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 : 週六 5月 31, 2003 5:02 pm
注 正義言附諸國,諸國重燕而燕尊重。
注 索隱按:謂齊王年長也。或作“齊強,故言長主”。
注 集解徐廣曰:“齊覆三而燕失二將。”索隱按:徐廣雲“齊覆三軍而燕失二將”。
又戰國策雲“獲二將”,亦謂燕之二將,是燕之失也。
注 正義齊表雲“齊愍王三十八年滅宋”,乃當赧王二十九年。此說乃燕噲之時,
當周慎王之時,齊[滅]宋在前三十余年,恐文誤矣。
注 正義濟妳漯二水上承黃河,並淄妳青之北流入海。黃河又一源從洛妳魏二州界
北流入海,亦齊西北界。
注 集解徐廣曰:“濟北盧縣有防門,又有長城東至海。正義長城西頭在濟州平陰
縣界。竹書紀年雲:“樑惠王二十年,齊閔王築防以為長城。”太山記雲:
“太山西有長城,緣河經太山,余一千裡,至琅邪台入海。”
注 正義濟州已西也。
注 正義謂滄妳博等州,在漯河之北。
注 索隱戰國策“從”作“寵”。
注 正義音致。
注 正義質,真栗反。
燕相子之與蘇代婚,而欲得燕權,乃使蘇代侍質子於齊。齊使代報燕,燕王噲問曰:
“齊王其霸乎?”曰:“不能。”曰:“何也?”曰:“不信其臣。”於是燕王專任子
之,已而讓位,燕大亂。齊伐燕,殺王噲妳子之。 燕立昭王,而蘇代妳蘇厲遂不敢入
燕,皆終歸齊,齊善待之。
注 集解徐廣曰:“是周赧王之元年時也。”
蘇代過魏,魏為燕執代。齊使人謂魏王曰:“齊請以宋地封涇陽君, 秦必不受。
秦非不利有齊而得宋地也, 不信齊王與蘇子也。今齊魏不和如此其甚,則齊不欺秦。
秦信齊,齊秦合,涇陽君有宋地,非魏之利也。故王不如東蘇子,秦必疑齊而不信蘇子
矣。齊秦不合,天下無變,伐齊之形成矣。”於是出蘇代。
代之宋,宋善待之。
注 正義涇陽君,秦王弟,名悝也。涇陽,雍州縣也。齊蘇子告秦共伐宋以封涇陽
君,然齊假設此策以救蘇代。
注 正義齊言秦相親共伐宋,秦得宋地,又得齊事秦,不信齊及蘇代,恐為不成也。
齊伐宋,宋急,蘇代乃遺燕昭王書曰:
注 正義此書為宋說燕,令莫助齊妳樑。
夫列在萬乘而寄質於齊, 名卑而權輕;奉萬乘助齊伐宋,民勞而實費;夫破宋,
殘楚淮北,肥大齊,讎強而國害:此三者皆國之大敗也。然且王行之者,將以取信於齊
也。齊加不信於王,而忌燕癒甚,是王之計過矣。夫以宋加之淮北,強萬乘之國也,而
齊並之,是益一齊也。 北夷方七百裡, 加之以魯妳燱,強萬乘之國也,而齊並之,
是益二齊也。夫一齊之強,燕猶狼顧而不能支,今以三齊臨燕,其禍必大矣。
注 正義燕前有一子質於齊。
注 正義更以淮北之地加於齊都,是強萬乘之國而齊總並之,是益一齊。
注 索隱謂山戎妳北狄附齊者。正義齊桓公伐山戎妳令支,斬孤竹而南歸海濱,諸
侯莫不來服。
雖然,智者舉事,因禍為福,轉敗為功。齊紫,敗素也, 而賈十倍; 越王句踐
棲於會稽,復殘強吳而霸天下:此皆因禍為福,轉敗為功者也。
注 集解徐廣曰:“取敗素染以為紫。”正義齊君好紫,故齊俗尚之。取惡素帛染
為紫,其價十倍貴於余。喻齊雖有大名,而國中以困弊也。韓子雲:“齊桓公好服紫,
一國盡服紫,當時十素不得一紫,公患之。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試勿衣也?’公
謂左右曰:‘惡紫華。’公語三日,境內莫有衣紫者。”
注 索隱按:謂紫色價貴於帛十倍,而本是敗素。以喻齊雖有大名,而其國中困斃
也。
今王若欲因禍為福,轉敗為功,則莫若挑霸齊而尊之, 使使盟於周室,焚秦符,
曰 “其大上計,破秦;其次,必長賓之”。 秦挾賓以待破,秦王必患之。秦五世伐
諸侯,今為齊下,秦王之志苟得窮齊,不憚以國為功。然則王何不使辯士以此言說秦王
曰:“燕妳趙破宋肥齊,尊之為之下者,燕妳趙非利之也。燕妳趙不利而勢為之者,以
