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針
發表於 : 週三 5月 28, 2003 9:50 am
指南針是中國歷史上的偉大發明之一,也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發展的一項重大貢獻。《管子地理指蒙》:「磁石為鐵之母,有陰陽之向背,以陰而置南,則北陽從之;以陽而置北,有陰陽之向背。」指南針是利用磁鐵在地球磁場中的南北指極性而製成的一種指向儀器。
最初的指南儀器叫司南,大約出現在戰國時期。到了宋代,人們發明了人工磁化方法,製造了指南魚和指南針。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曾提及指南針,此書於公元一零八八至一零九五年間。據沈括記載,用磁石磨針鋒,針鋒就能指向南方,但磁針常稍微偏東,並非正向南方。這裏明確指出,指南針是經由人工磁化而製成;並且已發現了物理學上的磁偏東,並非正向南方(正南偏東7.5度) 。
沈括對指南針的放置方法也作過詳細研究,總結出四種不同的方法,並作了比較:
一、水浮法。把指南針浮在水面以指示方向,至於具體方法,沈括沒有說明。到北宋晚期,藥物學家寇宗奭的《本草衍義.磁石條》才有介紹,原來是在指南針上穿上燈心草,就可以把針放在指甲上,可以靈活運轉,但缺點是容易滑落。
二、指甲旋定法。把磁針放在指甲上,可以靈活運轉,但缺點是容易滑落。
三、碗唇旋定法。把磁針放在碗口邊緣上,也可以旋轉自如,但同樣容易掉落。
四、懸絲法。取一根新綿絲,用一點蠟黏在磁針中央,懸掛在沒有風的地方,磁針即可指示方向。比較之下,沈括認為這個方法最為理想。
指南針在公元十一世紀時已是常用的定向儀器。指南針的最大貢獻,是大大地促進了航海事業的發展。據考證,公元十一世紀末,指南針就開始用於航海了。大約在十二世紀末到十三世紀初,指南針由海路傳入阿拉伯,然後由阿拉伯傳入歐洲。
最初的指南儀器叫司南,大約出現在戰國時期。到了宋代,人們發明了人工磁化方法,製造了指南魚和指南針。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曾提及指南針,此書於公元一零八八至一零九五年間。據沈括記載,用磁石磨針鋒,針鋒就能指向南方,但磁針常稍微偏東,並非正向南方。這裏明確指出,指南針是經由人工磁化而製成;並且已發現了物理學上的磁偏東,並非正向南方(正南偏東7.5度) 。
沈括對指南針的放置方法也作過詳細研究,總結出四種不同的方法,並作了比較:
一、水浮法。把指南針浮在水面以指示方向,至於具體方法,沈括沒有說明。到北宋晚期,藥物學家寇宗奭的《本草衍義.磁石條》才有介紹,原來是在指南針上穿上燈心草,就可以把針放在指甲上,可以靈活運轉,但缺點是容易滑落。
二、指甲旋定法。把磁針放在指甲上,可以靈活運轉,但缺點是容易滑落。
三、碗唇旋定法。把磁針放在碗口邊緣上,也可以旋轉自如,但同樣容易掉落。
四、懸絲法。取一根新綿絲,用一點蠟黏在磁針中央,懸掛在沒有風的地方,磁針即可指示方向。比較之下,沈括認為這個方法最為理想。
指南針在公元十一世紀時已是常用的定向儀器。指南針的最大貢獻,是大大地促進了航海事業的發展。據考證,公元十一世紀末,指南針就開始用於航海了。大約在十二世紀末到十三世紀初,指南針由海路傳入阿拉伯,然後由阿拉伯傳入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