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發表於 : 週六 5月 31, 2003 4:22 pm
peter_zhong
注 正義如字,又音系。易正義雲:“系辭者,聖人系屬此辭於爻卦之下。分為上
下篇者,以簡編重大,是以分之。”又言“系辭者,取綱系之義”也。
注 正義上象,卦辭;下象,爻辭。易正義雲:“萬物之體自然,各有形象,聖人
設卦以寫萬物之象,今夫子釋此卦之象也。”
注 正義易正義雲:“說卦者,陳說八卦德業變化法象所為也。”
注 正義易正義雲:“夫子讚明易道,申說義理,釋乾坤二卦經文之言,故稱文言。”
又:“雜卦者,六十四卦以為義,於序卦之外,別言聖人之興,因時而作,隨其事宜,
不必相因襲,當有損益。”又雲:“雜揉?卦,錯綜其義,或以同相類,或以異相明。”
按:史不出雜卦,故附之。
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如顏濁鄒之徒, 頗

受業者甚?。

注 正義濁音卓。鄒音聚。顏濁鄒,非七十*(七)* 人數也。
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絕四:毋意, 毋必, 毋固, 毋我。 所慎:
齊,戰,疾。 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不憤不啟,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弗復也。

注 集解何晏曰:“四者有形質,可舉以教。”
注 集解何晏曰:“以道為度,故不任意也。”
注 集解何晏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故無專必。”
注 集解何晏曰:“無可無不可,故無固行也。”
注 集解何晏曰:“述古而不自作,處鏦萃而不自異,唯道是從,故不有其身。”
注 集解何晏曰:“此三者人所不能慎,而夫子慎也。”
注 集解何晏曰:“罕者,希也。利者,義之和也。命者,天之命也。仁者,行之
盛也。寡能及之,故希言之。”
注 集解鄭玄曰:“孔子與人言,必待其人心憤憤,口悱悱,乃後啟發為說之,如
此則識思之深也。說則舉一端以語之,其人不思其類,則不重教也。”
其於鄉黨,恂恂 似不能言者。其於宗廟朝廷,辯辯 言,唯謹爾。 朝,與上大
夫言,掮掮如也; 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注 集解王肅曰:“恂恂,溫恭貌也。”索隱有本作“逡逡”,音七旬反。
注 索隱論語作“便便”。
注 集解鄭玄曰:“唯辯而謹敬也。”
注 集解孔安國曰:“中正之貌也。”
注 集解孔安國曰:“和樂貌。”
入公門,鞠躬如也;趨進,翼如也。 君召使儐, 色勃如也。 君命召,不俟駕
行矣。

注 集解孔安國曰:“言端好也。”
注 集解鄭玄曰:“有賓客,使迎之也。”
注 集解孔安國曰:“必變色。”
注 集解鄭玄曰:“急趨君命也,行出而車駕隨之。”
魚餒,肉敗,割不正,不食。 席不正,不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

注 集解孔安國曰:“魚敗曰餒也。”
是日哭,則不歌。見齊衰、瞽者,雖童子必變。

注 集解包氏曰:“瞽,盲。”
“三人行,必得我師。” “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
吾憂也。” 使人歌,善,則使復之,然後和之。

注 集解何晏曰:“言我三人行,本無賢愚,擇善而從之,不善而改之,無常師。”
注 集解孔安國曰:“夫子常以此四者為憂也。”
注 集解何晏曰:“樂其善,故使重歌而自和也。”
子不語:怪,力,亂,神。

注 集解王肅曰:“怪,怪異也。力謂若

發表於 : 週六 5月 31, 2003 4:22 pm
peter_zhong
注 集解孔安國曰:“然謂多學而識之。”
注 集解孔安國曰:“問今不然耶。”
注 集解何晏曰:“善有元,事有會,天下殊塗而同歸,百慮而一致。知其元則?
善舉也,故不待學,以一知之。”
孔子知弟子有慍心,乃召子路而問曰:“詩雲‘匪兕匪虎,率彼曠野’。 吾道非
邪?吾何為於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 意者吾未知邪?人之
不我行也。” 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妳叔齊? 使知者
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幹?”

