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 : 週六 5月 31, 2003 4:16 pm
注 索隱在河北。?音九毀反。正義?音詭。字誤,當作“延”。括地志雲:
“延津故俗字名臨津,故城在燱州清淇縣西南二十六裡。杜預雲‘汲郡城南有延津’
是也。”
注 集解徐廣曰:“汲縣屬河內。”索隱汲,亦作“波”。波及汲皆縣名,俱屬河
內。
注 集解徐廣曰:“成皋、滎陽亦屬鄭。”
注 集解徐廣曰:“垣雍城在卷縣,卷縣屬魏也。卷縣又有長城,經陽武到密者也。”
正義雍,於用反。括地志雲:“故城在鄭州原武縣西北七裡。”釋例:
“地名卷縣,理或垣城也。”言韓亡之後,秦有鄭地,得垣雍城,從熒澤決溝歷雍
灌大樑是也。
注 集解徐廣曰:“召陵有安陵鄉,征羌有安陵亭也。”正義括地志雲:“紓陵縣
西北十五裡。李奇雲六國時為安陵也。”言魏王使者出向秦雲,共伐韓以成過失,而更
惡安陵氏於秦,今伐之,重非也。
注 正義括地志雲:“葉陽今許州葉縣也。昆陽故城在許州葉縣北二十五裡。
舞陽故城在葉縣東十裡。”此時葉陽、昆陽屬秦,舞陽屬魏也。
注 索隱上平聲,下去聲。
注 正義隨猶聽也。無忌說言使者惡安陵氏,亦聽秦亡安陵氏。然繞舞陽之北以東
臨許,許必危矣。秦有許地,魏國可無害。
注 正義南國,今許州許昌縣南西四十裡許昌故城是也。此時屬韓,在魏之南,故
言南國。括地志雲:“周時為許國,武王伐紂所封。地理志雲穎川許縣古許國,姜姓,
四岳之後,文叔所封,二十四君,為楚所滅。”三卿背晉,其地屬韓。
夫憎韓不愛安陵氏可也,夫不患秦之不愛南國非也。異日者,秦在河西晉,國去樑
千裡, 有河山以闌之,有周韓以閑之。從林鄉軍 以至於今,秦七攻魏,五入囿中,
邊城盡拔,文台墮, 垂都焚, 林木伐,麋鹿盡,而國繼以圍。又長驅樑北,東至
陶燱之郊, 北至平監。 所亡於秦者,山南山北, 河外河內, 大縣數十, 名都
數百。 秦乃在河西晉,去樑千裡,而禍若是矣,又況於使秦無韓,有鄭地,無河山而
闌之,無周韓而閑之,去大樑百裡,禍必由此矣。
注 集解徐廣曰:“魏國之界千裡。又雲河南樑縣有注城。”正義河西,同州也。
晉國都絳州,魏都安邑,皆在河東,去大樑有千裡也。
注 集解徐廣曰:“林鄉在宛縣。”索隱劉氏雲“林,地名,蓋春秋時鄭地之?林,
在大樑之西北”。徐廣雲在宛陵也。正義括地志雲:“宛陵故城在鄭州新鄭縣東北三十
八裡,本鄭舊縣也。”按劉徐二說,是其地也。
注 集解徐廣曰:“一作‘城’也。”索隱囿□圃田。圃田,鄭藪,屬魏。徐廣雲
一作“城”。而戰國策作“國中”。正義括地志雲:“圃田澤在鄭州管城縣東三裡。周
禮雲豫州藪曰圃田也。”
注 索隱文台,台名。列士傳曰“隱陵君施酒文台”也。正義墮,許規反。
括地志雲:“文台在曹州冤句縣西北六十五裡也。”
注 集解徐廣曰:“一雲‘魏山都焚’。句陽有垂亭。”索隱垂,地名。有廟曰都。
並魏邑名。
注 正義陶,曹州定陶也。燱□宋州楚丘縣,燱文公都之,秦兵歷取其郊也。
注 集解徐廣曰:“平縣屬河南。平,或作‘乎’字。史記齊闞止作‘監’字。
闞在東平須昌縣。”
注 正義山,華山也。華山之東南,七國時鄧州屬韓,汝州屬魏。華山之北,同、
華、銀、綏並魏地也。
注 正義河外謂華州以東至虢、陝,河內謂蒲州以東至懷、燱也。
