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 : 週日 6月 01, 2003 12:15 pm
又同篇亡意亦捐燕□世東遊於齊乎,如果依照索隱妳正義的解釋,“亡意”下應當
用逗號。其實“亡意”*(或“無意”)*妳“亡其”*(或“無其”)*妳“意亦”妳“抑亦”
等都是轉語詞,司馬貞等望文生訓,顯然錯誤,我們標點作亡意亦捐燕□世,東遊於齊
乎?又如袁盎□錯列傳乃以刀決張道從醉卒直隧出,集解引如淳曰“決開當所從亡者之
道”,是讀“道”為“道路”之“道”,上屬為句。王念孫說:“道讀曰導,下屬為句。
母G’當在‘直’字上,‘醉卒隧’三字連讀,‘直出’兩字連讀。醉卒隧者,當醉卒
之道也。謂決開軍帳,導之從醉卒道直出也。”我們據王念孫的說法,標點作乃以刀決
張,道從醉卒*(直)*隧*[直]*出。又如扁鵲倉公列傳臣意家貧欲為人治病誠恐吏以除拘
臣意也故移名數左右不修家生出行遊國中,正義以“故移名數左右”為句,解釋作“以
名籍屬左右之人”其實本傳開頭說“為人治病,決死生多驗,然左右遊行諸侯,不以家
為家”,可見這裡的“左右”二字也應該下屬為句。所以我們不採取正義的說法,標點
作 Ui臣意家貧,欲為人治病,誠恐吏以除拘臣意也,故移名數,左右不修家生,出行遊
國中。
又如匈奴列傳讚以便偏指不參彼己將率席中國廣大氣奮,集解引詩雲“彼己之子”,
司馬貞又誤解這一段意思,說“彼己者猶詩人議詞雲‘彼己之子’是也。將率則指樊噲
妳燱妳霍等也”。他把“彼己”同“將率”連起來讀。其實“彼己”應上屬為句,不參
彼己猶言不能知彼知己,司馬貞誤解文意,失其句讀。我們點作以便偏指,不參彼己。
又如貨殖列傳及秦文孝繆居雍隙隴蜀之貨物而多賈,集解妳索隱都以為“居雍隙”連讀,
近人朱師轍說:“‘隙’當屬下讀。‘隙’借為‘卻’,儀禮士昏禮‘啟會卻於敦’,
疏‘仰也,謂仰於地也’。隙隴蜀之貨物謂仰賴隴蜀之貨物。或謂隙,閑也。謂通隴蜀
之貨物。”(史記補注)無論“隙借為卻”也好,“隙,閑也”也好,“隙”字當屬下讀
是無疑的,所以我們標點作及秦文妳*(孝)*[德]妳繆居雍,隙隴蜀之貨物而多賈。
二妳有些文句可以這樣讀也可以那樣讀,我們擇善而從。也有一向都這樣讀而我們
卻認為應該那樣讀的,就照我們的意思標點。例如夏本紀冀州既載壺口治樑及岐,一向
都以“冀州既載”為句,我們採用陳仁錫的意見,標點作冀州:既載壺口,治樑及岐。
又如項羽本紀項氏世世將家有名於楚今欲舉大事將非其人不可,漢書項籍傳顏師古注
“言以不材之人為將,不可求勝也”。劉敞說“言欲舉大事,為將者非此人不可”。依
顏說,“將非其人”下應用逗號,依劉說,“將非其人不可”應連讀。王先謙漢書補注
認為‘其’不訓‘此’,顏說為優”。我們就點作今欲舉大事,將非其人,不可。又如
吳太伯世家大而寬儉而易行以德輔此則盟主也,左傳“寬”作“婉”,“儉”作“險”,
“盟”作“明”。一向“儉而易行”連讀,我們認為“大而寬”,“儉而易”,相對成
文,“行”字當屬下讀,“行以德輔”為句。行以德輔猶言以德輔行。“此則”連讀,
例如“此則寡人之罪也”,“此則滑厘所不識也”(均見孟子)。意思是說“如能以德輔
行,那就是明主了”。所以我們打破傳統的讀法,點作大而寬,儉而易,行以德輔,此
則盟主也。又如商君列傳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一般都以
“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斷句,“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斷句,乍一看似乎並無
錯誤,細加推考就覺得不對了。差次猶等級,“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語意重復。
