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政第二
發表於 : 週日 6月 01, 2003 7:46 pm
『1』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2』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3』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
心所欲,不逾矩。」
『5』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
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6』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7』子遊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8』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9』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兒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10』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11』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2』子曰:「君子不器。」
『13』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6』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己。」
『17』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8』子張學幹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
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19』哀公聞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20』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
不能,則勤。」
『21』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
政,奚其為為政?」
『22』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小車無□,其何以行之哉?」
『23』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
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2』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3』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
心所欲,不逾矩。」
『5』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
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6』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7』子遊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8』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9』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兒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10』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11』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2』子曰:「君子不器。」
『13』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6』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己。」
『17』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8』子張學幹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
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19』哀公聞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20』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
不能,則勤。」
『21』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
政,奚其為為政?」
『22』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小車無□,其何以行之哉?」
『23』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
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