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格言 ── 治學篇

版主: jiunn辰仔(str)arashi

回覆文章
pomelo
究級玩家
究級玩家
文章: 5001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13, 2002 8:00 am

中國格言 ── 治學篇

文章 pomelo » 週二 1月 14, 2003 1:24 pm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
出處:語出《易經》。
釋義:我們應該通過學習去積累知識,通過請教和討論去弄清道理。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出處:語出《論語》。
釋義:我們應該按時去複習自己學到的東西。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出處:語出《論語》。
釋義:我們複習已學過的知識,往往能有新的發現和體會。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出處:語出《論語》。
釋義:這是孔子談學習方法的話。意指向別人學習和自己積極動腦筋,同樣是非常重要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處:語出《論語》。
釋義:但凡幾個人走在一起,當中必有值得學習的對象。我們應該選擇其中好的向他學習,不好的,就對照自己加以改正。
「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
出處:語出《荀子》。
釋義:先賢以視、聽不可二任來說明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能一心兩用。
「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出處:語出《荀子》。
釋義:先賢以雕刻來比喻學習或工作,只要我們堅持到底,任何困難都能克服。
「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
出處:語出《呂氏春秋》。
釋義: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借別人的長處來補足自己的短處。
「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
出處:語出《列子》。
釋義:先賢以歧路亡羊為喻,說明學者若只求廣博而不專一,就容易迷失方向,徒然耗盡有生之年。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出處:語出樂府古辭《長歌行》。
釋義:我們應該愛惜光陰,趁著年青的時候好好學習,實現自己的理想,免得老來後悔。
「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
出處:語出劉向《說苑》。
釋義:荒廢了最好的學習時間,即使勤奮刻苦也很難有大的成就。
「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無成。」
出處:語出張載《經學理窟》。
釋義:如果我們志向短淺,興趣狹窄,心思又不集中,無論怎樣學習,最終只會一事無成。
「學而不化,非學也」
出處:語出楊萬里《庸言》。
釋義:學習而不能融會貫通,實在不可以謂之學習。
「學而不知其方,則反以滋其蔽。」
出處:語出陸九淵《送楊通老》。
釋義:我們學習要得法,否則只會平添疑難。
「君子之學,死而後已。」
出處:語出顧炎武《與人書》。
釋義:我們應該培養終身學習的精神。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出處:語出韓愈《進學解》。
釋義:學業往往由於勤奮而精進,由於貪耍而荒廢;德行通常因為檢點而確立,因為放縱而敗壞。
「滿招損,謙受益。」
出處:語出《書經》。
釋義:驕傲自滿必然遭致挫敗,謙讓虛心自然獲益良多。
「為者常成,往者常至。」
出處:語出《晏子春秋》。
釋義:凡事都要講求實踐。我們只有努力不懈地學習,才能獲得成就。
「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
出處:語出汪洙《神童詩》。
釋義:學問是從勤奮學習中積累起來的,昔日車胤在窗前囊螢夜讀也能成為著名的學者,正好說明了這個道理。

回覆文章

回到「Royal Knight公會」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4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