注 集解徐廣曰:“一作‘百’。”
注 集解徐廣曰:“一作‘十’。”
異日者,從之不成也, 楚、魏疑而韓不可得也。今韓受兵三年,秦橈之以講,
識亡不聽, 投質於趙,請為天下鷫行頓刃,楚、趙必集兵,皆識秦之欲無窮也,非盡
亡天下之國而臣海內,必不休矣。是故臣願以從事王, 王速受楚趙之約,*(趙)**[而]
*挾韓之質 以存韓,而求故地,韓必效之。 此士民不勞而故地得,其功多於與秦共伐
韓,而又與強秦鄰之禍也。
注 索隱從音足鬆反。
注 索隱橈音尼孝反。謂韓被秦之兵,橈擾已經三年,雲欲講說與韓和。
注 索隱識猶知也。故戰國策雲“韓知亡猶不聽”也。
注 索隱從音足鬆反。從事,言合從事王也。戰國策亦然。
注 索隱言韓以質子入趙,則趙挾韓質而親韓也。
注 索隱效猶致也,謂致故地於趙也。正義無忌令魏王速受楚妳趙之從。趙妳楚挾
持韓之質以存韓,而魏以求地,韓必效之,勝於與秦伐韓又與秦鄰之禍殃也。
夫存韓安魏而利天下,此亦王之天時已。通韓上黨於共妳寧, 使道安成, 出入
賦之,是魏重質韓以其上黨也。今有其賦,足以富國。韓必德魏愛魏重魏畏魏,韓必不
敢反魏,是韓則魏之縣也。魏得韓以為縣,燱妳大樑妳河外必安矣。今不存韓,二周妳
安陵必危,楚妳趙大破,燱妳齊甚畏,天下西鄉而馳秦入朝而為臣不久矣。
注 集解徐廣曰:“朝歌有寧鄉。”正義共,燱州共城縣。寧,懷州修武縣,本殷
之寧邑。韓詩外傳雲“武王伐紂,勒兵於寧,故曰修武”。今魏開通共寧之道,使韓上
黨得直路而行也。
注 正義括地志雲:“故安城在鄭州原武縣東南二十裡。”時屬魏也。
二十年,秦圍邯鄲,信陵君無忌矯奪將軍晉鄙兵以救趙, 趙得全。無忌因留趙。
二十六年,秦昭王卒。
注 正義括地志雲:“魏德故城一名晉鄙城,在燱縣西北五十裡,即公子無忌矯奪
晉鄙兵,故名魏德城也。”
三十~,無忌歸魏,率五國兵攻秦,敗之河外,走蒙驁。魏太子增質於秦,秦怒,
欲囚魏太子增。或為增謂秦王 曰:“公孫喜 固謂魏相曰‘請以魏疾擊秦,秦王怒,
必囚增。魏王又怒,擊秦,秦必傷’。今王囚增,是喜之計中也。
故不若貴增而合魏,以疑之於齊妳韓。”秦乃止增。
注 索隱按:戰國策作“蘇秦為公子增謂秦王”。
注 索隱戰國策作“公孫衍”。
三十一年,秦王政初立。
三十四年,安厘王卒,太子增立,是為景愍王。 信陵君無忌卒。
注 索隱系本雲:“安厘王生景愍王午。”
景愍王元年,秦拔我二十城,以為秦東郡。二年,秦拔我朝歌。燱徙野王。 三年,
秦拔我汲。五年,秦拔我垣妳蒲陽妳衍。 十五年,景愍王卒,子王假立。
注 集解徐廣曰:“燱從濮陽徙野王。”
注 集解徐廣曰:“十二年獻城秦。”正義括地志雲:“故垣地本魏王垣也,在絳
州垣縣西北二十裡。蒲邑故城在隰州隰川縣南四十五裡。”在蒲水之北,故曰蒲陽。衍,
地名,在鄭州。
王假元年,燕太子丹使荊軻刺秦王,秦王覺之。
注 集解徐廣曰:“二年,新鄭反。”
三年,秦灌大樑,虜王假, 遂滅魏以為郡縣。
注 集解列女傳曰:“秦殺假。”
太史公曰:吾適故大樑之墟,墟中人曰:“秦之破樑,引河溝而灌大樑,三月城壞,
王請降,遂滅魏。”說者皆曰魏以不用信陵君故,國削弱至於亡,余以為不然。天方令
秦平海內,其業未成,魏雖得阿衡之佐,曷益乎?
注 索隱按:譙周曰“以予所聞,所謂天之亡者,有賢而不用也,如用之,何有亡
哉?使紂用三仁,周不能王,況秦虎狼乎?”
