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
發表於 : 週六 5月 31, 2003 12:10 pm
蘇軾(公元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他的文學創作代表了北宋文學的最高成就。他的詩具有多種風格,拓寬了以文為詩,以議論為詩的特色。蘇詩中數量最多對後人影響最大的是許多抒發個人情感和歌詠自然景物的詩篇,詩中時常能夠結合所見景物,表現獨到的見解,富有哲理性,如《題西林壁》﹕「不識盧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充份體現了宋詩的理趣。蘇軾作詩,尤其擅長七言,比起唐人,他的七律顯得更為明快動蕩。
散文方面,後人將蘇軾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並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政論文,如《策略》、《策別》等篇,文筆縱橫恣肆,顯見《戰國策》的影響。蘇軾文集中尚有書札、雜記、雜記、小賦,大多夾敘夾議,揮灑自如,格調甚高。蘇軾還寫了不少碑傳遊記,名篇如《前赤壁賦》,往往能借景喻理,饒有思緻。
此外,蘇軾著有《東坡樂府》三卷,其詞格高境大,自是一家,代表之作如《念奴嬌》(大江東去)。蘇軾作詞,晁補之稱「自是曲子中縳不住者」,他不為傳統框范所限,以詞意為主,不拘守詞律。在作品題材方面,他「以詩為詞」,標舉「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之創作宗旨,「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他的詞促變了元祐詞風,影響了南宋詞壇,開辛棄疾一派,合稱「蘇辛」。
散文方面,後人將蘇軾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並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政論文,如《策略》、《策別》等篇,文筆縱橫恣肆,顯見《戰國策》的影響。蘇軾文集中尚有書札、雜記、雜記、小賦,大多夾敘夾議,揮灑自如,格調甚高。蘇軾還寫了不少碑傳遊記,名篇如《前赤壁賦》,往往能借景喻理,饒有思緻。
此外,蘇軾著有《東坡樂府》三卷,其詞格高境大,自是一家,代表之作如《念奴嬌》(大江東去)。蘇軾作詞,晁補之稱「自是曲子中縳不住者」,他不為傳統框范所限,以詞意為主,不拘守詞律。在作品題材方面,他「以詩為詞」,標舉「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之創作宗旨,「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他的詞促變了元祐詞風,影響了南宋詞壇,開辛棄疾一派,合稱「蘇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