注 集解王肅曰:“率,循也。言非兕虎而循曠野也。”

注 集解王肅曰:“言人不信吾,豈以未仁故乎?”
注 集解王肅曰:“言人不使通行而困窮者,豈以吾未智乎?”
注 正義言仁者必使四方信之,安有伯夷妳叔齊餓死乎?
注 正義言智者必使處事通行,安有王子比幹剖心哉?
子路出,子貢入見。孔子曰:“賜,詩雲‘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邪?
吾何為於此?”子貢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蓋少貶焉?”
孔子曰:“賜,良農能稼而不能為穡, 良工能巧而不能為順。 君子能修其道,
綱而紀之,統而理之,而不能為容。今爾不修爾道而求為容。賜,而志不遠矣!”

注 集解王肅曰:“種之為稼,斂之為穡。言良農能善種之,未必能斂獲之。”
注 集解王肅曰:“言良工能巧而已,不能每順人之意。”
子貢出,顏回入見。孔子曰:“回,詩雲‘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邪?
吾何為於此?”顏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夫子推而行之,
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醜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國
者之醜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顏氏之子!使爾
多財,吾為爾宰。”

注 集解王肅曰:“宰,主財者也。為汝主財,言志之同也。”
於是使子貢至楚。楚昭王興師迎孔子,然後得免。
昭王將以書社地七百裡 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王之使使諸侯有如子貢者乎?”
曰:“無有。”“王之輔相有如顏回者乎?”曰:“無有。”“王之將率有如子路者乎?”
曰:“無有。”“王之官尹有如宰予者乎?”曰:“無有。”“且楚之祖封於周,號為
子男五十裡。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業,王若用之,則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數千裡
乎?夫文王在豐,武王在鎬,百裡之君卒王天下。
今孔丘得據土壤,賢弟子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其秋,楚昭王卒於城父。

注 集解服虔曰:“書,籍也。”索隱古者二十五家為裡,裡則各立社,則書社者,
書其社之人名於籍。蓋以七百裡書社之人封孔子也,故下?求雲“雖累千社而夫子不利”
是也。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 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諫兮, 來者猶
可追也! 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與之言。 趨而去,弗得與之
言。

注 集解孔安國曰:“接輿,楚人也。佯狂而來歌,欲以感切孔子也。”
注 集解孔安國曰:“比孔子於鳳鳥,待聖君乃見。非孔子周行求合,故曰‘衰’
也。”
注 集解孔安國曰:“已往所行,不可復諫止也。”
注 集解孔安國曰:“自今已來,可追自止,避亂隱居。”
注 集解孔安國曰:“言‘已而’者,言世亂已甚,不可復治也。再言之者,傷之
深也。”
注 集解包氏曰:“下,下車也。”
於是孔子自楚反乎燱。是歲也,孔子年六十三,而魯哀公六年也。
其明年,吳與魯會繒,征百牢。 太宰

發表於 : 週六 5月 31, 2003 4:21 pm
peter_zhong
注 正義燱在濮州,蒲在滑州,在燱西也。韓魏及楚從西向東伐,先在蒲,後及燱。
注 集解王肅曰:“公叔氏欲以蒲適他國,而男子欲死之,不樂適他。”
注 集解王肅曰:“婦人恐懼,欲保西河,無戰意也。”索隱此西河在燱地,非魏
之西河也。
注 集解王肅曰:“本與公叔同畔者。”
靈公老,怠於政,不用孔子。孔子喟然嘆曰:“苟有用我者,?月而已,三年有成。”
孔子行。

注 集解孔安國曰:“言誠有用我於政事者,?年而可以行其政教,必三年乃有成
也。”
佛鵝為中牟宰。 趙簡子攻范妳中行,伐中牟。佛鵝畔,使人召孔子。孔子欲往。
子路曰:“由聞諸夫子,‘其身親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 今佛鵝親以中牟畔,子
欲往,如之何?”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淄。
我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注 集解孔安國曰:“晉大夫趙簡子之邑宰。”索隱此河北之中牟,蓋在漢陽西。
注 集解孔安國曰:“不入其國。”
注 集解孔安國曰:“磷,薄也。涅,可以染邕者也。言至堅者磨之而不薄,至白
者染之於涅中而不黑,君子雖在濁亂,不能污也。”
注 集解何晏曰:“言匏瓜得系一處者,不食故也。吾自食物當東西南北,不得如
不食之物系滯一處。”
孔子擊磬。有荷蕢而過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 軟軟乎,莫己知也夫而已
矣!”

