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卷一百一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傳 第五十二

版主: jiunn辰仔(str)arashi

回覆文章
peter_zhong
究級玩家
究級玩家
文章: 7719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19, 2001 8:00 am

文章 peter_zhong » 週日 6月 01, 2003 11:39 am

注 索隱下音巨。鄒氏本作“輣”,音同。
注 索隱上猶尚也,貴也。
注 索隱謂智巧為下也。
注 索隱案:尉,官也。他,趙他也,音徒何反。屠睢,人姓名。睢音雖。
注 集解韋昭曰:“監御史名祿也。”
注 索隱謂勝妳廣舉兵於陳。舉音如字。或音據,恐槃也。下同。
注 集解張晏曰:“長,進益也。”
今欲招南夷,朝夜郎,降羌
圖檔まつざか だいすけ

peter_zhong
究級玩家
究級玩家
文章: 7719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19, 2001 8:00 am

文章 peter_zhong » 週日 6月 01, 2003 11:38 am

注 索隱謂弘外寬內深,意多有忌害也。
注 索隱案:一肉,言不兼味。脫粟,優脫谷而已,言不精鑿也。
淮南妳衡山謀反,治黨與方急。弘病甚,自以為無功而封,位至丞相,宜佐明主填
撫國家,使人由臣子之道。今諸侯有畔逆之計,此皆宰相奉職不稱,恐竊病死, 無以
塞責。乃上書曰:“臣聞天下之信道五,所以行之者三。 曰君臣,父子,兄弟,夫婦,
長幼之序,此五者天下之信道也。智,仁,勇,此三者天下之通德,所以行之者也。故
曰‘力行近乎仁,好問近乎智,知恥近乎勇’。知此三者,則知所以自治;知所以自治,
然後知所以治人。天下未有不能自治而能治人者也,此百世不易之道也。今陛下躬行大
孝,鑒三王,建周道,兼文武,厲賢予祿, 量能授官。今臣弘罷駑之質,無汗馬之勞,

陛下過意擢臣弘卒伍之中,封為列侯,致位三公C臣弘行能不足以稱,素有負薪之病,
恐先狗馬填溝壑,終無以報德塞責。願歸侯印,乞骸骨,避賢者路。”天子報曰:“古
者賞有功,?有德,守成尚文,遭遇右武, 未有易此者也。朕宿昔庶幾獲承尊位,懼
不能寧,惟所與共為治者,君宜知之。蓋君子善善惡惡,*(君宜知之)*君若謹行,常在
朕躬。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已, 乃上書歸侯,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今事
少閑,君其省思慮,一精神,輔以醫藥。”
因賜告牛酒雜帛。居數月,病有瘳,視事。

注 索隱案:人臣委質於君,死生由君。今若一朝病死,是竊死也。
注 索隱案:此語出子思子,今見禮記中庸篇。
注 集解徐廣曰:“厲,一作‘廣’也。”
注 索隱小顏雲:“右亦上也。言遭遇亂時則上武也。”
注 集解漢書音義曰:“何恙,喻小疾不以時癒。”索隱恙,憂也。言罹霜露寒涼
之疾,輕,何憂於病不止。禮曰“疾止復初”也。
元狩二年,弘病,竟以丞相終。 子度嗣為平津侯。度為山陽太守十余歲,坐法失
侯。

注 集解漢書曰:“年八十。”索隱漢書雲凡為御史妳丞相六歲,年八十終。
注 索隱漢書雲坐不遣鉅野令史成詣公車,論為城旦。元始中詔復弘後為關內侯也。
主父偃者,齊臨?人也。學長短縱橫之術,晚乃學易妳春秋妳百家言。遊齊諸生閑,
莫能厚遇也。齊諸儒生相與排擯,不容於齊。家貧,假貸無所得,乃北遊燕妳趙妳中山,
皆莫能厚遇,為客甚困。孝武元光元年中,以為諸侯莫足遊者,乃西入關見燱將軍。燱
將軍數言上,上不召。資用乏,留久,諸公賓客多厭之,乃上書闕下。朝奏,暮召入見。
所言九事,其八事為律令,一事諫伐匈奴。其辭曰:
臣聞明主不惡切諫以博觀,忠臣不敢避重誅以直諫,是故事無遺策而功流萬世。
今臣不敢隱忠避死以效愚計,願陛下幸赦而少察之。
司馬法曰:“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平,忘戰必危。”天下既平,天子大凱,
春搜秋服,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戰也。 且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兇器也,
爭者末節也。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屍流血,故聖王重行之。夫務戰勝窮武事者,未有不悔
者也。昔秦皇帝任戰勝之威,蠶食天下,並吞戰國,海內為一,功齊三代。務勝不休,
欲攻匈奴,李斯諫曰:“不可。夫匈奴無城郭之居,委積之守,遷徙鳥舉,難得而制也。
輕兵深入,糧食必絕;踵糧以行,重不及事。得其地不足以為利也,遇其民不可役而守
也。勝必殺之,非民父母也。
靡? 中國,快心匈奴,非長策也。”秦皇帝不聽,遂使蒙恬將兵攻胡,辟地千裡,
以河為境。地固澤*(咸)*鹵, 不生五谷。然後發天下丁男以守北河。暴兵露師十有余
年,死者不可勝數,終不能菖河而北。是豈人?不足,兵革不備哉?其勢不可也。又使
天下蜚芻挽粟, 起於黃妳饉妳 琅邪負海之郡,轉輸北河,率三十鐘而致一石。男子
疾耕不足於糧?,女子紡績不足於帷幕。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養,道路死者相望,
蓋天下始畔秦也。