不信秦王也。然則王何不使可信者接收燕妳趙,令涇陽君妳高陵君 先於燕妳趙?秦有
變,因以為質,則燕妳趙信秦。
秦為西帝,燕為北帝,趙為中帝,立三帝以令於天下。韓妳魏不聽則秦伐之,齊不
聽則燕妳趙伐之,天下孰敢不聽?天下服聽,因驅韓妳魏以伐齊,曰‘必反宋地,歸楚
淮北’。反宋地,歸楚淮北,燕妳趙之所利也;並立三帝,燕妳趙之所願也。夫實得所
利,尊得所願,燕妳趙□齊如脫縊矣。今不收燕妳趙,齊霸必成。
諸侯讚齊而王不從,是國伐也;諸侯讚齊而王從之,是名卑也。今收燕妳趙,國安
而名尊;不收燕妳趙,國危而名卑。夫去尊安而取危卑,智者不為也。”
秦王聞若說,必若刺心然。則王何不使辯士以此若言說秦?秦必取,齊必伐矣。
注 正義挑,田鳥反,執持也。
注 正義符,征兆也。
注 索隱長音如字。賓為“擯”。正義大好上計策,破秦;次計,長擯□關西。
注 集解徐廣曰馮翊高陵縣。索隱二人,秦王母弟也。高陵君名顯。涇陽君名悝。
夫取秦,厚交也;伐齊,正利也。尊厚交,務正利,聖王之事也。
燕昭王善其書,曰:“先人嘗有德蘇氏,子之之亂而蘇氏去燕。燕欲報仇於齊,非
蘇氏莫可。”乃召蘇代,復善待之,與謀伐齊。竟破齊,愍王出走。
久之,秦召燕王,燕王欲往,蘇代約燕王曰:“楚得枳 而國亡, 齊得宋而國亡,
齊妳楚不得以有枳妳宋而事秦者,何也?則有功者,秦之深讎也。
秦取天下,非行義也,暴也。秦之行暴,正告天下。
注 集解徐廣曰:“巴郡有枳縣。”正義枳,支是反,今涪州城。在秦,枳縣在江
南。
注 集解徐廣曰:“燕昭王三十三年,秦拔楚鄢、西陵。”正義按:西陵在黃州。
注 正義年表雲齊愍王三十八年,滅宋。四十年,五國共擊愍王,王走莒。
注 索隱正告謂顯然而告天下也。
“告楚曰:‘蜀地之甲,乘船浮於汶, 乘夏水 而下江,五日而至郢。漢中之甲,
乘船出於巴, 乘夏水而下漢,四日而至五渚。 寡人積甲宛東下隨, 智者不及謀,
勇土不及怒,寡人如射隼矣。 王乃欲待天下之攻函谷,不亦遠乎!’楚王為是故,十
七年事秦。
注 集解眉貧反。索隱音
注 索隱按:謂齊王年長也。或作“齊強,故言長主”。
注 集解徐廣曰:“齊覆三而燕失二將。”索隱按:徐廣雲“齊覆三軍而燕失二將”。
又戰國策雲“獲二將”,亦謂燕之二將,是燕之失也。
注 正義齊表雲“齊愍王三十八年滅宋”,乃當赧王二十九年。此說乃燕噲之時,
當周慎王之時,齊[滅]宋在前三十余年,恐文誤矣。
注 正義濟妳漯二水上承黃河,並淄妳青之北流入海。黃河又一源從洛妳魏二州界
北流入海,亦齊西北界。
注 集解徐廣曰:“濟北盧縣有防門,又有長城東至海。正義長城西頭在濟州平陰
縣界。竹書紀年雲:“樑惠王二十年,齊閔王築防以為長城。”太山記雲:
“太山西有長城,緣河經太山,余一千裡,至琅邪台入海。”
注 正義濟州已西也。
注 正義謂滄妳博等州,在漯河之北。
注 索隱戰國策“從”作“寵”。
注 正義音致。
注 正義質,真栗反。
燕相子之與蘇代婚,而欲得燕權,乃使蘇代侍質子於齊。齊使代報燕,燕王噲問曰:
“齊王其霸乎?”曰:“不能。”曰:“何也?”曰:“不信其臣。”於是燕王專任子
之,已而讓位,燕大亂。齊伐燕,殺王噲妳子之。 燕立昭王,而蘇代妳蘇厲遂不敢入
燕,皆終歸齊,齊善待之。
注 集解徐廣曰:“是周赧王之元年時也。”
蘇代過魏,魏為燕執代。齊使人謂魏王曰:“齊請以宋地封涇陽君, 秦必不受。
秦非不利有齊而得宋地也, 不信齊王與蘇子也。今齊魏不和如此其甚,則齊不欺秦。
秦信齊,齊秦合,涇陽君有宋地,非魏之利也。故王不如東蘇子,秦必疑齊而不信蘇子
矣。齊秦不合,天下無變,伐齊之形成矣。”於是出蘇代。
代之宋,宋善待之。
注 正義涇陽君,秦王弟,名悝也。涇陽,雍州縣也。齊蘇子告秦共伐宋以封涇陽
君,然齊假設此策以救蘇代。
注 正義齊言秦相親共伐宋,秦得宋地,又得齊事秦,不信齊及蘇代,恐為不成也。
齊伐宋,宋急,蘇代乃遺燕昭王書曰:
注 正義此書為宋說燕,令莫助齊妳樑。