注 集解何晏曰:“蕢,草器也。有心謂契契然也。”
注 集解何晏曰:“此軟軟,信己而已,言亦無益也。”
孔子學鼓琴師襄子, 十日不進。師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習其
曲矣,未得其數也。”有閑,曰:“已習其數,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閑,曰:“已習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為人也。”有閑,*(曰)*有
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遠志焉。曰:“丘得其為人,黯然而黑, 幾然而長,
眼如望羊, 如王四國,非文王其誰能為此也!”師襄子辟席再拜,曰:“師蓋雲文
王操也。”

注 索隱家語師襄子曰“吾雖以擊磬為官,然能於琴”。蓋師襄子魯人,論語謂之
“□磬襄”是也。
注 集解王肅曰:“黯,黑貌。”
注 集解徐廣曰:“詩雲‘頎而長兮’。”索隱“幾”與注“頎”,並音祈,家語
無此四字。
注 集解王肅曰:“望羊,望羊視也。”索隱王肅雲:“望羊,望羊視也。”
孔子既不得用於燱,將西見趙簡子。至於河而聞竇鳴犢妳舜華 之死也,臨河而嘆
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濟此,命也夫!”子貢趨而進曰:“敢問何謂也?”孔
子曰:“竇鳴犢,舜華,晉國之賢大夫也。趙簡子未得志之時,須此兩人而後從政;及
其已得志,殺之乃從政。丘聞之也,刳胎殺夭則麒麟不至郊,竭澤涸漁則蛟龍不合陰陽,
覆巢毀卵則鳳皇不翔。何則?君子諱傷其類也。夫鳥獸之於不義也尚知辟之,而況乎
丘哉!”乃還息乎陬鄉,作為陬操 以哀之。而反乎燱,入主蘧伯玉家。

注 集解徐廣曰:“或作‘鳴鐸竇 摺 腫鰲 ? 驨}妳舜華也’。”索隱家語
雲“聞趙簡子殺竇 驨}及舜華”,國語雲“鳴鐸鬄

發表於 : 週六 5月 31, 2003 4:21 pm
peter_zhong
注 索隱家語作“容璣”。王肅雲:“舞曲名也。”
注 索隱謂請魯君為周偏道路遊行,因出觀齊之女樂。
注 集解王肅曰:“?,祭肉。”
注 集解屯在魯之南也。索隱地名。
注 集解王肅曰:“言婦人之口請謁,足以憂使人死敗,故可以出走也。”
注 集解王肅曰:“言仕不遇也,故且優遊以終歲。”
孔子遂適燱,主於子路妻兄顏濁鄒家。 燱靈公問孔子:“居魯得祿幾何?”
對曰:“奉粟六萬。”燱人亦致粟六萬。 居頃之,或譖孔子於燱靈公。靈公使公
孫余假一出一入。 孔子恐獲罪焉,居十月,去燱。

注 索隱孟子曰“孔子於燱主顏讎由,彌子之妻與子路之妻,兄弟也”。今此雲濁
鄒是子路之妻兄,所說不同。
注 索隱若六萬石似太多,當是六萬鬥,亦與漢之秩祿不同。正義六萬小鬥,計當
今二千石也。周之鬥升斤兩皆用小也。
注 索隱謂以兵仗出入,以脅夫子也。
將適陳,過匡, 顏刻為僕,以其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 匡人聞
之,以為魯之陽虎。陽虎嘗暴匡人,匡人於是遂止孔子。 孔子狀類陽虎,拘焉五日,
顏淵後, 子曰:“吾以汝為死矣。”顏淵曰:“子在,回何敢死!” 匡人拘孔子益
急,弟子懼。孔子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
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 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使從者為寧武子臣於燱,然後得去。

