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 : 週六 5月 31, 2003 9:36 pm
注 集解徐廣曰:“復,一作‘系’。”
注 集解古後反。求和曰媾。索隱古候反。按:求和曰媾。媾亦講,講亦和也。
秦既解邯鄲圍,而趙王入朝,使趙郝 約事於秦,割六縣而媾。虞卿謂趙王曰:
“秦之攻王也,倦而歸乎?王以其力尚能進,愛王而弗攻乎?”王曰:“秦之攻我也,
不遺余力矣,必以倦而歸也。”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歸,王又以其
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是助秦自攻也。來年秦復攻王,王無救矣。”王以虞卿之言趙郝。
趙郝曰:“虞卿誠能盡秦力之所至乎?誠知秦力之所不能進,此彈丸之地弗予,令秦來
年復攻王,王得無割其內而媾乎?”王曰:
“請聽子割,子能必使來年秦之不復攻我乎?”趙郝對曰:“此非臣之所敢任也。
他日三晉之交於秦,相善也。今秦善韓妳魏而攻王,王之所以事秦必不如韓妳魏也。
今臣為足下解負親之攻, 開關通幣,齊交韓妳魏,至來年而王獨取攻於秦,此王之所
以事秦必在韓妳魏之後]。此非臣之所敢任也。”
注 集解音釋。徐廣曰:“一作‘赦’。”索隱音釋。
注 索隱言為足下解其負檐,而親自攻之也。
王以告虞卿。虞卿對曰:“郝言‘不媾,來年秦復攻王,王得無割其內而媾乎’。
今媾,郝又以不能必秦之不復攻也。今雖割六城,何益!來年復攻,又割其力之所
不能取而媾,此自盡之術也,不如無媾。秦雖善攻,不能取六縣;趙雖不能守,終不失
六城。秦倦而歸,兵必罷。我以六城收天下以攻罷秦,是我失之於天下而取償於秦也。
吾國尚利,孰與坐而割地,自弱以強秦哉?今郝曰‘秦善韓妳魏而攻趙者,必*(以為韓
魏不救趙也而王之軍必孤有以)*王之事秦不如韓妳魏也’,是使王歲以六城事秦也,即
坐而城盡。來年秦復求割地,王將與之乎?弗與,是□前功而挑秦禍也;與之,則無地
而給之。語曰‘強者善攻,弱者不能守’。今坐而聽秦,秦兵不?而多得地,是強秦而
弱趙也。以益強之秦而割癒弱之趙,其計故不止矣。且王之地有盡而秦之求無已,以有
盡之地而給無已之求,其勢必無趙矣。”
趙王計未定,樓緩從秦來,趙王與樓緩計之,曰:“予秦地*(何)*如毋予,孰吉?”
緩辭讓曰:“此非臣之所能知也。”王曰:“雖然,試言公之私。” 樓緩對曰:
“王亦聞夫公甫文伯母乎? 公甫文伯仕於魯,病死,女子為自殺於房中者二人。其母
聞之,弗哭也。其相室曰: ‘焉有子死而弗哭者乎?’其母曰:‘孔子,賢人也,逐
於魯,而是人不隨也。今死而婦人為之自殺者二人,若是者必其於長者薄而於婦人厚也。’
故從母言之,是為賢母;從妻言之,是必不免為妒妻。故其言一也,言者異則人心變矣。
今臣新從秦來而言勿予,則非計也;言予之,恐王以臣為為秦也:故不敢對。使臣得為
大王計,不如予之。”
王曰:“諾。”
注 索隱按:私謂私心也。
注 正義季康子從祖母。文伯名
注 集解古後反。求和曰媾。索隱古候反。按:求和曰媾。媾亦講,講亦和也。
秦既解邯鄲圍,而趙王入朝,使趙郝 約事於秦,割六縣而媾。虞卿謂趙王曰:
“秦之攻王也,倦而歸乎?王以其力尚能進,愛王而弗攻乎?”王曰:“秦之攻我也,
不遺余力矣,必以倦而歸也。”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歸,王又以其
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是助秦自攻也。來年秦復攻王,王無救矣。”王以虞卿之言趙郝。
趙郝曰:“虞卿誠能盡秦力之所至乎?誠知秦力之所不能進,此彈丸之地弗予,令秦來
年復攻王,王得無割其內而媾乎?”王曰:
“請聽子割,子能必使來年秦之不復攻我乎?”趙郝對曰:“此非臣之所敢任也。
他日三晉之交於秦,相善也。今秦善韓妳魏而攻王,王之所以事秦必不如韓妳魏也。
今臣為足下解負親之攻, 開關通幣,齊交韓妳魏,至來年而王獨取攻於秦,此王之所
以事秦必在韓妳魏之後]。此非臣之所敢任也。”
注 集解音釋。徐廣曰:“一作‘赦’。”索隱音釋。
注 索隱言為足下解其負檐,而親自攻之也。
王以告虞卿。虞卿對曰:“郝言‘不媾,來年秦復攻王,王得無割其內而媾乎’。
今媾,郝又以不能必秦之不復攻也。今雖割六城,何益!來年復攻,又割其力之所
不能取而媾,此自盡之術也,不如無媾。秦雖善攻,不能取六縣;趙雖不能守,終不失
六城。秦倦而歸,兵必罷。我以六城收天下以攻罷秦,是我失之於天下而取償於秦也。
吾國尚利,孰與坐而割地,自弱以強秦哉?今郝曰‘秦善韓妳魏而攻趙者,必*(以為韓
魏不救趙也而王之軍必孤有以)*王之事秦不如韓妳魏也’,是使王歲以六城事秦也,即
坐而城盡。來年秦復求割地,王將與之乎?弗與,是□前功而挑秦禍也;與之,則無地
而給之。語曰‘強者善攻,弱者不能守’。今坐而聽秦,秦兵不?而多得地,是強秦而
弱趙也。以益強之秦而割癒弱之趙,其計故不止矣。且王之地有盡而秦之求無已,以有
盡之地而給無已之求,其勢必無趙矣。”
趙王計未定,樓緩從秦來,趙王與樓緩計之,曰:“予秦地*(何)*如毋予,孰吉?”
緩辭讓曰:“此非臣之所能知也。”王曰:“雖然,試言公之私。” 樓緩對曰:
“王亦聞夫公甫文伯母乎? 公甫文伯仕於魯,病死,女子為自殺於房中者二人。其母
聞之,弗哭也。其相室曰: ‘焉有子死而弗哭者乎?’其母曰:‘孔子,賢人也,逐
於魯,而是人不隨也。今死而婦人為之自殺者二人,若是者必其於長者薄而於婦人厚也。’
故從母言之,是為賢母;從妻言之,是必不免為妒妻。故其言一也,言者異則人心變矣。
今臣新從秦來而言勿予,則非計也;言予之,恐王以臣為為秦也:故不敢對。使臣得為
大王計,不如予之。”
王曰:“諾。”
注 索隱按:私謂私心也。
注 正義季康子從祖母。文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