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 : 週六 5月 31, 2003 1:53 pm
注 集解山海經曰:“夸父與日逐走,日入,渴,欲得飲,飲於渭河;不足,北飲
大澤;未至,道渴而死。□其杖,化為鄧林。”蹯謂鄧林後遂為林名。索隱按:裴氏引
山海經,以為夸父□杖為鄧林,其言北飲大澤,蓋非在中國也。
劉氏以為今襄州南鳳林山是古鄧祁侯之國,在楚之北境,故雲阻以鄧林也。
注 正義括地志雲:“方城,房州竹山縣東南四十一裡。其山頂上平,四面險峻,
山南有城,長十余裡,名為方城,即此山也。”
注 索隱振,動也,擊也。槁,幹葉也。正義鄢音郾。括地志雲:“故城在襄州安
養縣北三裡,古郾子之國,鄧之南鄙也。又率道縣南九裡有故郾城,漢惠帝改曰宜城也。
郢城,荊州江陵縣東北六裡,即吳公子光伐楚,楚平王恐,城郢者也。又楚武王始都郢,
紀南故城是也,在江陵北十五裡也。”
注 索隱言無人必保其性命。
古者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然而敵國不待試而 。 城郭不集,溝池不掘, 固塞
不樹,機變不張,然而國晏然不畏外而固者,無他故焉,明道而均分之, 時使而誠愛
之,則下應之如景響。有不由命者,然後俟之以刑,則民知釫矣。 故刑一人而天下服。
釫人不尤其上,知釫之在己也。是故刑罰省而威行如流,無他故焉,由其道故也。故由
其道則行,不由其道則廢。古者帝堯之治天下也,蓋殺一人刑二人而天下治。傳曰“威
厲而不試,刑措而不用”。
注 集解徐廣曰:“試,一作‘誡’也。”正義 ,丘勿反。試,用也。
注 正義求勿反,又求厥反。
注 正義分,扶問反。言明儒墨之分,使禮義均等,則下應之如影響耳。
注 正義事君以禮義,民有不由禮義者,然後待之以刑,則民知罪伏刑矣。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 君師者,治之本也。無天地惡生?
無先祖惡出?無君師惡治?三者偏亡, 則無安人。故禮,上事天,下事地,尊
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
注 正義類,種類也。
注 正義惡音鳥。
注 索隱鄒音遍。正義偏,疋然反。
故王者天太祖, 諸侯不敢懷, 大夫士有常宗, 所以辨貴賤。貴賤治,得之本
也。郊疇乎天子, 社至乎諸侯, 函 及士大夫,所以辨尊者事尊,卑者事卑,宜鉅
者鉅,宜小者小。故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國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 有三
乘之地者事二世, 有特牲而食者不得立宗廟, 所以辨積厚者流澤廣,積薄者流澤狹
也。
注 集解毛詩□曰:“文武之功起於後稷,故推以配天焉。”
注 索隱懷,思也。言諸侯不敢思以太祖配天而食也。又一解,王之子孫為諸侯,
ㄚ銂薇鉹鰳炕A故禮雲“諸侯不敢祖天子”,蓋與此同意。
注 集解禮記曰:“別子為祖,繼別為宗。百世不遷者,謂別子之後也。”
注 索隱疇,類也。天子類得郊天,余並不合祭,今大戴禮作“郊止乎天子”是也。
止或作“疇”,因誤耳。
注 索隱言天子已下至諸侯得立社。
注 集解音含。索隱啖音含。含謂包容。諸侯已下至士大夫得祭社,故禮雲“大夫
成鏦立社曰置社”,亦曰裡社也。鄒誕生音啖徒濫反,意義亦通,但不見古文,各以意
為音耳。今按:大戴禮作“導及士大夫”,導亦通也。今此為“啖”者,當以導與蹈同,
後“足”字失“止”,唯有“口”存,故使解者穿鑿也。
注 集解鄭玄曰:“古者方十裡,其中六十四井出兵車一乘,此兵法之賦。”
注 集解谷樑傳曰:“天子至於士皆有廟,天子七,諸侯五,大夫三,士二。
始封之者必為其太祖。”
注 集解禮記曰:“庶人祭於寢。”
大饗上玄尊,俎上腥魚, 先大羹,貴食飲之本也。大饗上玄尊而用薄酒,食先黍