注 正義故匡城在滑州匡城縣西南十裡。
注 索隱謂昔所被攻缺破之處也。正義琴操雲:“孔子到匡郭外,顏淵舉策指匡穿
垣曰:‘往與陽貨正從此入。’匡人聞其言,告君曰G‘往者陽貨今復來。’乃率?圍
孔子數日,乃和琴而歌,音曲甚哀,有暴風擊軍士僵僕,於是匡人有知孔子聖人,自解
也。”
注 索隱匡,宋邑也。家語雲匡人簡子以甲士圍夫子。
注 集解孔安國曰:“言與孔子相失,故在後也。”
注 集解包氏曰:“言夫子在,己無所致死也。”
注 集解孔安國曰:“茲,此也。言文王雖已沒,其文見在此。此,自謂其身也。”
注 集解孔安國曰:“文王既沒,故孔子自謂後死也。言天將喪此文者,本不當使
我知之;今使我知之,未欲喪之也。”
注 集解馬融曰:“如予何猶言‘柰我何’也。天未喪此文,則我當傳之,匡人欲
柰我何!言不能違天以害己。”
注 索隱家語“子路彈劍而歌,孔子和之,曲三終,匡人解圍而去”。今此取論語
“文王既沒”之文,及從者臣寧武子然後得去。蓋夫子再□匡人,或設辭以解圍,或彈
劍而釋難。今此合論語、家語之文以為一事,故彼此文交互耳。
去即過蒲。 月余,反乎燱,主蘧伯玉家。靈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謂孔子曰:
“四方之君子不辱欲與寡君為兄弟者,必見寡小君。寡小君願見。”孔子辭謝,不得已
而見之。夫人在?帷中。孔子入門,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環佩玉聲胃然。 孔
子曰:“吾鄉為弗見,見之禮答焉。” 子路不說。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厭之!
天厭之!” 居燱月余,靈公與夫人同車,宦者雍渠參乘,出,使孔子為次乘,招搖?
過之。 孔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於是醜之,去燱,過曹。是歲,魯定
公卒。

注 集解徐廣曰:“長垣縣有匡城、蒲鄉。”正義括地志雲:“故蒲城在滑州匡城
縣北十五裡。匡城本漢長垣縣。”
注 正義胃音

發表於 : 週六 5月 31, 2003 4:21 pm
peter_zhong
注 集解孔安國曰:“當此之時,陳恆制齊,君不君,臣不臣,故以此對也。”
注 集解孔安國曰:“言將危也。陳氏果滅齊。”
注 索隱此說出晏子及墨子,其文微異。

注 索隱息者,生也。言上古大賢生則有禮樂,至周室微而始缺有閑也。
注 索隱劉氏奉筆艄峇洁A非也。今奉音如字,謂奉待孔子如魯季氏之職,故下文
雲“以季孟之閑待之”也。
注 集解孔安國曰:“魯三卿,季氏為上卿,最貴;孟氏為下卿,不用事。言待之
以二者之閑也。”
孔子年四十二,魯昭公卒於幹侯,定公立。定公立五年,夏,季平子卒,桓子嗣立。
季桓子穿井得土缶,中若羊, 問仲尼雲“得狗”。 仲尼曰:“以丘所聞,羊也。丘
聞之,木石之怪夔、罔閬, 水之怪龍、罔象, 土之怪墳羊。”

