云漸合。策曰:“時已近午,空有陰云,而無甘雨,正
是妖人!”叱左右將于吉扛上柴堆,四下舉火,焰隨風起。忽見黑煙
一道,沖上空中,一聲響□,雷電齊發,大雨如注。頃刻之間,街市
成河,溪澗皆滿,足有三尺甘雨。于吉仰臥於柴堆之上,大喝一聲,
云收雨住,復見太陽。於是眾官及百姓,共將于吉扶下柴堆,解去繩
索,再拜稱謝。孫策見官民俱羅拜於水中,不顧衣服,乃勃然大怒,
叱曰:“晴雨乃天地之定數,妖人偶乘其便,你等何得如此惑亂!”
掣寶劍令左右速斬于吉。眾官力諫,策怒曰:“爾等皆欲從于吉造反
耶!”眾官乃不敢復言。策叱武士將于吉一刀斬頭落地。只見一道青
氣,投東北去了。策命將其尸號令於市,以正妖妄之罪。

  是夜風雨交作,及曉,不見了于吉尸首。守尸軍士報知孫策。策
怒,欲殺守尸軍士。忽見一人,從堂前徐步而來,視之,卻是于吉。
策大怒,正欲拔劍斫之,忽然昏倒於地。左右急救入臥內,半晌方蘇
。吳太夫人來視疾,謂策曰:“吾兒屈殺神仙,故招此禍。”策笑曰
:“兒自幼隨父出征,殺人如麻,何曾有為禍之理?今殺妖人,正絕
大禍,安得反為我禍?”夫人曰:“因汝不信,以致如此﹔今可作好
事以禳之。”策曰:“吾命在天,妖人決不能為禍。何必禳耶!”夫
人料勸不信,乃自令左右暗修善事禳解。是夜二更,策臥於內宅,忽
然陰風驟起,燈滅而復明。燈影之下,見于吉立於床前。策大喝曰:
“吾平生誓誅妖妄,以靖天下!汝既為陰鬼,何敢近我!”取床頭劍
擲之,忽然不見。吳太夫人聞之,轉生憂悶。策乃扶病強行,以寬母
心。母謂策曰:“聖人云:‘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又云:‘禱
爾於上下神□。’鬼神之事,不可不信。汝屈殺於先生,豈無報應?
吾已令人設醮於郡之玉清觀內,汝可親往拜禱,自然安妥。”

  策不敢違母命,只得勉強乘轎至玉清觀。道士接入,請策焚香,
策焚香而不謝。忽香爐中煙起不散,結成一座華蓋,上面端坐著于吉
。策怒,唾罵之﹔走離殿宇,又見於吉立於殿門首,怒目視策。策顧
左右曰:“汝等見妖鬼否?”左右皆云未見。策愈怒,拔佩劍望于吉
擲去,一人中劍而倒。眾視之,乃前日動手殺于吉之小卒,被劍斫入
腦袋,七竅流血而死。策命扛出葬之。比及出觀,又見于吉走入觀門
來。策曰:“此觀亦藏妖之所也!”遂坐於觀前,命武士五百人拆毀
之。武士方上屋揭瓦,卻見于吉立於屋上,飛瓦擲地。策大怒,傳令
逐出本觀道士,放火燒毀殿宇。火起處,又見于吉立於火光之中。策
怒歸府,又見于吉立於府門前。策乃不入府,隨點起三軍,出城外下
寨,傳喚眾將商議,欲起兵助袁紹夾攻曹操。眾將俱曰:“主公玉體
違和,未可輕動。且待平愈,出兵未遲。”是夜孫策宿於寨內,又見
于吉披發而來。策於帳中叱喝不絕。次日,吳太夫人傳命,召策回府
。策乃歸見其母。夫人見策形容憔悴,泣曰:“兒失形矣!”策即引
鏡自照,果見形容十分瘦損,不覺失驚,顧左右曰:“吾奈何憔悴至
此耶!”言未已,忽見于吉立於鏡中。策拍鏡大叫一聲,金瘡迸裂,
昏絕於地。夫人令扶入臥內。須臾蘇醒,自嘆曰:“吾不能復生矣!

  隨召張昭等諸人,及弟孫權,至臥榻前,囑付曰:“天下方亂,
以吳越之眾,三江之固,大可有為。子布等幸善相吾弟。”乃取印綬
與孫權曰:“若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
我﹔舉賢任能,使各盡力以保江東,我不如卿。卿宜念父兄創業之艱
難,善自圖之!”權大哭,拜受印綬。策告母曰:“兒天年已盡,不
能奉慈母。今將印綬付弟,望母朝夕訓之。父兄舊人,慎勿輕怠。”
母哭曰:“恐汝弟年幼,不能任大事,當復如何?”策曰:“弟才勝
兒十倍,足當大任。倘內事不決,可問張昭﹔外事不決,可問周瑜。
恨周瑜不在此,不得面囑之也!”又喚諸弟囑曰:“吾死之後,汝等
并輔仲謀。宗族中敢有生異心者,眾共誅之﹔骨肉為逆,不得入祖墳
安葬。”諸弟泣受命。又喚妻喬夫人謂曰:“吾與汝不幸中途相分,
汝須孝養尊姑。早晚汝妹入見,可囑其轉致周郎,盡心輔佐吾弟,休
負我平日相知之雅。”言訖,瞑目而逝。年止二十六歲。後人有詩贊
曰:“獨戰東南地,人稱小霸王。運籌如虎踞,決策似鷹揚。威鎮三
江靖,名聞四海香。臨終遺大事,專意屬周郎。”