夫列在萬乘而寄質於齊, 名卑而權輕;奉萬乘助齊伐宋,民勞而實費;夫破宋,
殘楚淮北,肥大齊,讎強而國害:此三者皆國之大敗也。然且王行之者,將以取信於齊
也。齊加不信於王,而忌燕癒甚,是王之計過矣。夫以宋加之淮北,強萬乘之國也,而
齊並之,是益一齊也。 北夷方七百裡, 加之以魯妳燱,強萬乘之國也,而齊並之,
是益二齊也。夫一齊之強,燕猶狼顧而不能支,今以三齊臨燕,其禍必大矣。
注 正義燕前有一子質於齊。
注 正義更以淮北之地加於齊都,是強萬乘之國而齊總並之,是益一齊。
注 索隱謂山戎妳北狄附齊者。正義齊桓公伐山戎妳令支,斬孤竹而南歸海濱,諸
侯莫不來服。
雖然,智者舉事,因禍為福,轉敗為功。齊紫,敗素也, 而賈十倍; 越王句踐
棲於會稽,復殘強吳而霸天下:此皆因禍為福,轉敗為功者也。
注 集解徐廣曰:“取敗素染以為紫。”正義齊君好紫,故齊俗尚之。取惡素帛染
為紫,其價十倍貴於余。喻齊雖有大名,而國中以困弊也。韓子雲:“齊桓公好服紫,
一國盡服紫,當時十素不得一紫,公患之。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試勿衣也?’公
謂左右曰:‘惡紫華。’公語三日,境內莫有衣紫者。”
注 索隱按:謂紫色價貴於帛十倍,而本是敗素。以喻齊雖有大名,而其國中困斃
也。
今王若欲因禍為福,轉敗為功,則莫若挑霸齊而尊之, 使使盟於周室,焚秦符,
曰 “其大上計,破秦;其次,必長賓之”。 秦挾賓以待破,秦王必患之。秦五世伐
諸侯,今為齊下,秦王之志苟得窮齊,不憚以國為功。然則王何不使辯士以此言說秦王
曰:“燕妳趙破宋肥齊,尊之為之下者,燕妳趙非利之也。燕妳趙不利而勢為之者,以
不信秦王也。然則王何不使可信者接收燕妳趙,令涇陽君妳高陵君 先於燕妳趙?秦有
變,因以為質,則燕妳趙信秦。
秦為西帝,燕為北帝,趙為中帝,立三帝以令於天下。韓妳魏不聽則秦伐之,齊不
聽則燕妳趙伐之,天下孰敢不聽?天下服聽,因驅韓妳魏以伐齊,曰‘必反宋地,歸楚
淮北’。反宋地,歸楚淮北,燕妳趙之所利也;並立三帝,燕妳趙之所願也。夫實得所
利,尊得所願,燕妳趙□齊如脫縊矣。今不收燕妳趙,齊霸必成。
諸侯讚齊而王不從,是國伐也;諸侯讚齊而王從之,是名卑也。今收燕妳趙,國安
而名尊;不收燕妳趙,國危而名卑。夫去尊安而取危卑,智者不為也。”
秦王聞若說,必若刺心然。則王何不使辯士以此若言說秦?秦必取,齊必伐矣。
注 正義挑,田鳥反,執持也。
注 正義符,征兆也。
注 索隱長音如字。賓為“擯”。正義大好上計策,破秦;次計,長擯□關西。
注 集解徐廣曰馮翊高陵縣。索隱二人,秦王母弟也。高陵君名顯。涇陽君名悝。
夫取秦,厚交也;伐齊,正利也。尊厚交,務正利,聖王之事也。
燕昭王善其書,曰:“先人嘗有德蘇氏,子之之亂而蘇氏去燕。燕欲報仇於齊,非
蘇氏莫可。”乃召蘇代,復善待之,與謀伐齊。竟破齊,愍王出走。
久之,秦召燕王,燕王欲往,蘇代約燕王曰:“楚得枳 而國亡, 齊得宋而國亡,
齊妳楚不得以有枳妳宋而事秦者,何也?則有功者,秦之深讎也。
秦取天下,非行義也,暴也。秦之行暴,正告天下。
注 集解徐廣曰:“巴郡有枳縣。”正義枳,支是反,今涪州城。在秦,枳縣在江
南。
注 集解徐廣曰:“燕昭王三十三年,秦拔楚鄢、西陵。”正義按:西陵在黃州。
注 正義年表雲齊愍王三十八年,滅宋。四十年,五國共擊愍王,王走莒。
注 索隱正告謂顯然而告天下也。
“告楚曰:‘蜀地之甲,乘船浮於汶, 乘夏水 而下江,五日而至郢。漢中之甲,
乘船出於巴, 乘夏水而下漢,四日而至五渚。 寡人積甲宛東下隨, 智者不及謀,
勇土不及怒,寡人如射隼矣。 王乃欲待天下之攻函谷,不亦遠乎!’楚王為是故,十
七年事秦。
注 集解眉貧反。索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