注 集解韋昭曰:“羊,生羊也,故謂之怪也。”索隱家語雲“桓子穿井於費,得
物如土缶,其中有羊焉”是也。
注 集解韋昭曰:“獲羊而言狗者,以孔子博物,測之。”
注 集解韋昭曰:“木石謂山也。或雲夔,一足,越人謂之山繅也。或言獨足魍魎,
山精,好學人聲而迷惑人也。”索隱夔音逵。閬音兩。家語作“魍魎”。
繅音騷。然山繅獨一足是山神名,故謂之夔。夔,一足獸,狀如人也。
注 集解韋昭曰:“龍,神獸也,非常見,故曰怪。或雲‘罔象食人,一名沐腫’。”
索隱沐腫音木踵。
注 集解唐固曰:“墳羊,雌雄未成者也。”
吳伐越,墮會稽, 得骨節專車。 吳使使問仲尼:“骨何者最大?”仲尼曰:
“禹致鏦神於會稽山, 防風氏後至,禹殺而戮之, 其節專車,此為大矣。”吳客曰:
“誰為神?”仲尼曰:“山川之神足以綱紀天下,其守為神, 社稷為公侯, 皆屬於
王者。”客曰:“防風何守?”仲尼曰:“汪罔氏之君守封、禺之山, 為厘姓。 在
虞、夏、商為汪罔,於周為長翟,今謂之大人。”
客曰:“人長幾何?”仲尼曰:“僬僥氏 三尺,短之至也。長者不過十之,數
之極也。” 於是吳客曰:“善哉聖人!”

注 集解王肅曰:“墮,毀也。”索隱隳會稽。會稽,山名,越之所都。隳,毀也。
吳伐越在魯哀元年。
注 集解韋昭曰:“骨一節,其長專車。專,擅也。”
注 集解韋昭曰:“鏦神謂主山川之君為鏦神之主,故謂之神也。”
注 集解韋昭曰:“防風氏違命後至,故禹殺之,陳屍為戮。”
注 集解王肅曰:“守山川之祀者為神,謂諸侯也。”韋昭曰:“足以綱紀天下,
謂名山大川能興雲致雨以利天下也。”
注 集解王肅曰:“但守社稷無山川之祀者,直為公侯而已。”
注 集解韋昭曰:“封,封山;禺,禺山:在吳郡永安縣。”蹯案:晉太康元年改
永安為武康縣,今屬吳興郡。
注 索隱厘音僖。家語雲姓漆,蓋誤。系本無漆姓。
注 集解王肅曰:“周之初及當孔子之時,其名異也。”
注 集解韋昭曰:“僬僥,西南蠻之別名也。”[正義]按:括地志“在大秦國*(北)
**[南]*也”。
注 集解王肅曰:“十之,謂三丈也,數極於此也。”
桓子嬖臣曰仲樑懷,與陽虎有隙。陽虎欲逐懷,公山不狃 止之。其秋,懷益驕,
陽虎執懷。桓子怒,陽虎因囚桓子,與盟而嫝之。 陽虎由此益輕季氏。季氏亦僭於公
室,陪臣執國政,是以魯自大夫以下皆僭離於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詩書禮樂,弟
子彌?,至自遠方,莫不受業焉。

注 集解孔安國曰:“不狃為季氏宰。”索隱狃音女久反。鄒氏雲一作“蹂”。
論語作“弗擾”。
注 正義嫝音釋。
定公八年,公山不狃不得意於季氏,因陽虎為亂,欲廢三桓之適, 更立其庶闒陽
虎素所善者,遂執季桓子。桓子詐之,得脫。定公九年,陽虎不勝,奔於齊。是時孔子
年五十。

注 正義適音嫡。
公山不狃以費畔季氏,使人召孔子。孔子循道彌久,溫溫無所試,莫能己用,曰:
“蓋周文武起豐鎬而王,今費雖小,儻庶幾乎!” 欲往。子路不說,止孔子。孔子曰:
“夫召我者豈徒哉?如用我,其為東周乎!” 然亦卒不行。

注 索隱檢家語及孔子之書,並無此言,故桓譚亦以為誣也。
注 集解何晏曰:“興周道於東方,故曰東周也。”
其後定公以孔子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則之。 由中都宰為司空,由司空為大司
寇。

注 索隱家語作“西方”。王肅雲:“魯國近東,故西方諸侯皆取法則焉。”
定公十年春,及齊平。 夏,齊大夫黎稦言於景公曰:“魯用孔丘,其勢危齊。”
乃使使告魯為好會,會於夾谷。 魯定公且以乘車好往。孔子攝相事,曰:“臣聞
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古者諸侯出疆,必具官以從。請具左右司馬。”
定公曰:“諾。”具左右司馬。會齊侯夾谷,為壇位,土階三等,以會遇之禮相見,
揖讓而登。獻酬之禮畢,齊有司趨而進曰:“請奏四方之樂。”景公曰:“諾。”於是

