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 : 週日 6月 01, 2003 12:00 pm
景帝以固為廉直,拜為清河王太傅。 久之,病免。
注 索隱此家人言耳。服虔雲:“如家人言也。”案:老子道德篇近而觀之,理國
理身而已,故言此家人之言也。
注 集解徐廣曰:“司空,主刑徒之官也。”蹯案:漢書音義曰“道家以儒法為急,
比之於律令”。
注 集解徐廣曰:“哀王乘也。”
今上初即位,復以賢良征固。諸諛儒多疾毀固,曰“固老”,罷歸之。時固已九十
余矣。
固之征也,薛人公孫弘亦征, 側目而視固。固曰:“公孫子,務正學以言,無曲
學以阿世!”自是之後,齊言詩皆本轅固生也。諸齊人以詩顯貴,皆固之弟子也。
注 集解徐廣曰:“薛縣在?川。”
韓生者, 燕人也。孝文帝時為博士,景帝時為常山王太傅。 韓生推詩之意而為
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閑殊,然其歸一也。淮南賁生 受之。
自是之後,而燕趙閑言詩者由韓生。韓生孫商為今上博士。
注 集解漢書曰:“名嬰。”
注 集解徐廣曰:“憲王舜也。”
注 索隱賁音肥。
伏生者, 濟南人也。故為秦博士。孝文帝時,欲求能治尚書者,天下無有,乃聞
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時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於是乃詔太常使掌故朝錯往受之。
秦時焚書,伏生壁藏之。其後兵大起,流亡,漢定,伏生求其書,亡數十篇,獨得二十
九篇,即以教於齊魯之閑。學者由是頗能言尚書,諸山東大師無不涉尚書以教矣。
注 集解張晏曰:“伏生名勝,伏氏碑雲。”
伏生教濟南張生及歐陽生, 歐陽生教千乘兒寬。兒寬既通尚書,以文學應郡舉,
詣博士受業,受業孔安國。兒寬貧無資用,常為弟子都養, 及時時閑行傭賃,以給衣
食。行常帶經,止息則誦習之。以試第次,補廷尉史。是時張湯方鄉學,以為奏讞掾,
以古法議決疑大獄,而愛幸寬。寬為人溫良,有廉智,自持,而善著書妳書奏,敏於文,
口不能發明也。湯以為長者,數稱譽之。
及湯為御史大夫,以兒寬為掾,薦之天子。天子見問,說之。張湯死後六年,兒寬
位至御史大夫。 九年而以官卒。寬在三公位,以和良承意從容得久,然無有所匡諫;
於官,官屬易之,不為盡力。張生亦為博士。而伏生孫以治尚書征,不能明也。
注 集解漢書曰:“字和伯,千乘人。”
注 索隱謂倪寬家貧,為弟子造食也。何休注公羊“灼烹為養”。案:有廝養卒,
廝掌馬,養造食。
注 集解徐廣曰:“元封元年。”
自此之後,魯周霸妳孔安國,雒陽賈嘉,頗能言尚書事。孔氏有古文尚書,而安國
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逸書 得十余篇,蓋尚書滋多於是矣。
注 索隱案:孔臧與安國書雲“舊書潛於壁室,□爾復出,古訓復申。唯聞尚書二
十八篇取象二十八宿,何圖乃有百篇。即知以今絢古,隸篆推科鬥,以定五十余篇,並
為之傳也”。藝文志曰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起者,謂起發以出也。
諸學者多言禮,而魯高堂生最本。禮固自孔子時而其經不具,及至秦焚書,書散亡
益多,於今獨有士禮,高堂生能言之。
而魯徐生善為容。 孝文帝時,徐生以容為禮官大夫。傳子至孫延妳徐襄。
襄,其天姿善為容,不能通禮經;延頗能,未善也。襄以容為漢禮官大夫,至廣陵
內史。延及徐氏弟子公戶滿意妳 桓生妳單次, 皆嘗為漢禮官大夫。
而瑕丘蕭奮 以禮為淮陽太守。是後能言禮為容者,由徐氏焉。
注 索隱漢書作“頌”,亦音容也。
注 索隱公戶,姓;滿意,名也。案:鄧展雲二人姓字,非也。
注 索隱上音善。單,姓;次,名也。
注 集解徐廣曰:“屬山陽也。”
自魯商瞿受易孔子, 孔子卒,商瞿傳易,六世至齊人田何,字子莊, 而漢興。
田何傳東武人王同子仲,子仲傳?川人楊何。 何以易,元光元年征,官至中大夫。齊
人□墨成以易至城陽相。廣川人孟但以易為太子門大夫。
魯人周霸,莒人衡胡, 臨?人主父偃,皆以易至二千石。然要言易者本於楊何之
家。
注 索隱案:商姓,瞿名,字子木。瞿音劬。
