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宜興窯介紹
發表於 : 週三 5月 28, 2003 9:45 am
宜興古稱「荊谿」;秦漢時叫「陽羡」;晉惠帝時改名「義興」,入宋避太宗光義諱,又改為「宜興」。宜興窯用澄泥陶,相傳是春秋時代越國大夫范蠡所創製﹐所以范蠡「陶朱公」。宜興窯以陶器馳名,早在秦漢時期,這裏已陶窯密布。不過現在只見有晉代均山窯。
宜興有鼎山和蜀山兩鎮。蜀山所產陶器稱為「紫砂」,據民間傳說,紫砂茶具盛暑儲茶亦不易變味。雖然紫砂器是創始於宋代,但要直至明代中葉才開始盛行。明神宗萬曆年間,紫砂器除了以茶壺著稱以外,當時的名家用紫砂作雕塑,也很有成就。到清代,紫砂的品種更為豐富。除茶具之外,花器、玩具及各式陳設品也有所發展。鼎山所產一般稱為宜均,以產缸盆類大件著名。
蜀山鎮窯是明代正德年間龔春所創,他的製作像古金鐵,敦厚周正,掛宋哥釉,造型極美,有赤褐、淡黃、棕等色。到清代又有加彩開光,轉為民間新器。
鼎山鎮窯是明代萬曆時歐子明所創,又叫「歐窯」、「宜均窯」。傳世作品多為薄胎鈁壺類,哥式細紋片,有深灰和藍二色,薄釉,灰白胎。
宜興製陶歷史悠久,素有「陶都」之稱,而且名家輩出,如時大彬、李仲芳、徐友泉、陳曼生、葛明祥、葛源祥等俱為妙手。時至今日,宜興瓷器仍深受國內外人士歡迎。
宜興有鼎山和蜀山兩鎮。蜀山所產陶器稱為「紫砂」,據民間傳說,紫砂茶具盛暑儲茶亦不易變味。雖然紫砂器是創始於宋代,但要直至明代中葉才開始盛行。明神宗萬曆年間,紫砂器除了以茶壺著稱以外,當時的名家用紫砂作雕塑,也很有成就。到清代,紫砂的品種更為豐富。除茶具之外,花器、玩具及各式陳設品也有所發展。鼎山所產一般稱為宜均,以產缸盆類大件著名。
蜀山鎮窯是明代正德年間龔春所創,他的製作像古金鐵,敦厚周正,掛宋哥釉,造型極美,有赤褐、淡黃、棕等色。到清代又有加彩開光,轉為民間新器。
鼎山鎮窯是明代萬曆時歐子明所創,又叫「歐窯」、「宜均窯」。傳世作品多為薄胎鈁壺類,哥式細紋片,有深灰和藍二色,薄釉,灰白胎。
宜興製陶歷史悠久,素有「陶都」之稱,而且名家輩出,如時大彬、李仲芳、徐友泉、陳曼生、葛明祥、葛源祥等俱為妙手。時至今日,宜興瓷器仍深受國內外人士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