稷而飯稻粱,祭嚌先大羹 而飽庶羞,貴本而親用也。貴本之謂文,親用之謂理,兩者
合而成文,以歸太一,是謂大隆。 故尊之上玄尊也, 俎之上腥魚也,豆之先大羹,
一也。 利爵弗啐也, 成事俎弗嘗也, 三侑之弗食也, 大昏之未廢齊也, 大廟
之未內屍也,始絕之未小斂,一也。
大路之素幬也, 郊之麻?, 喪服之先散麻,一也。 三年哭之不反也, 清
廟之歌 一倡而三嘆, 縣一鐘尚拊膈,[一七]朱弦而通越,一也。
注 集解鄭玄曰:“大饗,?祭先王,以腥魚為俎實,不?孰之也。”
注 集解鄭玄曰:“嚌,至齒。”
注 索隱貴本親用,兩者合而成文,以歸太一。太一者,天地之本也。得禮之文理,
是合於太一也。隆者,盛也,高也。得禮文理,歸於太一,是禮之盛者也。
注 正義皇侃雲:“玄酒,水也。上古未有酒,而始之祭但酌水用之,至晚世雖有
酒,存古禮,尚用水代酒也。”
注 索隱尊之上玄尊,俎之上生魚,豆之先大羹,三者如一,皆是本,故雲一也。
注 集解鄭玄曰:“啐,入口也。”索隱按:儀禮祭畢獻,祝西面告成,是為利爵。
祭初未行無算爵,故不啐入口也。
注 索隱成事卒哭之祭,故記曰“卒哭曰成事”。既是卒哭之祭,始從吉祭,故受
胙爵而不嘗俎也。
注 索隱禮,祭必立侑以勸屍食,至三飯而後止。每飯有侑一人,故有三侑。
既是勸屍,故不相食也。
注 索隱廢齊,謂昏禮父親醮子而迎之前,故曲禮雲“齋戒以告鬼神”,是昏禮有
齊也。
注 索隱此五者皆禮之初始,質而未備,亦是貴本之義,故雲一也。
注 集解禮記曰:“乘素車,貴其質也。”鄭玄曰:“素車,殷輅也。”索隱幬音
稠。謂車蓋以素帷,亦質也。
注 集解周禮曰:“王祀昊天上帝,服大裘而冕。”論語曰:“麻冕,禮也。”
孔安國曰:“冕,緇布冠。古者績麻三十升布以為之。”正義?音免。亦作“冕”。
注 集解儀禮士喪禮曰:“始死,主人散帶,垂之三尺。”禮記曰:“大功已上散
帶也。”索隱大路已下,三事相似如一,故雲一也。散麻取其質無文飾,亦貴本也。
注 集解禮記曰:“斬衰之哭,若往而不反。”
注 集解鄭玄曰:“清廟謂作樂歌清廟。”
注 集解鄭玄曰:“倡,發歌句者。三嘆,三人從嘆。”
注 集解徐廣曰:“一作‘搏膈’。”索隱縣一鐘尚拊隔。隔,懸鐘格。拊音撫。
[拊]隔,不擊其鐘而拊其格,不取其聲,亦質也。鄒氏隔音膊,蓋依大戴禮也。而鄭禮
注雲搏,拊
大澤;未至,道渴而死。□其杖,化為鄧林。”蹯謂鄧林後遂為林名。索隱按:裴氏引
山海經,以為夸父□杖為鄧林,其言北飲大澤,蓋非在中國也。
劉氏以為今襄州南鳳林山是古鄧祁侯之國,在楚之北境,故雲阻以鄧林也。
注 正義括地志雲:“方城,房州竹山縣東南四十一裡。其山頂上平,四面險峻,
山南有城,長十余裡,名為方城,即此山也。”
注 索隱振,動也,擊也。槁,幹葉也。正義鄢音郾。括地志雲:“故城在襄州安
養縣北三裡,古郾子之國,鄧之南鄙也。又率道縣南九裡有故郾城,漢惠帝改曰宜城也。
郢城,荊州江陵縣東北六裡,即吳公子光伐楚,楚平王恐,城郢者也。又楚武王始都郢,
紀南故城是也,在江陵北十五裡也。”
注 索隱言無人必保其性命。
古者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然而敵國不待試而 。 城郭不集,溝池不掘, 固塞
不樹,機變不張,然而國晏然不畏外而固者,無他故焉,明道而均分之, 時使而誠愛
之,則下應之如景響。有不由命者,然後俟之以刑,則民知釫矣。 故刑一人而天下服。
釫人不尤其上,知釫之在己也。是故刑罰省而威行如流,無他故焉,由其道故也。故由
其道則行,不由其道則廢。古者帝堯之治天下也,蓋殺一人刑二人而天下治。傳曰“威
厲而不試,刑措而不用”。
注 集解徐廣曰:“試,一作‘誡’也。”正義 ,丘勿反。試,用也。
注 正義求勿反,又求厥反。
注 正義分,扶問反。言明儒墨之分,使禮義均等,則下應之如影響耳。
注 正義事君以禮義,民有不由禮義者,然後待之以刑,則民知罪伏刑矣。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 君師者,治之本也。無天地惡生?