注 索隱案:漢書雲“商瞿授東魯橋庇子庸,子庸授江東鎒臂子弓,子弓授燕周醜
子家,子家授東武孫虞子乘”。仲尼弟子傳作“淳於人光羽子乘”,不同也。子乘授田
何子裝,是六代孫也。
注 索隱案:田何傳東武王同,同傳?川楊何。
注 集解徐廣曰:“莒一作‘呂’。”
董仲舒,廣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受業,
或莫見其面,蓋三年董仲舒不觀於舍園,其精如此。進退容止,非禮不行,學士皆師尊
之。今上即位,為江都相。 以春秋災異之變推陰陽所以錯行,故求雨閉諸陽,縱諸陰,
其止雨反是。行之一國,未嘗不得所欲。中廢為中大夫,居舍,著災異之記。是時遼東
高廟災,主父偃疾之,取其書奏之天子。 天子召諸生示其書,有刺譏。董仲舒弟子呂
步舒 不知其師書,以為下愚。於是下董仲舒吏,當死,詔赦之。於是董仲舒竟不敢復
言災異。
注 索隱案:仲舒事易王。王,武帝兄也。
注 集解徐廣曰:“建元六年。”索隱案:漢書以為遼東高廟及長陵園殿災也。
仲舒為災異記,草而未奏,主父偃竊而奏之。
注 集解徐廣曰:“一作‘荼’,亦音舒。”
董仲舒為人廉直。是時方外攘四夷,公孫弘治春秋不如董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
至公卿。董仲舒以弘為從諛。弘疾之,乃言上曰:“獨董仲舒可使相繆西王。”
膠西王素聞董仲舒有行,亦善待之。董仲舒恐久獲罪,疾免居家。至卒,終不治產
業,以修學著書為事。故漢興至於五世之閑,唯董仲舒名為明於春秋,其傳公羊氏也。
胡毋生, 齊人也。孝景時為博士,以老歸教授。齊之言春秋者多受胡毋生,公孫
弘亦頗受焉。
注 集解漢書曰:“字子都。”
瑕丘江生為谷樑春秋。自公孫弘得用,嘗集比其義,卒用董仲舒。
仲舒弟子遂者:蘭陵褚大,廣川殷忠, 溫呂步舒。褚大至樑相。步舒至長史,持
節使決淮南獄,於諸侯擅專斷,不報,以春秋之義正之,天子皆以為是。
弟子通者,至於命大夫;為郎妳謁者妳掌故者以百數。而董仲舒子及孫皆以學至大
官。
注 集解徐廣曰:“殷,一作‘段’,又作‘瑕’也。’【索隱述讚】孔氏之衰,
經書緒亂。言諸六學,始自炎漢。著令立官,四方?腕。曲台壞壁,書禮之冠。傳易言
詩,雲蒸霧散。興化致理,鴻猷克讚。
注 索隱此家人言耳。服虔雲:“如家人言也。”案:老子道德篇近而觀之,理國
理身而已,故言此家人之言也。
注 集解徐廣曰:“司空,主刑徒之官也。”蹯案:漢書音義曰“道家以儒法為急,
比之於律令”。
注 集解徐廣曰:“哀王乘也。”
今上初即位,復以賢良征固。諸諛儒多疾毀固,曰“固老”,罷歸之。時固已九十
余矣。
固之征也,薛人公孫弘亦征, 側目而視固。固曰:“公孫子,務正學以言,無曲
學以阿世!”自是之後,齊言詩皆本轅固生也。諸齊人以詩顯貴,皆固之弟子也。
注 集解徐廣曰:“薛縣在?川。”
韓生者, 燕人也。孝文帝時為博士,景帝時為常山王太傅。 韓生推詩之意而為
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閑殊,然其歸一也。淮南賁生 受之。
自是之後,而燕趙閑言詩者由韓生。韓生孫商為今上博士。
注 集解漢書曰:“名嬰。”
注 集解徐廣曰:“憲王舜也。”
注 索隱賁音肥。
伏生者, 濟南人也。故為秦博士。孝文帝時,欲求能治尚書者,天下無有,乃聞
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時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於是乃詔太常使掌故朝錯往受之。
秦時焚書,伏生壁藏之。其後兵大起,流亡,漢定,伏生求其書,亡數十篇,獨得二十
九篇,即以教於齊魯之閑。學者由是頗能言尚書,諸山東大師無不涉尚書以教矣。
注 集解張晏曰:“伏生名勝,伏氏碑雲。”
伏生教濟南張生及歐陽生, 歐陽生教千乘兒寬。兒寬既通尚書,以文學應郡舉,
詣博士受業,受業孔安國。兒寬貧無資用,常為弟子都養, 及時時閑行傭賃,以給衣
食。行常帶經,止息則誦習之。以試第次,補廷尉史。是時張湯方鄉學,以為奏讞掾,
以古法議決疑大獄,而愛幸寬。寬為人溫良,有廉智,自持,而善著書妳書奏,敏於文,
口不能發明也。湯以為長者,數稱譽之。
及湯為御史大夫,以兒寬為掾,薦之天子。天子見問,說之。張湯死後六年,兒寬