注 集解應劭曰:“大凱,周禮還師振旅之樂。”
注 集解宋均曰:“春秋少陽少陰,氣弱未全,須人功而後用,士庶法之,教而後
成,宗仁本義。天子諸侯必春秋講武,簡閱車徒,以順時氣,不忘戰也。”
索隱按:宋均雲“宗本仁義,助少陰少陽之氣,因而教以簡閱車徒”。
注 索隱靡音糜。?猶凋敝也。
注 集解徐廣曰:“澤,一作‘斥’。”瓚曰:“其地多水澤,又有鹵。”
注 集解文穎曰:“轉芻谷就戰是也。”
注 集解徐廣曰:“饉在東萊,音縋。”索隱縣名,在東萊,音逐瑞反,注音縋。
及至高皇帝定天下,略地於邊,聞匈奴聚於代谷之外而欲擊之。御史成進諫曰:
“不可。夫匈奴之性,獸聚而鳥散,從之如搏影。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竊危之。”
高帝不聽,遂北至於代谷,果有平城之圍。高皇帝蓋悔之甚,乃使劉敬往結和親之約,
然後天下忘幹戈之事。故兵法曰“興師十萬,日費千金”。夫秦常積?暴兵數十萬人,
雖有覆軍殺將系虜單於之功,亦適足以結怨深讎,不足以償天下之費。夫上虛府庫,下
敝百姓,甘心於外國,非完事也。夫匈奴難得而制,非一世也。行盜侵驅,所以為業也,
天性固然。上及虞夏殷周,固弗程督,禽獸畜之,不屬為人。夫上不觀虞夏殷周之統,
而下*(修)**[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憂,百姓之所疾苦也。且夫兵久則變生,事苦
則慮易。乃使邊境之民?靡愁苦而有離心,將吏相疑而外市, 故尉佗妳章邯得以成其
私也。夫秦政之所以不行者,權分乎二子,此得失之效也。故周書曰“安危在出令,存
亡在所用”。願陛下詳察之,少加意而熟慮焉。

注 集解張晏曰:“與外國交求利己,若章邯之比。”
是時趙人徐樂妳 齊人嚴安 俱上書言世務,各一事。徐樂曰:

注 索隱樂音岳。
注 索隱按:本姓莊,避明帝諱,後並改“嚴”也。安及徐樂並拜郎中。樂後為中
大夫。
臣聞天下之患在於土崩,不在於瓦解,古今一也。何謂土崩?秦之末世是也。

陳涉無千乘之尊,尺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後,無鄉曲之譽,非有孔妳墨妳
曾子之賢,陶朱妳猗頓之富也,然起窮巷,奮棘矜, 偏袒大呼而天下從風,此其故何
也?由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也)*,俗已亂而政不修,此三者陳涉之所以為資
也。是之謂土崩。故曰天下之患在於土崩。何謂瓦解?
吳妳楚妳齊妳趙之兵是也。七國謀為大逆,號皆稱萬乘之君,帶甲數十萬,威足以
嚴其境內,財足以勸其士民,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為禽於中原者,此其故何也?非
權輕於匹夫而兵弱於陳涉也,當是之時,先帝之德澤未衰而安土樂俗之民?,故諸侯無
境外之助。此之謂瓦解,故曰天下之患不在瓦解。由是觀之,天下誠有土崩之勢,雖布
衣窮處之士或首惡而危海內,陳涉是也。況三晉之君或存乎!天下雖未有大治也,誠能
無土崩之勢,雖有強國勁兵不得旋踵而身為禽矣,吳妳楚妳齊妳趙是也。況鏦臣百姓能
為亂乎哉!此二體者,安危之明要也,賢主所留意而深察也。

注 集解矜音勤。索隱下音勤。矜,今戟柄。棘,戟也。
閑者關東五谷不登,年歲未復,民多窮困,重之以邊境之事,推數循理而觀之,則
民且有不安其處者矣。不安故易動。易動者,土崩之勢也。故賢主獨觀萬化之原,明於
安危之機,修之廟堂之上,而銷未形之患。其要,期使天下無土崩之勢而已矣。故雖有
強國勁兵,陛下逐走獸,射蜚鳥,弘遊燕之囿,淫縱恣之觀,極馳騁之樂,自若也。金
石絲竹之聲不絕於耳,帷帳之私俳優侏儒之笑不乏於前,而天下無宿憂。名何必湯武,
俗何必成康!雖然,臣竊以為陛下天然之聖,寬仁之資,而誠以天下為務,則湯武之名
不難侔,而成康之俗可復興也。
此二體者立,然後處尊安之實,揚名廣譽於當世,親天下而服四夷,余恩遺德為數
世隆,南面負
圖檔まつざか だいすけ

peter_zhong
究級玩家
究級玩家
文章: 7719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19, 2001 8:00 am

