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外篇﹒天地第十二》

版主: jiunn辰仔(str)arashi

回覆文章
peter_zhong
究級玩家
究級玩家
文章: 7719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19, 2001 8:00 am

《莊子﹒外篇﹒天地第十二》

文章 peter_zhong » 週日 6月 01, 2003 8:05 pm

天地雖大,其化均也;萬物雖多,其治一也;人卒雖眾,其主君也
。君原於德而成於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無為也,天德而已矣。
以道觀言而天下之君正;以道觀分而君臣之義明;以道觀能而天下之
官治;以道泛觀而萬物之應備。故通於天地者,德也;行於萬物者,
道也;上治人者,事也;能有所藝者,技也。技兼於事,事兼於義,
義兼於德,德兼於道,道兼於天。故曰:古之畜天下者,無欲而天下
足,無為而萬物化,淵靜而百姓定。《記》曰:“通於一而萬事畢,
無心得而鬼神服。”

夫子曰:“夫道,覆載萬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君子不可以不刳心
焉。無為為之之謂天,無為言之之謂德,愛人利物之謂仁,不同同之
之謂大,行不崖異之謂寬,有萬不同之謂富。故執德之謂紀,德成之
謂立,循於道之謂備,不以物挫志之謂完。君子明於此十者,則韜乎
其事心之大也,沛乎其為萬物逝也。若然者,藏金於山,藏珠於淵;
不利貨財,不近貴富;不樂壽,不哀夭;不榮通,不醜窮。不拘一世
之利以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為己處顯。顯則明。萬物一府,死生同
狀。”

夫子曰:“夫道,淵乎其居也,囗(“瘳”字以“ ”代“ ”音
liao2)乎其清也。金石不得無以鳴。故金石有聲,不考不鳴。
萬物孰能定之!夫王德之人,素逝而恥通於事,立之本原而知通於神
,故其德廣。其心之出,有物採之。故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存
形窮生,立德明道,非王德者邪!盪盪乎!忽然出,勃然動,而萬物
從之乎!此謂王德之人。視乎冥冥,聽乎無聲。冥冥之中,獨見曉焉
;無聲之中,獨聞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
故其與萬物接也,至無而供其求,時騁而要其宿,大小、長短、修遠
。”

黃帝遊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侖之丘而南望。還歸,遺其玄珠。使知
索之而不得,使離朱索之而不得,使囗(左“口”右“契”音chi
1)詬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黃帝曰:“異哉,象罔
乃可以得之乎?”

堯之師曰許由,許由之師曰嚙缺,嚙缺之師曰王倪,王倪之師曰被
衣。堯問於許由曰:“嚙缺可以配天乎?吾藉王倪以要之。”許由曰
:“殆哉,圾乎天下!嚙缺之為人也,聰明睿知,給數以敏,其性過
人,而又乃以人受天。彼審乎禁過,而不知過之所由生。與之配天乎
?彼且乘人而無天。方且本身而異形,方且尊知而火馳,方且為緒使
,方且為物囗(左“ ”右“亥”音gai1),方且四顧而物應,
方且應眾宜,方且與物化而未始有恆。夫何足以配天乎!雖然,有族
有祖,可以為眾父而不可以為眾父父。治,亂之率也,北面之禍也,
南面之賊也。”

堯觀乎華,華封人曰:“嘻,聖人!請祝聖人,使聖人壽。”堯曰
:“辭。”“使聖人富。”堯曰:“辭。”“使聖人多男子。”堯曰
:“辭。”封人曰:“壽,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獨不欲,何
邪?”堯曰:“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是三者,非所
以養德也,故辭。”封人曰:“始也我以女為聖人邪,今然君子也。
天生萬民,必授之職。多男子而授之職,則何懼之有?富而使人分之
,則何事之有?夫聖人,鶉居而彀食,鳥行而無彰。天下有道,則與
物皆昌;天下無道,則修德就閑。千歲厭世,去而上仙,乘彼白雲,
至於帝鄉。三患莫至,身常無殃,則何辱之有?”封人去之,堯隨之
曰:“請問。”封人曰:“退已!”

