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 : 週六 5月 31, 2003 4:59 pm
相秦六七年,而東伐鄭,三置晉國之君, 一救荊國之禍。 發教封內,而巴H致
貢;施德諸侯,而八戎來服。由余聞之,款關請見。 五翼大夫之相秦也,勞不坐乘,
暑不張蓋,行於國中,不從車乘,不操幹戈,功名藏於府庫,德行施於後世。五翼大夫
死,秦國男女流涕, 童子不歌謠,舂者不相杵。 此五翼大夫之德也。今君之見秦王
也,因嬖人景監以為主,非所以為名也。相秦不以百姓為事,而大築冀闕,非所以為功
也。刑黥太子之師傅,殘傷民以駿刑,是積怨畜禍也。教之化民也深於命, 民之效上
也捷於令。
今君又左建外易,非所以為教也。 君又南面而稱寡人,日繩秦之貴公子。詩曰: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何不遄死。’以詩觀之,非所以為壽也。公子虔杜
門不出已八年矣,君又殺祝歡而黥公孫賈。詩曰:‘得人者興,失人者崩。’此數事者,
非所以得人也。君之出也,後車十數,從車載甲,多力而駢脅者為驂乘,持矛而操熽[一
五]戟者 旁車而趨。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書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君之
危若朝露,尚將欲延年益壽乎?則何不歸十五都, 灌園於鄙,勸秦王顯巖穴之士,養
老存孤,敬父兄,序有功,尊有德,可以少安。
君尚將貪商於之富,寵秦國之教,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賓客而不立朝,秦國之
所以收君者,豈其微哉? 亡可翹足而待。”商君弗從。
注 索隱戰國策雲孝公行商君法十八年而死,與此文不同者,案此直雲相秦十年耳,
而戰國策乃雲行商君法十八年,蓋連其未作相之年耳。
注 索隱孟蘭皋,人姓名也。言鞅前因蘭皋得與趙良相見也。
注 索隱說音悅。與音予。
注 索隱謂守謙敬之人是為自勝,若是者乃為強。若爭名得勝,此非強之道。
注 正義以殷紂比商君。
注 正義百裡奚,南陽宛人。屬楚,故雲荊。
注 索隱謂立晉惠公妳懷公妳文公也。
注 索隱案*(六國)**[十二諸侯]*年表,穆公二十八年會晉,救楚,朝周是也。
注 集解韋昭曰:“款,叩也。”
注 正義音體。
注 集解鄭玄曰:“相謂送杵聲,以聲音自勸也。”
注 索隱劉氏雲:“教謂商鞅之令也,命謂秦君之命也。言人畏鞅甚於秦君。”
注 索隱上謂鞅之處分。今謂秦君之令。
注 索隱左建謂以左道建立威權也。外易謂在外革易君命也。
注 集解所及反。
注 集解徐廣曰:“一作‘雜’。屈盧之勁矛,幹將之雄戟。”索隱熽,亦作“?”,
同所及反。鄒誕音吐殞反。雜音遼。屈音九勿反。按:屈盧妳幹將並古良匠造矛戟者名。
正義顧野王雲:“跾也。”方言雲:“矛,吳妳揚妳江妳淮妳南楚妳五湖之閑謂之跾。
其柄謂之矜。”釋名雲:“戟,格也。旁有格。”
注 索隱此是周書之言,孔子所刪之余。
注 索隱燱鞅所封商於二縣以為國,其中凡有十五都,故趙良勸令歸之。
正義公孫鞅封商於十五邑,故雲“十五都”。
注 索隱謂鞅於秦無仁恩,故秦國之所以將收錄鞅者其效甚明,故雲“豈其微哉”。
後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發吏捕商君。商君亡至關下,
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無驗者坐之。”
商君喟然嘆曰:“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去之魏。魏人怨其欺公子
貢;施德諸侯,而八戎來服。由余聞之,款關請見。 五翼大夫之相秦也,勞不坐乘,
暑不張蓋,行於國中,不從車乘,不操幹戈,功名藏於府庫,德行施於後世。五翼大夫
死,秦國男女流涕, 童子不歌謠,舂者不相杵。 此五翼大夫之德也。今君之見秦王
也,因嬖人景監以為主,非所以為名也。相秦不以百姓為事,而大築冀闕,非所以為功
也。刑黥太子之師傅,殘傷民以駿刑,是積怨畜禍也。教之化民也深於命, 民之效上
也捷於令。
今君又左建外易,非所以為教也。 君又南面而稱寡人,日繩秦之貴公子。詩曰: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何不遄死。’以詩觀之,非所以為壽也。公子虔杜
門不出已八年矣,君又殺祝歡而黥公孫賈。詩曰:‘得人者興,失人者崩。’此數事者,
非所以得人也。君之出也,後車十數,從車載甲,多力而駢脅者為驂乘,持矛而操熽[一
五]戟者 旁車而趨。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書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君之
危若朝露,尚將欲延年益壽乎?則何不歸十五都, 灌園於鄙,勸秦王顯巖穴之士,養
老存孤,敬父兄,序有功,尊有德,可以少安。
君尚將貪商於之富,寵秦國之教,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賓客而不立朝,秦國之
所以收君者,豈其微哉? 亡可翹足而待。”商君弗從。
注 索隱戰國策雲孝公行商君法十八年而死,與此文不同者,案此直雲相秦十年耳,
而戰國策乃雲行商君法十八年,蓋連其未作相之年耳。
注 索隱孟蘭皋,人姓名也。言鞅前因蘭皋得與趙良相見也。
注 索隱說音悅。與音予。
注 索隱謂守謙敬之人是為自勝,若是者乃為強。若爭名得勝,此非強之道。
注 正義以殷紂比商君。
注 正義百裡奚,南陽宛人。屬楚,故雲荊。
注 索隱謂立晉惠公妳懷公妳文公也。
注 索隱案*(六國)**[十二諸侯]*年表,穆公二十八年會晉,救楚,朝周是也。
注 集解韋昭曰:“款,叩也。”
注 正義音體。
注 集解鄭玄曰:“相謂送杵聲,以聲音自勸也。”
注 索隱劉氏雲:“教謂商鞅之令也,命謂秦君之命也。言人畏鞅甚於秦君。”
注 索隱上謂鞅之處分。今謂秦君之令。
注 索隱左建謂以左道建立威權也。外易謂在外革易君命也。
注 集解所及反。
注 集解徐廣曰:“一作‘雜’。屈盧之勁矛,幹將之雄戟。”索隱熽,亦作“?”,
同所及反。鄒誕音吐殞反。雜音遼。屈音九勿反。按:屈盧妳幹將並古良匠造矛戟者名。
正義顧野王雲:“跾也。”方言雲:“矛,吳妳揚妳江妳淮妳南楚妳五湖之閑謂之跾。
其柄謂之矜。”釋名雲:“戟,格也。旁有格。”
注 索隱此是周書之言,孔子所刪之余。
注 索隱燱鞅所封商於二縣以為國,其中凡有十五都,故趙良勸令歸之。
正義公孫鞅封商於十五邑,故雲“十五都”。
注 索隱謂鞅於秦無仁恩,故秦國之所以將收錄鞅者其效甚明,故雲“豈其微哉”。
後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發吏捕商君。商君亡至關下,
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無驗者坐之。”
商君喟然嘆曰:“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去之魏。魏人怨其欺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