【索隱述讚】畢公之苗,因國為姓。大名始賞,盈數自正。胤裔繁昌,系載忠正。
楊幹就戮,智氏奔命。文始建侯,武實強盛。大樑東徙,長安北偵。卯既無功,
“延津故俗字名臨津,故城在燱州清淇縣西南二十六裡。杜預雲‘汲郡城南有延津’
是也。”
注 集解徐廣曰:“汲縣屬河內。”索隱汲,亦作“波”。波及汲皆縣名,俱屬河
內。
注 集解徐廣曰:“成皋、滎陽亦屬鄭。”
注 集解徐廣曰:“垣雍城在卷縣,卷縣屬魏也。卷縣又有長城,經陽武到密者也。”
正義雍,於用反。括地志雲:“故城在鄭州原武縣西北七裡。”釋例:
“地名卷縣,理或垣城也。”言韓亡之後,秦有鄭地,得垣雍城,從熒澤決溝歷雍
灌大樑是也。
注 集解徐廣曰:“召陵有安陵鄉,征羌有安陵亭也。”正義括地志雲:“紓陵縣
西北十五裡。李奇雲六國時為安陵也。”言魏王使者出向秦雲,共伐韓以成過失,而更
惡安陵氏於秦,今伐之,重非也。
注 正義括地志雲:“葉陽今許州葉縣也。昆陽故城在許州葉縣北二十五裡。
舞陽故城在葉縣東十裡。”此時葉陽、昆陽屬秦,舞陽屬魏也。
注 索隱上平聲,下去聲。
注 正義隨猶聽也。無忌說言使者惡安陵氏,亦聽秦亡安陵氏。然繞舞陽之北以東
臨許,許必危矣。秦有許地,魏國可無害。
注 正義南國,今許州許昌縣南西四十裡許昌故城是也。此時屬韓,在魏之南,故
言南國。括地志雲:“周時為許國,武王伐紂所封。地理志雲穎川許縣古許國,姜姓,
四岳之後,文叔所封,二十四君,為楚所滅。”三卿背晉,其地屬韓。
夫憎韓不愛安陵氏可也,夫不患秦之不愛南國非也。異日者,秦在河西晉,國去樑
千裡, 有河山以闌之,有周韓以閑之。從林鄉軍 以至於今,秦七攻魏,五入囿中,
邊城盡拔,文台墮, 垂都焚, 林木伐,麋鹿盡,而國繼以圍。又長驅樑北,東至
陶燱之郊, 北至平監。 所亡於秦者,山南山北, 河外河內, 大縣數十, 名都
數百。 秦乃在河西晉,去樑千裡,而禍若是矣,又況於使秦無韓,有鄭地,無河山而
闌之,無周韓而閑之,去大樑百裡,禍必由此矣。
注 集解徐廣曰:“魏國之界千裡。又雲河南樑縣有注城。”正義河西,同州也。
晉國都絳州,魏都安邑,皆在河東,去大樑有千裡也。
注 集解徐廣曰:“林鄉在宛縣。”索隱劉氏雲“林,地名,蓋春秋時鄭地之?林,
在大樑之西北”。徐廣雲在宛陵也。正義括地志雲:“宛陵故城在鄭州新鄭縣東北三十
八裡,本鄭舊縣也。”按劉徐二說,是其地也。
注 集解徐廣曰:“一作‘城’也。”索隱囿□圃田。圃田,鄭藪,屬魏。徐廣雲
一作“城”。而戰國策作“國中”。正義括地志雲:“圃田澤在鄭州管城縣東三裡。周
禮雲豫州藪曰圃田也。”
注 索隱文台,台名。列士傳曰“隱陵君施酒文台”也。正義墮,許規反。
括地志雲:“文台在曹州冤句縣西北六十五裡也。”
注 集解徐廣曰:“一雲‘魏山都焚’。句陽有垂亭。”索隱垂,地名。有廟曰都。
並魏邑名。
注 正義陶,曹州定陶也。燱□宋州楚丘縣,燱文公都之,秦兵歷取其郊也。
注 集解徐廣曰:“平縣屬河南。平,或作‘乎’字。史記齊闞止作‘監’字。
闞在東平須昌縣。”
注 正義山,華山也。華山之東南,七國時鄧州屬韓,汝州屬魏。華山之北,同、
華、銀、綏並魏地也。
注 正義河外謂華州以東至虢、陝,河內謂蒲州以東至懷、燱也。
注 集解徐廣曰:“一作‘百’。”
注 集解徐廣曰:“一作‘十’。”
異日者,從之不成也, 楚、魏疑而韓不可得也。今韓受兵三年,秦橈之以講,