發表於 : 週六 5月 31, 2003 4:20 pm
peter_zhong
注 索隱家語“孔子之母喪,既練而見”,不非之也。今此謂孔子實要?與饗,為
陽虎所絀,亦近誣矣。一作“要經”。要經猶帶經也,故劉氏雲嗜學之意是也。
注 正義與音預。季氏為饌飲魯文學之士,孔子與迎而往,陽虎以孔子少,故折之
也。
孔子年十七,魯大夫孟厘子病且死, 誡其嗣懿子曰:“孔丘,聖人之後, 滅於
宋。 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讓厲公。 及正考父佐戴妳武妳宣公, 三命茲益恭,故
鼎銘雲: ‘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 循牆而走, 亦莫敢余侮。 ?於是,
粥於是,以簩余口。’ 其恭如是。
吾聞聖人之後,雖不當世,必有達者。 今孔丘年少好禮,其達者歟?吾即沒,若
必師之。”及厘子卒,懿子與魯人南宮敬叔 往學禮焉。是歲,季武子卒,平子代立。

注 索隱昭公七年左傳雲“孟僖子病不能相禮,乃講學之,及其將死,召大夫”雲
雲。按:謂病者,不能禮為病,非疾困之謂也。至二十四年僖子卒,賈逵雲“仲尼時年
三十五矣”。是此文誤也。
注 集解服虔曰:“聖人謂商湯。”
注 集解杜預曰:“孔子六世祖孔父嘉為宋華督所殺,其子奔魯也。”
注 集解杜預曰:“弗父何,孔父嘉之高祖,宋愍公之長子,厲公之兄也。何嫡嗣,
當立,以讓厲公也。”
注 集解服虔曰:“正考父,弗父何之曾孫。”
注 集解杜預曰:“三命,上卿也。考父廟之鼎。”
注 集解服虔曰:“僂,傴,俯,皆恭敬之貌也。”
注 集解杜預曰:“言不敢安行。”
注 集解杜預曰:“其恭如是,人亦不敢侮慢。”
注 集解杜預曰:“於是鼎中為?粥。?粥,簩屬。言至儉也。”
注 集解王肅曰:“謂若弗父何,殷湯之後,而不繼世為宋君也。”杜預曰:
“聖人之後,有明德而不當大位,謂正考父。”
注 索隱左傳及系本,敬叔與懿子皆孟僖子之子,不應更言“魯人”,亦太史公之
疏耳。
孔子貧且賤。及長,嘗為季氏史, 料量平;嘗為司職吏而畜蕃息。由是為司空。
已而去魯,斥乎齊,逐乎宋妳燱,困於陳蔡之閑,於是反魯。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
謂之“長人”而異之。魯復善待,由是反魯。

注 索隱有本作“委吏”。按:趙岐曰“委吏,主委積倉庫之吏”。
魯南宮敬叔言魯君曰:“請與孔子適周。” 魯君與之一乘車,兩馬,一豎子俱,
適周問禮,蓋見老子雲。辭去,而老子送之曰:“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 仁人者送人
以言。吾不能富貴,竊仁人之號, 送子以言,曰:‘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
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 為人臣者毋以有己。’”
孔子自周反於魯,弟子稍益進焉。

注 索隱莊子雲“孔子年五十一,南見老

史記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 第十七

發表於 : 週六 5月 31, 2003 4:20 pm
peter_zhong
索隱孔子非有諸侯之位,而亦稱系家者,以是聖人為教化之主,又代有賢哲,故稱
系家焉。正義孔子無侯伯之位,而稱世家者,太史公以孔子布衣傳十余世,學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宗於夫子,可謂至聖,故為世家。
孔子生魯昌平鄉陬邑。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樑紇。
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禱於尼丘得孔子。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生而首
上圩頂, 故因名曰丘雲。字仲尼,姓孔氏。

