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 : 週六 5月 31, 2003 9:54 pm
何謂中計?”“東取吳,西取楚,並韓取魏,據敖庾之粟, 塞成皋之口,勝敗之數
未可知也。”“何謂下計?”“東取吳,西取下蔡, 歸重於越,身歸長沙, 陛下安
枕而臥,漢無事矣。” 上曰:“是計將安出?”
令尹對曰:“出下計。”上曰:“何謂廢上中計而出下計?”
令尹曰:“布故麗山之徒也,自致萬乘之主,此皆為身,不顧後為百姓萬世慮者也,
故曰出下計。”上曰:“善。”封薛公千戶。 乃立皇子長為淮南王。上遂發兵自將東
擊布。
注 集解漢書音義曰:“疏,分也。‘禹決江疏河’是也。”索隱疏,分也。
漢書曰“禹決江疏河”。尚書曰“列爵惟五,分土惟三”。按;裂地是對文,故知
疏□分也。
注 集解張晏曰:“往年、前年同耳,使文相避也。”
注 正義荊王劉賈都吳,蘇州闔廬城也。
注 正義楚王劉交都徐州下邳。
注 索隱案:太康地記雲“秦建敖倉於成皋”。又雲“庾”,故雲“敖庾”也。
注 正義古州來國。
注 正義今潭州。
注 集解桓譚新論曰:“世有圍?之戲,或言是兵法之類也。及為之上者,遠?疏
張,置以會圍,因而成多,得道之勝。中者,則務相絕遮要,以爭便求利,故勝負狐疑,
須計數而定。下者,則守邊隅,趨作簇,以自生於小地,然亦必不如。”察薛公之言上
計,雲取吳、楚,並齊、魯及燕、趙者,此廣道地之謂。
中計雲取吳、楚,並韓、魏,塞成皋,據敖倉,此趨遮要爭利者也。下計雲取吳、
下蔡,據長沙以臨越,此守邊隅,趨作簇者也。索隱簇音烏卦反。
注 索隱劉氏雲:“薛公得封千戶,蓋關內侯也。”
布之初反,謂其將曰:“上老矣,厭兵,必不能來。使諸將,諸將獨患淮陰、彭越,
今皆已死,余不足畏也。”故遂反。果如薛公籌之,東擊荊,荊王劉賈走死富陵。 盡
劫其兵,渡淮擊楚。楚發兵與戰徐、僮閑, 為三軍,欲以相救為奇。或說楚將曰:
“布善用兵,民素畏之。且兵法,諸侯戰其地為散地。
今別為三,彼敗吾一軍,余皆走,安能相救!”不聽。布果破其一軍,其二軍散
走。
注 正義故城在楚州盱眙縣東北六十裡。
注 集解如淳曰:“地名也。”索隱案:地理志臨淮有徐縣、僮縣。正義杜預雲:
“徐在下邳僮縣東。”括地志雲:“大徐城在泗州徐城縣北四十裡,古徐國也。”
注 集解漢書音義曰:“謂散滅之地。”正義魏武帝注孫子曰:“卒戀土地,道近
而易敗散。”
遂西,與上兵遇蘄西,會埋。 布兵精甚,上乃壁庸城, 望布軍置陳如項籍軍,
上惡之。與布相望見,遙謂布曰:“何苦而反?”布曰:“欲為帝耳。”
上怒罵之,遂大戰。布軍敗走,渡淮,數止戰,不利,與百余人走江南。布故與番
君婚,以故長沙哀王 使人 布,偽與亡,誘走越,故信而隨之番陽。
番陽人殺布茲鄉 民田舍,遂滅黥布。
注 索隱上古外反,下持瑞反。韋昭雲“蘄之鄉名”。漢書作“
未可知也。”“何謂下計?”“東取吳,西取下蔡, 歸重於越,身歸長沙, 陛下安
枕而臥,漢無事矣。” 上曰:“是計將安出?”
令尹對曰:“出下計。”上曰:“何謂廢上中計而出下計?”
令尹曰:“布故麗山之徒也,自致萬乘之主,此皆為身,不顧後為百姓萬世慮者也,
故曰出下計。”上曰:“善。”封薛公千戶。 乃立皇子長為淮南王。上遂發兵自將東
擊布。
注 集解漢書音義曰:“疏,分也。‘禹決江疏河’是也。”索隱疏,分也。
漢書曰“禹決江疏河”。尚書曰“列爵惟五,分土惟三”。按;裂地是對文,故知
疏□分也。
注 集解張晏曰:“往年、前年同耳,使文相避也。”
注 正義荊王劉賈都吳,蘇州闔廬城也。
注 正義楚王劉交都徐州下邳。
注 索隱案:太康地記雲“秦建敖倉於成皋”。又雲“庾”,故雲“敖庾”也。
注 正義古州來國。
注 正義今潭州。
注 集解桓譚新論曰:“世有圍?之戲,或言是兵法之類也。及為之上者,遠?疏
張,置以會圍,因而成多,得道之勝。中者,則務相絕遮要,以爭便求利,故勝負狐疑,
須計數而定。下者,則守邊隅,趨作簇,以自生於小地,然亦必不如。”察薛公之言上
計,雲取吳、楚,並齊、魯及燕、趙者,此廣道地之謂。
中計雲取吳、楚,並韓、魏,塞成皋,據敖倉,此趨遮要爭利者也。下計雲取吳、
下蔡,據長沙以臨越,此守邊隅,趨作簇者也。索隱簇音烏卦反。
注 索隱劉氏雲:“薛公得封千戶,蓋關內侯也。”
布之初反,謂其將曰:“上老矣,厭兵,必不能來。使諸將,諸將獨患淮陰、彭越,
今皆已死,余不足畏也。”故遂反。果如薛公籌之,東擊荊,荊王劉賈走死富陵。 盡
劫其兵,渡淮擊楚。楚發兵與戰徐、僮閑, 為三軍,欲以相救為奇。或說楚將曰:
“布善用兵,民素畏之。且兵法,諸侯戰其地為散地。
今別為三,彼敗吾一軍,余皆走,安能相救!”不聽。布果破其一軍,其二軍散
走。
注 正義故城在楚州盱眙縣東北六十裡。
注 集解如淳曰:“地名也。”索隱案:地理志臨淮有徐縣、僮縣。正義杜預雲:
“徐在下邳僮縣東。”括地志雲:“大徐城在泗州徐城縣北四十裡,古徐國也。”
注 集解漢書音義曰:“謂散滅之地。”正義魏武帝注孫子曰:“卒戀土地,道近
而易敗散。”
遂西,與上兵遇蘄西,會埋。 布兵精甚,上乃壁庸城, 望布軍置陳如項籍軍,
上惡之。與布相望見,遙謂布曰:“何苦而反?”布曰:“欲為帝耳。”
上怒罵之,遂大戰。布軍敗走,渡淮,數止戰,不利,與百余人走江南。布故與番
君婚,以故長沙哀王 使人 布,偽與亡,誘走越,故信而隨之番陽。
番陽人殺布茲鄉 民田舍,遂滅黥布。
注 索隱上古外反,下持瑞反。韋昭雲“蘄之鄉名”。漢書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