堯治天下,伯成子高立為諸侯。堯授舜,舜授禹,伯成子高辭為諸
侯而耕。禹往見之,則耕在野。禹趨就下風,立而問焉,曰:“昔堯
治天下,吾子立為諸侯。堯授舜,舜授予,而吾子辭為諸侯而耕。敢
問其故何也?”子高曰:“昔者堯治天下,不賞而民勸,不罰而民畏
。今子賞罰而民且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後世之亂自此始矣!
夫子闔行邪?無落吾事!”囗囗(左“ ”右“邑”)乎耕而不顧。

泰初有無,無有無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謂之德;
未形者有分,且然無間謂之命;留動而生物,物成生理謂之形;形體
保神,各有儀則謂之性;性修反德,德至同於初。同乃虛,虛乃大。
合喙鳴。喙鳴合,與天地為合。其合緡緡,若愚若昏,是謂玄德,同
乎大順。

夫子問於老聃曰:“有人治道若相放,可不可,然不然。辯者有言
曰:‘離堅白,若縣寓。’若是則可謂聖人乎?”老聃曰:“是胥易
技系,勞形怵心者也。執留之狗成思,猿狙之便自山林來。丘,予告
若,而所不能聞與而所不能言:凡有首有趾、無心無耳者眾;有形者
與無形無狀而皆存者盡無。其動止也,其死生也,其廢起也,此又非
其所以也。有治在人。忘乎物,忘乎天,其名為忘己。忘己之人,是
之謂入於天。”

將閭囗(上“ ”下“勉”音mian3)見季徹曰:“魯君謂m
ian3也曰:‘請受教。’辭不獲命。既已告矣,未知中否。請嘗
薦之。吾謂魯君曰:‘必服恭儉,拔出公忠之屬而無阿私,民孰敢不
輯!’”季徹局局然笑曰:“若夫子之言,於帝王之德,猶螳螂之怒
臂以當車軼,則必不勝任矣!且若是,則其自為處危,其觀台多物,
將往投跡者眾。”將閭mian3囗囗(左“虎”右“見”音xi4
)然驚曰:“mian3也囗(“茫”字去“ ”音mang2)若
於夫子之所言矣!雖然,願先生之言其風也。”季徹曰:“大聖之治
天下也,搖盪民心,使之成教易俗,舉滅其賊心而皆進其獨志。若性
之自為,而民不知其所由然。若然者,豈兄堯、舜之教民溟囗(左“
”右“幸”)然弟之哉?欲同乎德而心居矣!”

子貢南遊於楚,反於晉,過漢陰,見一丈人方將為圃畦,鑿隧而入
井,抱甕而出灌,囗囗(左“ ”右“骨”音gu3)然用力甚多而
見功寡。子貢曰:“有械於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見功多,夫
子不欲乎?”為圃者仰而視之曰:“奈何?”曰:“鑿木為機,後重
前輕,挈水若抽,數如囗(左“ ”右“失”)湯,其名為槔。”為
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聞之吾師,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
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
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子貢瞞然慚,俯而
不對。有間,為圃者曰:“子奚為者邪?曰:“孔丘之徒也。”為圃
者曰:“子非夫博學以擬聖,於於以蓋眾,獨弦哀歌以賣名聲於天下
者乎?汝方將忘汝神氣,墮汝形骸,而庶幾乎!而身之不能治,而何
暇治天下乎!子往矣,無乏吾事。”

子貢卑陬失色,頊頊然不自得,行三十裡而後癒。其弟子曰:“向
之人何為者邪?夫子何故見之變容失色,終日不自反邪?”曰:“始
吾以為天下一人耳,不知復有夫人也。吾聞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
,用力少,見功多者,聖人之道。今徒不然。執道者德全,德全者形
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聖人之道也。托生與民並行而不知其所之
,囗(“茫”字去“ ”)乎淳備哉!功利機巧必忘夫人之心。若夫
人者,非其志不之,非其心不為。雖以天下譽之,得其所謂,囗(上
敖”下“言”)然不顧;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謂,儻然不受。天下之
非譽無益損焉,是謂全德之人哉!我之謂風波之民。”反於魯,以告
孔子。孔子曰:“彼假修渾沌氏之術者也。識其一,不識其二;治其
內而不治其外。夫明白入素,無為復朴,體性抱神,以遊世俗之間者
,汝將固驚邪?且渾沌氏之術,予與汝何足以識之哉!”