注 集解徐廣曰:“陬音騶。孔安國曰‘陬,孔子父叔樑紇所治邑’。”索隱陬是
邑名,昌平,鄉號。孔子居魯之鄒邑昌平鄉之闕裡也。正義括地志雲:“故鄒城在兗州
泗水縣東南六十裡。昌平山在泗水縣南六十裡。孔子生昌平鄉,蓋鄉取山為名。故闕裡
在泗水縣南五十裡。輿地志雲鄒城西界闕裡有尼丘山。”
按:今尼丘山在兗州鄒城,闕裡即此也。括地志雲:“兗州曲阜縣魯城西南三裡有
闕裡,中有孔子宅,宅中有廟。伍緝之從征記雲闕裡背邾面泗,即此也。”
按:夫子生在鄒,長徙曲阜,仍號闕裡。
注 索隱家語:“孔子,宋微子之後。宋襄公生弗父何,以讓弟厲公。弗父何生宋
父周,周生世子勝,勝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親盡,別為公族,姓孔氏。孔父
生子木金父,金父生液夷。液夷生防叔,畏華氏之逼而奔魯,故孔氏為魯人也。”
注 正義括地志雲:“叔樑紇廟亦名尼丘山祠,在兗州泗水縣五十裡尼丘山東趾。
地理志雲魯縣有尼丘山,有叔樑紇廟。”
注 索隱家語雲“樑紇娶魯之施氏,生九女。其妾生孟皮,孟皮病足,乃求婚於顏
氏征在,從父命為婚”。其文甚明。今此雲“野合”者,蓋謂樑紇老而征在少,非當壯
室初笄之禮,故雲野合,謂不合禮儀。故論語雲“野哉由也”,又“先進於禮樂,野人
也”,皆言野者是不合禮耳。正義男八月生齒,八歲毀齒,二八十六陽道通,八八六十
四陽道絕。女七月生齒,七歲毀齒,二七十四陰道通,七七四十九陰道絕。婚姻過此者,
皆為野合。故家語雲“樑紇娶魯施氏女,生九女,乃求婚於顏氏,顏氏有三女,小女征
在”。據此,婚過六十四矣。
注 索隱公羊傳“襄公二十一年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今以為二十二年,蓋以
周正十一月屬明年,故誤也。後序孔子卒,雲七十二歲,每少一歲也。
注 索隱圩音烏。頂音鼎。圩頂言頂上窳也,故孔子頂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
反,中低而四傍高也。正義括地志雲:“女陵山在曲阜縣南二十八裡。幹寶三日紀雲
‘征在生孔子空桑之地,今名空竇,在魯南山之空竇中。無水,當祭時酒掃以告,輒有
清泉自石門出,足以周用,祭訖泉枯。今俗名女陵山’。”
丘生而叔樑紇死, 葬於防山。 防山在魯東,由是孔子疑其父墓處,母諱之也。
孔子為兒嬉戲,常陳俎豆, 設禮容。孔子母死,乃殯五父之衢, 蓋其慎也。 貄
人 挽父之母誨孔子父墓,然後往合葬於防焉。

注 索隱家語雲生三歲而樑紇死。
注 正義括地志雲:“防山在兗州曲阜縣東二十五裡。禮記雲孔子母合葬於防也。”
注 索隱謂孔子少孤,不的知父墳處,非謂不知其塋地。征在笄年適於樑紇,無幾
而老死,是少寡,蓋以為嫌,不從送葬,故不知墳處,遂不告耳,非諱之也。
注 正義俎豆以木為之,受四升,高尺二寸。大夫以上赤雲氣,諸侯加象飾足,天
子玉飾也。
注 正義括地志雲:“五父衢在兗州曲阜縣西南二裡,魯城內衢道也。”
注 集解徐廣曰:“魯縣有闕裡,孔子所居也。又有五父之衢也。”索隱謂孔子不
知父墓,乃且殯其母於五父之衢,是其謹慎也。正義慎謂以紼引棺就殯所也。
注 正義上音鄒。
孔子要?, 季氏饗士,孔子與往。 陽虎絀曰:“季氏饗士,非敢饗子也。”
孔子由是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