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園介紹
發表於 : 週三 5月 28, 2003 9:40 am
拙政園乃明武宗正德年間御史王獻臣所創的宅園,位於蘇州城內東北。此園借潘岳《閑居賦》:「灌園粥蔬,以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以俟伏臘之費。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為政也。」 (《文選》卷十六) 的語意,自謙是拙者,借造園設林來體現為政之道,取名「拙政園」。
拙政園屢經興廢和改建,目前所見是晚清時期的遺存。拙政園位於住宅的北側,分為中部和西部兩區。中部是全園的主體,佔地十八畝半,佈局以池水為中心,配以「松風亭」、廊橋、「得真亭」,直到「遠香堂」,四面長窗透空,有如觀賞長幅畫卷。大水池中有兩座島山,分別有「雪香雲蔚亭」、「待霜亭」,復以小橋連接,林木蒼翠,野趣橫生。池的東西兩端各向南伸出一水灣,上架廊橋、石橋和水閣,使水面環迴屈曲,深遠莫測;空間疏朗,層次豐富,是為蘇州各園之冠。池中土山,竹林茂密,並有葦叢佈於岸邊,形成一種江南山林田園意趣。此園的西部原是清末張氏的「補園」,與中部僅一牆之隔,有圓洞門「別有洞天」以作溝通。這部份的佈局亦以水池和池中一島為中心。在東南面的小山上有一亭,稱「宜兩亭」,在亭上可俯瞰補,又可借中部拙政園景色,所以稱「兩宜」。池南是花廳,臨水架空如水閣;池東倚牆是一帶廊。因處理巧妙,是園中最精彩的部份。
拙政園屢經興廢和改建,目前所見是晚清時期的遺存。拙政園位於住宅的北側,分為中部和西部兩區。中部是全園的主體,佔地十八畝半,佈局以池水為中心,配以「松風亭」、廊橋、「得真亭」,直到「遠香堂」,四面長窗透空,有如觀賞長幅畫卷。大水池中有兩座島山,分別有「雪香雲蔚亭」、「待霜亭」,復以小橋連接,林木蒼翠,野趣橫生。池的東西兩端各向南伸出一水灣,上架廊橋、石橋和水閣,使水面環迴屈曲,深遠莫測;空間疏朗,層次豐富,是為蘇州各園之冠。池中土山,竹林茂密,並有葦叢佈於岸邊,形成一種江南山林田園意趣。此園的西部原是清末張氏的「補園」,與中部僅一牆之隔,有圓洞門「別有洞天」以作溝通。這部份的佈局亦以水池和池中一島為中心。在東南面的小山上有一亭,稱「宜兩亭」,在亭上可俯瞰補,又可借中部拙政園景色,所以稱「兩宜」。池南是花廳,臨水架空如水閣;池東倚牆是一帶廊。因處理巧妙,是園中最精彩的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