史記卷一百一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傳 第五十二

文章 peter_zhong » 週日 6月 01, 2003 11:38 am

丞相公孫弘者,齊?川國薛縣人也, 字季。少時為薛獄吏,有釫,免家貧,牧豕
海上。年四十余,乃學春秋雜說。養後母孝謹。

注 索隱案:薛縣屬魯國,漢置?川國,後割入齊也。正義表雲?川國,文帝分齊
置,都劇。括地志雲:“故劇城在青州壽光縣南三十一裡。故薛城在徐州滕縣界。地理
志雲薛縣屬魯國。”按:薛與劇隔兗州及太山,未詳。公孫弘墓又在青州北魯縣西二十
裡也。
建元元年,天子初□位,招賢良文學之士。是時弘年六十,征以賢良為博士。
使匈奴,還報,不合上意,上怒,以為不能,弘乃病免歸。
元光五年,有詔征文學,?川國復推上公孫弘。弘讓謝國人曰:“臣已嘗西應命,
以不能罷歸,願更推選。”國人固推弘,弘至太常。太常令所征儒士各對策,百余人,
弘第居下。策奏,天子擢弘對為第一。召入見,狀貌甚麗,拜為博士。
是時通西南夷道,置郡,巴蜀民苦之,詔使弘視之。還奏事,盛毀西南夷無所用,
上不聽。
弘為人恢奇多聞,常稱以為人主病不廣大,人臣病不儉節。弘為布被,食不重肉。
後母死,服喪三年。每朝會議,開陳其端,令人主自擇,不肯面折庭爭。
於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辯論有余,習文法吏事,而又緣飾以儒術, 上大說之。二
歲中, 至左內史。弘奏事,有不可,不庭辯之。嘗與主爵都尉汲黯請閑,汲黯先發之,
弘推其後,天子常說,所言皆聽,以此日益親貴。嘗與公卿約議,至上前,皆倍其約以
順上旨。汲黯庭詰弘曰:“齊人多詐而無情實,始與臣等建此議,今皆倍之,不忠。”
上問弘。弘謝曰:“夫知臣者以臣為忠,不知臣者以臣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
每毀弘,上益厚遇之。

注 索隱謂以儒術飾文法,如衣服之有領緣以為飾也。
注 集解徐廣曰:“一雲一歲。”
元朔三年,張歐免,以弘為御史大夫。是時通西南夷,東置滄海,北築朔方之郡。
弘數諫,以為罷敝中國以奉無用之地,願罷之。於是天子乃使朱買臣等難弘置朔方之便。
發十策,弘不得一。 弘乃謝曰:“山東鄙人,不知其便若是,願罷西南夷妳滄海而專
奉朔方。”上乃許之。

注 集解韋昭曰:“以弘之才,非不能得一也,以為不可,不敢逆上耳。”索隱按:
韋昭以弘之才非不能得一,以為不可,不敢逆上故耳。正義顏師古曰:“言其利害十條,
弘無以應。”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祿甚多。然為布被,此詐也。”上問弘。弘謝曰:“有
之。夫九卿與臣善者無過黯,然今日庭詰弘,誠中弘之病。夫以三公為布被,誠飾詐欲
以釣名。且臣聞管仲相齊,有三歸,侈擬於君,桓公以霸,亦上僭於君。晏嬰相景公,
食不重肉,妾不衣絲,齊國亦治,此下比於民。 今臣弘位為御史大夫,而為布被,自
九卿以下至於小吏,無差,誠如汲黯言。且無汲黯忠,陛下安得聞此言。”天子以為謙
讓,癒益厚之。卒以弘為丞相,封平津侯。

注 索隱比音鼻。比者,近也。小顏音“比方”之“比”。
注 集解徐廣曰:“大臣表曰元朔五年十一月乙醜,公孫弘為丞相。功臣表曰元朔
*(三)** *年十一月乙醜,封平津侯。”蹯案漢書,高成之平津鄉也。
索隱案:漢書曰“漢興,皆以列侯為丞相,弘本無爵,乃詔封弘高成之平津鄉六百
五十戶為平津侯。丞相封侯,自弘始也”。
弘為人意忌,外寬內深。 諸嘗與弘有卻者,雖詳與善,陰報其禍。殺主父偃,徙
董仲舒於膠西,皆弘之力也。食一肉脫粟之飯。 故人所善賓客,仰衣食,弘奉祿皆以
給之,家無所余。士亦以此賢之。
圖檔まつざか だいすけ

回覆文章

回到「Royal Knight公會」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4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