無先祖惡出?無君師惡治?三者偏亡, 則無安人。故禮,上事天,下事地,尊
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
注 正義類,種類也。
注 正義惡音鳥。
注 索隱鄒音遍。正義偏,疋然反。
故王者天太祖, 諸侯不敢懷, 大夫士有常宗, 所以辨貴賤。貴賤治,得之本
也。郊疇乎天子, 社至乎諸侯, 函 及士大夫,所以辨尊者事尊,卑者事卑,宜鉅
者鉅,宜小者小。故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國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 有三
乘之地者事二世, 有特牲而食者不得立宗廟, 所以辨積厚者流澤廣,積薄者流澤狹
也。
注 集解毛詩□曰:“文武之功起於後稷,故推以配天焉。”
注 索隱懷,思也。言諸侯不敢思以太祖配天而食也。又一解,王之子孫為諸侯,
ㄚ銂薇鉹鰳炕A故禮雲“諸侯不敢祖天子”,蓋與此同意。
注 集解禮記曰:“別子為祖,繼別為宗。百世不遷者,謂別子之後也。”
注 索隱疇,類也。天子類得郊天,余並不合祭,今大戴禮作“郊止乎天子”是也。
止或作“疇”,因誤耳。
注 索隱言天子已下至諸侯得立社。
注 集解音含。索隱啖音含。含謂包容。諸侯已下至士大夫得祭社,故禮雲“大夫
成鏦立社曰置社”,亦曰裡社也。鄒誕生音啖徒濫反,意義亦通,但不見古文,各以意
為音耳。今按:大戴禮作“導及士大夫”,導亦通也。今此為“啖”者,當以導與蹈同,
後“足”字失“止”,唯有“口”存,故使解者穿鑿也。
注 集解鄭玄曰:“古者方十裡,其中六十四井出兵車一乘,此兵法之賦。”
注 集解谷樑傳曰:“天子至於士皆有廟,天子七,諸侯五,大夫三,士二。
始封之者必為其太祖。”
注 集解禮記曰:“庶人祭於寢。”
大饗上玄尊,俎上腥魚, 先大羹,貴食飲之本也。大饗上玄尊而用薄酒,食先黍
稷而飯稻粱,祭嚌先大羹 而飽庶羞,貴本而親用也。貴本之謂文,親用之謂理,兩者
合而成文,以歸太一,是謂大隆。 故尊之上玄尊也, 俎之上腥魚也,豆之先大羹,
一也。 利爵弗啐也, 成事俎弗嘗也, 三侑之弗食也, 大昏之未廢齊也, 大廟
之未內屍也,始絕之未小斂,一也。
大路之素幬也, 郊之麻?, 喪服之先散麻,一也。 三年哭之不反也, 清
廟之歌 一倡而三嘆, 縣一鐘尚拊膈,[一七]朱弦而通越,一也。
注 集解鄭玄曰:“大饗,?祭先王,以腥魚為俎實,不?孰之也。”
注 集解鄭玄曰:“嚌,至齒。”
注 索隱貴本親用,兩者合而成文,以歸太一。太一者,天地之本也。得禮之文理,
是合於太一也。隆者,盛也,高也。得禮文理,歸於太一,是禮之盛者也。
注 正義皇侃雲:“玄酒,水也。上古未有酒,而始之祭但酌水用之,至晚世雖有
酒,存古禮,尚用水代酒也。”
注 索隱尊之上玄尊,俎之上生魚,豆之先大羹,三者如一,皆是本,故雲一也。
注 集解鄭玄曰:“啐,入口也。”索隱按:儀禮祭畢獻,祝西面告成,是為利爵。
祭初未行無算爵,故不啐入口也。
注 索隱成事卒哭之祭,故記曰“卒哭曰成事”。既是卒哭之祭,始從吉祭,故受
胙爵而不嘗俎也。
注 索隱禮,祭必立侑以勸屍食,至三飯而後止。每飯有侑一人,故有三侑。
既是勸屍,故不相食也。
注 索隱廢齊,謂昏禮父親醮子而迎之前,故曲禮雲“齋戒以告鬼神”,是昏禮有
齊也。
注 索隱此五者皆禮之初始,質而未備,亦是貴本之義,故雲一也。
注 集解禮記曰:“乘素車,貴其質也。”鄭玄曰:“素車,殷輅也。”索隱幬音
稠。謂車蓋以素帷,亦質也。
注 集解周禮曰:“王祀昊天上帝,服大裘而冕。”論語曰:“麻冕,禮也。”
孔安國曰:“冕,緇布冠。古者績麻三十升布以為之。”正義?音免。亦作“冕”。
注 集解儀禮士喪禮曰:“始死,主人散帶,垂之三尺。”禮記曰:“大功已上散
帶也。”索隱大路已下,三事相似如一,故雲一也。散麻取其質無文飾,亦貴本也。
注 集解禮記曰:“斬衰之哭,若往而不反。”
注 集解鄭玄曰:“清廟謂作樂歌清廟。”
注 集解鄭玄曰:“倡,發歌句者。三嘆,三人從嘆。”
注 集解徐廣曰:“一作‘搏膈’。”索隱縣一鐘尚拊隔。隔,懸鐘格。拊音撫。
[拊]隔,不擊其鐘而拊其格,不取其聲,亦質也。鄒氏隔音膊,蓋依大戴禮也。而鄭禮
注雲搏,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