識亡不聽, 投質於趙,請為天下鷫行頓刃,楚、趙必集兵,皆識秦之欲無窮也,非盡
亡天下之國而臣海內,必不休矣。是故臣願以從事王, 王速受楚趙之約,*(趙)**[而]
*挾韓之質 以存韓,而求故地,韓必效之。 此士民不勞而故地得,其功多於與秦共伐
韓,而又與強秦鄰之禍也。
注 索隱從音足鬆反。
注 索隱橈音尼孝反。謂韓被秦之兵,橈擾已經三年,雲欲講說與韓和。
注 索隱識猶知也。故戰國策雲“韓知亡猶不聽”也。
注 索隱從音足鬆反。從事,言合從事王也。戰國策亦然。
注 索隱言韓以質子入趙,則趙挾韓質而親韓也。
注 索隱效猶致也,謂致故地於趙也。正義無忌令魏王速受楚妳趙之從。趙妳楚挾
持韓之質以存韓,而魏以求地,韓必效之,勝於與秦伐韓又與秦鄰之禍殃也。
夫存韓安魏而利天下,此亦王之天時已。通韓上黨於共妳寧, 使道安成, 出入
賦之,是魏重質韓以其上黨也。今有其賦,足以富國。韓必德魏愛魏重魏畏魏,韓必不
敢反魏,是韓則魏之縣也。魏得韓以為縣,燱妳大樑妳河外必安矣。今不存韓,二周妳
安陵必危,楚妳趙大破,燱妳齊甚畏,天下西鄉而馳秦入朝而為臣不久矣。
注 集解徐廣曰:“朝歌有寧鄉。”正義共,燱州共城縣。寧,懷州修武縣,本殷
之寧邑。韓詩外傳雲“武王伐紂,勒兵於寧,故曰修武”。今魏開通共寧之道,使韓上
黨得直路而行也。
注 正義括地志雲:“故安城在鄭州原武縣東南二十裡。”時屬魏也。
二十年,秦圍邯鄲,信陵君無忌矯奪將軍晉鄙兵以救趙, 趙得全。無忌因留趙。
二十六年,秦昭王卒。
注 正義括地志雲:“魏德故城一名晉鄙城,在燱縣西北五十裡,即公子無忌矯奪
晉鄙兵,故名魏德城也。”
三十~,無忌歸魏,率五國兵攻秦,敗之河外,走蒙驁。魏太子增質於秦,秦怒,
欲囚魏太子增。或為增謂秦王 曰:“公孫喜 固謂魏相曰‘請以魏疾擊秦,秦王怒,
必囚增。魏王又怒,擊秦,秦必傷’。今王囚增,是喜之計中也。
故不若貴增而合魏,以疑之於齊妳韓。”秦乃止增。
注 索隱按:戰國策作“蘇秦為公子增謂秦王”。
注 索隱戰國策作“公孫衍”。
三十一年,秦王政初立。
三十四年,安厘王卒,太子增立,是為景愍王。 信陵君無忌卒。
注 索隱系本雲:“安厘王生景愍王午。”
景愍王元年,秦拔我二十城,以為秦東郡。二年,秦拔我朝歌。燱徙野王。 三年,
秦拔我汲。五年,秦拔我垣妳蒲陽妳衍。 十五年,景愍王卒,子王假立。
注 集解徐廣曰:“燱從濮陽徙野王。”
注 集解徐廣曰:“十二年獻城秦。”正義括地志雲:“故垣地本魏王垣也,在絳
州垣縣西北二十裡。蒲邑故城在隰州隰川縣南四十五裡。”在蒲水之北,故曰蒲陽。衍,
地名,在鄭州。
王假元年,燕太子丹使荊軻刺秦王,秦王覺之。
注 集解徐廣曰:“二年,新鄭反。”
三年,秦灌大樑,虜王假, 遂滅魏以為郡縣。
注 集解列女傳曰:“秦殺假。”
太史公曰:吾適故大樑之墟,墟中人曰:“秦之破樑,引河溝而灌大樑,三月城壞,
王請降,遂滅魏。”說者皆曰魏以不用信陵君故,國削弱至於亡,余以為不然。天方令
秦平海內,其業未成,魏雖得阿衡之佐,曷益乎?
注 索隱按:譙周曰“以予所聞,所謂天之亡者,有賢而不用也,如用之,何有亡
哉?使紂用三仁,周不能王,況秦虎狼乎?”
【索隱述讚】畢公之苗,因國為姓。大名始賞,盈數自正。胤裔繁昌,系載忠正。
楊幹就戮,智氏奔命。文始建侯,武實強盛。大樑東徙,長安北偵。卯既無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