並且“明尊卑爵秩等級”是一回事,“各以差次名田宅”又是一回事。各以等級佔有土
地,即所謂“差次名田”,是商君新法令中最重要的一條。各以差次名田宅猶言各以等
級佔有田宅,史公特變文以避復而已。所以資治通鑒刪“以家次”三字,作“明尊卑爵
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因此,我們點作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
宅,臣妾衣服以家次。又同篇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南門,歷
來都誤讀“已”為“己”,以“不信己”連讀。其實“恐民之不信己”是講不通的。試
問是秦孝公怕人民不相信自己呢,還是商鞅怕人民不相信自己呢?“已乃”當連讀,古
人自有這樣的復語,例如周本紀“武王已乃復出軍”。通鑒刪“已”字,作“令既具,
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南門”,更足以証明不能讀為“恐民之不信
己”。所以我們點作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南門。又如
張釋之馮唐列傳虎圈嗇夫從旁代尉對上所問禽獸簿甚悉欲以觀其能口對響應無窮者,一
向多以“欲以觀其能”為句,“口對響應無窮者”為句。近人楊樹達以為這兒的“觀”
字跟國語“先王耀德不觀兵”的“觀”字相同,含有顯示或夸耀的意思。我們就點作虎
圈嗇夫從旁代尉對上所問禽獸簿甚悉,欲以觀其能口對響應無窮者。
三妳有些文句有省略。例如秦始皇本紀“樂遂斬燱令直將吏入行射郎宦者大驚或走
或格”,應作“樂遂斬燱令,直將吏入,行射郎宦者,郎宦者大驚,或走或格”,省
“郎宦者”三字。高祖本紀“聞聲爭開門而待足下通行無所累”,應作“聞聲爭開門而
待足下,足下通行無所累”,省“足下”二字。晉世家“及期而往復見申生告之曰”,
應作“及期而往,復見申生,申生告之曰”,省“申生”二字。
田單列傳“所過城邑皆畔燕而歸田單兵日益多”,應作“所過城邑皆畔燕而歸田單,
田單兵日益多”,省“田單”二字。吳王 列傳“吾據滎陽以東無足憂者”,應作“吾
據滎陽,滎陽以東無足憂者”,省“滎陽”二字。這類省略句的點法不能太機械,前三
條我們是這樣點的:
樂遂斬燱令,直將吏入,畾g,郎宦者大驚,或走或格。聞聲爭開門而待,足下通
行無所累。及期而往,復見,申生告之曰。但後面兩條的點法又是一種式樣了:所過城
邑皆畔燕而歸田單,兵日益多。吾據滎陽,以東無足憂者。
因為如果也照上面三條的點法,“田單”二字應屬下讀,那麼“畔燕而歸”的“歸”
字就無所屬了。“滎陽”二字如果下屬為句,那麼上面“吾據”二字就落空了。
四妳有的文句究竟應該怎麼樣讀,聚訟未決,我們只好根據舊注斷句。有的文句本
來有脫誤,我們也只好勉強標點。例如五帝本紀 Ui時播百谷草木淳化鳥獸虫蛾旁羅日月
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勞勤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在並列的許多名詞上分別冠以“時播”
妳“淳化”妳“旁羅”妳“勞勤”“節用”等動詞,就前後文語氣看,“水波”也該是
個動詞,應點作“水波土石金玉”,但“水波”究竟不是個動詞,這樣斷句講不通。這
段文字採自大戴記五帝德篇,今本大戴記“水波”作“極畋”,“極畋”是什麻意思也
難懂,只好勉強點作 Ui時播百谷草木,淳化鳥獸虫蛾,旁羅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勞
勤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