位至御史大夫。 九年而以官卒。寬在三公位,以和良承意從容得久,然無有所匡諫;
於官,官屬易之,不為盡力。張生亦為博士。而伏生孫以治尚書征,不能明也。
注 集解漢書曰:“字和伯,千乘人。”
注 索隱謂倪寬家貧,為弟子造食也。何休注公羊“灼烹為養”。案:有廝養卒,
廝掌馬,養造食。
注 集解徐廣曰:“元封元年。”
自此之後,魯周霸妳孔安國,雒陽賈嘉,頗能言尚書事。孔氏有古文尚書,而安國
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逸書 得十余篇,蓋尚書滋多於是矣。
注 索隱案:孔臧與安國書雲“舊書潛於壁室,□爾復出,古訓復申。唯聞尚書二
十八篇取象二十八宿,何圖乃有百篇。即知以今絢古,隸篆推科鬥,以定五十余篇,並
為之傳也”。藝文志曰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起者,謂起發以出也。
諸學者多言禮,而魯高堂生最本。禮固自孔子時而其經不具,及至秦焚書,書散亡
益多,於今獨有士禮,高堂生能言之。
而魯徐生善為容。 孝文帝時,徐生以容為禮官大夫。傳子至孫延妳徐襄。
襄,其天姿善為容,不能通禮經;延頗能,未善也。襄以容為漢禮官大夫,至廣陵
內史。延及徐氏弟子公戶滿意妳 桓生妳單次, 皆嘗為漢禮官大夫。
而瑕丘蕭奮 以禮為淮陽太守。是後能言禮為容者,由徐氏焉。
注 索隱漢書作“頌”,亦音容也。
注 索隱公戶,姓;滿意,名也。案:鄧展雲二人姓字,非也。
注 索隱上音善。單,姓;次,名也。
注 集解徐廣曰:“屬山陽也。”
自魯商瞿受易孔子, 孔子卒,商瞿傳易,六世至齊人田何,字子莊, 而漢興。
田何傳東武人王同子仲,子仲傳?川人楊何。 何以易,元光元年征,官至中大夫。齊
人□墨成以易至城陽相。廣川人孟但以易為太子門大夫。
魯人周霸,莒人衡胡, 臨?人主父偃,皆以易至二千石。然要言易者本於楊何之
家。
注 索隱案:商姓,瞿名,字子木。瞿音劬。
注 索隱案:漢書雲“商瞿授東魯橋庇子庸,子庸授江東鎒臂子弓,子弓授燕周醜
子家,子家授東武孫虞子乘”。仲尼弟子傳作“淳於人光羽子乘”,不同也。子乘授田
何子裝,是六代孫也。
注 索隱案:田何傳東武王同,同傳?川楊何。
注 集解徐廣曰:“莒一作‘呂’。”
董仲舒,廣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受業,
或莫見其面,蓋三年董仲舒不觀於舍園,其精如此。進退容止,非禮不行,學士皆師尊
之。今上即位,為江都相。 以春秋災異之變推陰陽所以錯行,故求雨閉諸陽,縱諸陰,
其止雨反是。行之一國,未嘗不得所欲。中廢為中大夫,居舍,著災異之記。是時遼東
高廟災,主父偃疾之,取其書奏之天子。 天子召諸生示其書,有刺譏。董仲舒弟子呂
步舒 不知其師書,以為下愚。於是下董仲舒吏,當死,詔赦之。於是董仲舒竟不敢復
言災異。
注 索隱案:仲舒事易王。王,武帝兄也。
注 集解徐廣曰:“建元六年。”索隱案:漢書以為遼東高廟及長陵園殿災也。
仲舒為災異記,草而未奏,主父偃竊而奏之。
注 集解徐廣曰:“一作‘荼’,亦音舒。”
董仲舒為人廉直。是時方外攘四夷,公孫弘治春秋不如董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
至公卿。董仲舒以弘為從諛。弘疾之,乃言上曰:“獨董仲舒可使相繆西王。”
膠西王素聞董仲舒有行,亦善待之。董仲舒恐久獲罪,疾免居家。至卒,終不治產
業,以修學著書為事。故漢興至於五世之閑,唯董仲舒名為明於春秋,其傳公羊氏也。
胡毋生, 齊人也。孝景時為博士,以老歸教授。齊之言春秋者多受胡毋生,公孫
弘亦頗受焉。
注 集解漢書曰:“字子都。”
瑕丘江生為谷樑春秋。自公孫弘得用,嘗集比其義,卒用董仲舒。
仲舒弟子遂者:蘭陵褚大,廣川殷忠, 溫呂步舒。褚大至樑相。步舒至長史,持
節使決淮南獄,於諸侯擅專斷,不報,以春秋之義正之,天子皆以為是。
弟子通者,至於命大夫;為郎妳謁者妳掌故者以百數。而董仲舒子及孫皆以學至大
官。
注 集解徐廣曰:“殷,一作‘段’,又作‘瑕’也。’【索隱述讚】孔氏之衰,
經書緒亂。言諸六學,始自炎漢。著令立官,四方?腕。曲台壞壁,書禮之冠。傳易言
詩,雲蒸霧散。興化致理,鴻猷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