諄芒將東之大壑,適遇苑風於東海之濱。苑風曰:“子將奚之?”
曰:“將之大壑。”曰:“奚為焉?”曰:“夫大壑之為物也,注焉
而不滿,酌焉而不竭。吾將遊焉!”苑風曰:“夫子無意於橫目之民
乎?願聞聖治。”諄芒曰:“聖治乎?官施而不失其宜,拔舉而不失
其能,畢見其情事而行其所為,行言自為而天下化。手撓顧指,四方
之民莫不俱至,此之謂聖治。”“願聞德人。”曰:“德人者,居無
思,行無慮,不藏是非美惡。四海之內共利之之謂悅,共給之之謂安
。怊乎若嬰兒之失其母也,儻乎若行而失其道也。財用有余而不知其
所自來,飲食取足而不知其所從,此謂德人之容。”“願聞神人。”
曰:“上神乘光,與形滅亡,是謂照曠。致命盡情,天地樂而萬事銷
亡,萬物復情,此之謂混溟。”

門無鬼與赤張滿稽觀於武王之師,赤張滿稽曰:“不及有虞氏乎!
故離此患也。”門無鬼曰:“天下均治而有虞氏治之邪?其亂而後治
之與?”赤張滿稽曰:“天下均治之為願,而何計以有虞氏為!有虞
氏之藥瘍也,禿而施囗(上“髟”下“也”音di2),病而求醫。
孝子操藥以修慈父,其色囗(左“火”右“焦”音qiao2)然,
聖人羞之。至德之世,不尚賢,不使能,上如標枝,民如野鹿。端正
而不知以為義,相愛而不知以為仁,實而不知以為忠,當而不知以為
信,蠢動而相使不以為賜。是故行而無跡,事而無傳。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親之所言而然,所
行而善,則世俗謂之不肖子;君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則世俗謂之
不肖臣。而未知此其必然邪?世俗之所謂然而然之,所謂善而善之,
則不謂之道諛之人也!然則俗故嚴於親而尊於君邪?謂己道人,則勃
然作色;謂己諛人,則怫然作色。而終身道人也,終身諛人也,合譬
飾辭聚眾也,是終始本末不相坐。垂衣裳,設採色,動容貌,以媚一
世,而不自謂道諛;與夫人之為徒,通是非,而不自謂眾人也,愚之
至也。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不惑也。大惑者,終身不
解;大愚者,終身不靈。三人行而一人惑,所適者,猶可致也,惑者
少也;二人惑則勞而不至,惑者勝也。而今也以天下惑,予雖有祈向
,不可得也。不亦悲乎!大聲不入於裡耳,折楊、皇囗(上“ ”下
夸”音hua1),則嗑然而笑。是故高言不止於眾人之心;至言不
出,俗言勝也。以二缶鐘惑,而所適不得矣。而今也以天下惑,予雖
有祈向,其庸可得邪!知其不可得也而強之,又一惑也!故莫若釋之
而不推。不推,誰其比憂!厲之人,夜半生其子,遽取火而視之,汲
汲然唯恐其似己也。

百年之木,破為犧尊,青黃而文之,其斷在溝中。比犧尊於溝中之
斷,則美惡有間矣,其於失性一也。跖與曾、史,行義有間矣,然其
失性均也。且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亂目,使目不明;二曰五聲亂耳
,使耳不聰;三曰五臭熏鼻,困囗(“悛”字以“兇”代“ ”音z
ong1)中顙;四曰五味濁口,使口厲爽;五曰趣舍滑心,使性飛
揚。此五者,皆生之害也。而楊、墨乃始離囗(左“足”右“支”)
自以為得,非吾所謂得也。夫得者困,可以為得乎?則鳩囗(左“號
號”右“鳥”)之在於籠也,亦可以為得矣。且夫趣舍聲色以柴其內
,皮弁鷸冠囗(左“ ”右“晉”音jin4)笏紳修以約其外。內
支盈於柴柵,外重囗(左“ ”右“墨”)繳囗囗(左“目”右“完
”)然在囗(左“ ”右“墨”)繳之中,而自以為得,則是罪人交
臂歷指而虎豹在於囊檻,亦可以為得矣!
圖檔まつざか だいすけ

回覆文章

回到「Royal Knight公會」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6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