又如秦始皇本紀將軍壁死卒屯留蒲
用逗號。其實“亡意”*(或“無意”)*妳“亡其”*(或“無其”)*妳“意亦”妳“抑亦”
等都是轉語詞,司馬貞等望文生訓,顯然錯誤,我們標點作亡意亦捐燕□世,東遊於齊
乎?又如袁盎□錯列傳乃以刀決張道從醉卒直隧出,集解引如淳曰“決開當所從亡者之
道”,是讀“道”為“道路”之“道”,上屬為句。王念孫說:“道讀曰導,下屬為句。
母G’當在‘直’字上,‘醉卒隧’三字連讀,‘直出’兩字連讀。醉卒隧者,當醉卒
之道也。謂決開軍帳,導之從醉卒道直出也。”我們據王念孫的說法,標點作乃以刀決
張,道從醉卒*(直)*隧*[直]*出。又如扁鵲倉公列傳臣意家貧欲為人治病誠恐吏以除拘
臣意也故移名數左右不修家生出行遊國中,正義以“故移名數左右”為句,解釋作“以
名籍屬左右之人”其實本傳開頭說“為人治病,決死生多驗,然左右遊行諸侯,不以家
為家”,可見這裡的“左右”二字也應該下屬為句。所以我們不採取正義的說法,標點
作 Ui臣意家貧,欲為人治病,誠恐吏以除拘臣意也,故移名數,左右不修家生,出行遊
國中。
又如匈奴列傳讚以便偏指不參彼己將率席中國廣大氣奮,集解引詩雲“彼己之子”,
司馬貞又誤解這一段意思,說“彼己者猶詩人議詞雲‘彼己之子’是也。將率則指樊噲
妳燱妳霍等也”。他把“彼己”同“將率”連起來讀。其實“彼己”應上屬為句,不參
彼己猶言不能知彼知己,司馬貞誤解文意,失其句讀。我們點作以便偏指,不參彼己。
又如貨殖列傳及秦文孝繆居雍隙隴蜀之貨物而多賈,集解妳索隱都以為“居雍隙”連讀,
近人朱師轍說:“‘隙’當屬下讀。‘隙’借為‘卻’,儀禮士昏禮‘啟會卻於敦’,
疏‘仰也,謂仰於地也’。隙隴蜀之貨物謂仰賴隴蜀之貨物。或謂隙,閑也。謂通隴蜀
之貨物。”(史記補注)無論“隙借為卻”也好,“隙,閑也”也好,“隙”字當屬下讀
是無疑的,所以我們標點作及秦文妳*(孝)*[德]妳繆居雍,隙隴蜀之貨物而多賈。
二妳有些文句可以這樣讀也可以那樣讀,我們擇善而從。也有一向都這樣讀而我們
卻認為應該那樣讀的,就照我們的意思標點。例如夏本紀冀州既載壺口治樑及岐,一向
都以“冀州既載”為句,我們採用陳仁錫的意見,標點作冀州:既載壺口,治樑及岐。
又如項羽本紀項氏世世將家有名於楚今欲舉大事將非其人不可,漢書項籍傳顏師古注
“言以不材之人為將,不可求勝也”。劉敞說“言欲舉大事,為將者非此人不可”。依
顏說,“將非其人”下應用逗號,依劉說,“將非其人不可”應連讀。王先謙漢書補注
認為‘其’不訓‘此’,顏說為優”。我們就點作今欲舉大事,將非其人,不可。又如
吳太伯世家大而寬儉而易行以德輔此則盟主也,左傳“寬”作“婉”,“儉”作“險”,
“盟”作“明”。一向“儉而易行”連讀,我們認為“大而寬”,“儉而易”,相對成
文,“行”字當屬下讀,“行以德輔”為句。行以德輔猶言以德輔行。“此則”連讀,
例如“此則寡人之罪也”,“此則滑厘所不識也”(均見孟子)。意思是說“如能以德輔
行,那就是明主了”。所以我們打破傳統的讀法,點作大而寬,儉而易,行以德輔,此
則盟主也。又如商君列傳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一般都以
“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斷句,“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斷句,乍一看似乎並無
錯誤,細加推考就覺得不對了。差次猶等級,“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語意重復。
並且“明尊卑爵秩等級”是一回事,“各以差次名田宅”又是一回事。各以等級佔有土
地,即所謂“差次名田”,是商君新法令中最重要的一條。各以差次名田宅猶言各以等