  孫策既死,孫權哭倒於床前。張昭曰:“此非將軍哭時也。宜一
面治喪事,一面理軍國大事。”權乃收淚。張昭令孫靜理會喪事,請
孫權出堂,受眾文武謁賀。孫權生得方頤大口,碧眼紫髯。昔漢使劉
琬入吳,見孫家諸昆仲,因語人曰:“吾遍觀孫氏兄弟,雖各才氣秀
達,然皆祿祚不終。惟仲謀形貌奇偉,骨格非常,乃大貴之表,又亨
高壽,眾皆不及也。”

  且說當時孫權承孫策遺命,掌江東之事。經理未定,人報周瑜自
巴丘提兵回吳。權曰:“公瑾已回,吾無憂矣。”原來周瑜守御巴丘
。聞知孫策中箭被傷,因此回來問候﹔將至吳郡,聞策已亡,故星夜
來奔喪。當下周瑜哭拜於孫策靈柩之前。吳太夫人出,以遺囑之語告
瑜,瑜拜伏於地曰:“敢不效犬馬之力,繼之以死!”少頃,孫權入
。周瑜拜見畢,權曰:“愿公無忘先兄遺命。”瑜頓首曰:“愿以肝
腦涂地,報知己之恩。”權曰:“今承父兄之業,將何策以守之?”
瑜曰:“自古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為今之計,須求高明遠見之人為
輔,然後江東可定也。”權曰:“先兄遺言:內事托子布,外事全賴
公瑾。”瑜曰:“子布賢達之士,足當大任。瑜不才,恐負倚托之重
,愿荐一人以輔將軍。”權問何人。瑜曰:“姓魯,名肅,字子敬,
臨淮東川人也。此人胸懷韜略,腹隱機謀。早年喪父,事母至孝。其
家極富,嘗散財以濟貧乏。瑜為居巢長之時,將數百人過臨淮,因乏
糧,聞魯肅家有兩□米,各三千斛,因往求助。肅即指一□相贈,其
慷慨如此。平生好擊劍騎射,寓居曲阿。祖母亡,還葬東城。其友劉
子揚欲約彼往巢湖投鄭寶,肅尚躊躇未往。今主公可速召之。”權大
喜,即命周瑜往聘。

  瑜奉命親往,見肅敘禮畢,具道孫權相慕之意。肅曰:“近劉子
揚約某往巢湖,某將就之。”瑜曰:“昔馬援對光武云:當今之世,
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今吾孫將軍親賢禮士,納奇錄異,世所罕有
。足下不須他計,只同我往投東吳為是。”

  肅從其言,遂同周瑜來見孫權。權甚敬之,與之談論,終日不倦
。一日,眾官皆散,權留魯肅共飲,至晚同榻抵足而臥。夜半,權問
肅曰:“方今漢室傾危,四方紛擾﹔孤承父兄余業,思為桓、文之事
,君將何以教我?”肅曰:“昔漢高祖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
為害也。今之曹操可比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肅竊料漢室不
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舋。今
乘北方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而據守之﹔然後建號
帝王,以圖天下:此高祖之業也。”權聞言大喜,披衣起謝。次日厚
贈魯肅,并將衣服幃帳等物賜肅之母。

  肅又荐一人見孫權:此人博學多才,事母至孝﹔覆姓諸葛,名瑾
,字子瑜,琅琊南陽人也。權拜之為上賓。瑾勸權勿通袁紹,且順曹
操,然後乘便圖之。權依言,乃遣陳震回,以書絕袁紹。卻說曹操聞
孫策已死,欲起兵下江南。侍御史張紘諫曰:“乘人之喪而伐之,既
非義舉﹔若其不克,棄好成仇:不如因而善遇之。”操然其說,乃即
奏封孫權為將軍,兼領會稽太守﹔即令張紘為會稽都尉,□印往江東
。孫權大喜,又得張紘回吳,即命與張昭同理政事。張紘又荐一人於
孫權:此人姓顧,名雍,字元嘆,乃中郎蔡邕之徒﹔其為人少言語,
不飲酒,嚴厲正大。權以為丞,行太守事。自是孫權威震江東,深得
民心。且說陳震回見袁紹,具說:“孫策已亡,孫權繼立。曹操封之
為將軍,結為外應矣。”袁紹大怒,遂起冀、青、幽、并等處人馬七
十余萬,復來攻取許昌。正是:江南兵革方休息,冀北干戈又復興。
未知勝負若何,且聽下文分解。
圖檔まつざか だいすけ

回覆文章

回到「Royal Knight公會」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4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