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
發表於 : 週四 5月 29, 2003 10:11 am
《詩經》原名「詩」,因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500年間的305首詩歌,故又名「詩三百」。自漢代列入儒家經典後,始被尊稱為《詩經》。其作品分「風」、「雅」、「頌」三類。「風」是黃河、江漢流域十五個國家和地域的民歌,共160首。「雅」包括《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前者多產生在西周,風格接近頌詩﹔後者多產生於東周,風格接近民歌。「頌」是用於周天子朝會宴饗、宗廟祭祀的樂歌,共40篇。《詩經》中的作品,形式以四言為主,內容多姿,題材豐富,大量運用「賦」、「比」、「興」和重章疊韻句等表現手法,對後代詩歌創作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