級佔有田宅,史公特變文以避復而已。所以資治通鑒刪“以家次”三字,作“明尊卑爵
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因此,我們點作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
宅,臣妾衣服以家次。又同篇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南門,歷
來都誤讀“已”為“己”,以“不信己”連讀。其實“恐民之不信己”是講不通的。試
問是秦孝公怕人民不相信自己呢,還是商鞅怕人民不相信自己呢?“已乃”當連讀,古
人自有這樣的復語,例如周本紀“武王已乃復出軍”。通鑒刪“已”字,作“令既具,
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南門”,更足以証明不能讀為“恐民之不信
己”。所以我們點作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南門。又如
張釋之馮唐列傳虎圈嗇夫從旁代尉對上所問禽獸簿甚悉欲以觀其能口對響應無窮者,一
向多以“欲以觀其能”為句,“口對響應無窮者”為句。近人楊樹達以為這兒的“觀”
字跟國語“先王耀德不觀兵”的“觀”字相同,含有顯示或夸耀的意思。我們就點作虎
圈嗇夫從旁代尉對上所問禽獸簿甚悉,欲以觀其能口對響應無窮者。
三妳有些文句有省略。例如秦始皇本紀“樂遂斬燱令直將吏入行射郎宦者大驚或走
或格”,應作“樂遂斬燱令,直將吏入,行射郎宦者,郎宦者大驚,或走或格”,省
“郎宦者”三字。高祖本紀“聞聲爭開門而待足下通行無所累”,應作“聞聲爭開門而
待足下,足下通行無所累”,省“足下”二字。晉世家“及期而往復見申生告之曰”,
應作“及期而往,復見申生,申生告之曰”,省“申生”二字。
田單列傳“所過城邑皆畔燕而歸田單兵日益多”,應作“所過城邑皆畔燕而歸田單,
田單兵日益多”,省“田單”二字。吳王 列傳“吾據滎陽以東無足憂者”,應作“吾
據滎陽,滎陽以東無足憂者”,省“滎陽”二字。這類省略句的點法不能太機械,前三
條我們是這樣點的:
樂遂斬燱令,直將吏入,畾g,郎宦者大驚,或走或格。聞聲爭開門而待,足下通
行無所累。及期而往,復見,申生告之曰。但後面兩條的點法又是一種式樣了:所過城
邑皆畔燕而歸田單,兵日益多。吾據滎陽,以東無足憂者。
因為如果也照上面三條的點法,“田單”二字應屬下讀,那麼“畔燕而歸”的“歸”
字就無所屬了。“滎陽”二字如果下屬為句,那麼上面“吾據”二字就落空了。
四妳有的文句究竟應該怎麼樣讀,聚訟未決,我們只好根據舊注斷句。有的文句本
來有脫誤,我們也只好勉強標點。例如五帝本紀 Ui時播百谷草木淳化鳥獸虫蛾旁羅日月
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勞勤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在並列的許多名詞上分別冠以“時播”
妳“淳化”妳“旁羅”妳“勞勤”“節用”等動詞,就前後文語氣看,“水波”也該是
個動詞,應點作“水波土石金玉”,但“水波”究竟不是個動詞,這樣斷句講不通。這
段文字採自大戴記五帝德篇,今本大戴記“水波”作“極畋”,“極畋”是什麻意思也
難懂,只好勉強點作 Ui時播百谷草木,淳化鳥獸虫蛾,旁羅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勞
勤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
又如秦始皇本紀將軍壁死卒屯留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