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是你每天都會經驗的事

版主: jiunn辰仔(str)arashi

回覆文章
pomelo
究級玩家
究級玩家
文章: 5001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13, 2002 8:00 am

催眠是你每天都會經驗的事

文章 pomelo » 週四 7月 24, 2003 10:20 pm

催眠是你每天都會經驗的事
常有人問我,「真有催眠這回事嗎?」
我的回答是:「是的,而且你每天都會經驗它。」
科學家研究,人的腦波可以粗略分為五種,包括
伽瑪(γ)波:每秒30-50hz;處於緊張或興奮狀態時
貝他(β)波:每秒13-30hz;處與日常生活狀態,或焦慮狀態時
阿法(α)波:每秒8-12hz;心情平靜放鬆,或是剛醒來時的狀態
系他(θ)波:每秒4-7hz;較淺的睡眠狀態,或是所謂「禪定」、氣功狀態
德爾他(δ)波:每秒3hz以下;較深沈的睡眠狀態
 
一個人一天中情緒起起伏伏,因此腦波每分每秒都在改變。一個人這一刻
開心大笑的腦波,和下一刻聽到車子被拖吊的腦波是很不一樣的。
 
催眠狀態下的腦波則是處於α或θ波,和一個人處於放鬆或剛要醒來的狀態
是非常相似。

既然催眠狀態是每個人每天都會經驗的意識狀態,催眠師只需要用點技
巧,就可將你有效地導入到這種狀態中。

因此,我們可以為催眠下一個基本的定義:
催眠是利用一連串語言或非語言的刺激,將一個人的從平常的意識狀態,
轉換到一個可被高度暗示的意識狀態,這個過程就是催眠。

催眠是屬與科學領域,不是神秘學或是玄學領域。

所以,催眠不是甚麼神奇的事。真正神奇的,是我們每天都經驗它而不自
知。

最常被催眠的經驗就是廣告。
我們也常常想一件事情入了神,而忘記到站了要下車。
發現一直在找的一樣東西竟然就在眼前。
想像自己正在南洋的小島上吹著海風度假。
受傷的當時不覺得疼痛,到了醫院才發現痛得不能走路。
也有女個案打從小被重男輕女的父母催眠,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因此,催眠是人本身就擁有的能力,而且我們常常在運用它。如果能夠有
效的運用催眠,達到正向的效果,豈不是一件很棒的事?

催眠和潛意識的關係
根據目前心理學家與科學家對人類意識的研究,人腦有88%以上的部分是
屬於潛意識主導的區域。換句話說,我們每天大部分的思想與活動都是受
潛意識的支配而不自知。

可惜的是,日常生活裡,我們很難和潛意識溝通,雖然潛意識常常主動出
現與我們說話。

甚麼是潛意識的活動呢?一般來說,最能被觀察的就是夢、說溜嘴,與生
理反應。
如果最近常做淹大水的夢,你可能要檢查是否有甚麼情緒已經讓你無法承
受了。
或者莫名其妙頭痛或拉肚子,也可以想想是否生活中有甚麼壓力沒有解
決。
此外,叫錯名字,或是說溜嘴,都可能是潛藏著對某人某事真正的情緒與
態度。

幸運的是,我們有了催眠。催眠是進入潛意識的一把鑰匙。在催眠狀態
下,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因此可以將潛意識的儲存庫打開,直接與潛意
識對話,迅速找出問題的根源,縮短療程。更可以有效輸入正面指令,改
變行為與人生觀。

在催眠狀態中是甚麼樣的感覺?
想想你在躺在床上似睡非睡的時刻,是不是很舒服?或是想想全身放鬆,
頭腦裡空空的甚麼也沒有,是不是很嚮往?沒錯,這些都是處在催眠狀況
中身心的感覺。

催眠和睡著是完全不一樣的經驗。在催眠狀態中,一切都看起來像睡著
了,但是你是完全清醒的,一般而言,你會清楚的記得催眠狀態中所發生
的一切。除非在很深的催眠狀態中,醒來時可能對催眠中發生的事記憶模
糊。而催眠中所產生的改變,也會延續到現實生活裡,發生實際的功效。

因此,催眠不是甚麼大不了的事,也不是你從未體驗過的經驗。但是催眠
狀態中的舒服與放鬆,可能是你這輩子一直夢寐以求的呢。

催眠能幫助我嗎?
所有的催眠其實都是自我催眠;而所有的治癒過程,都是自我治療的過
程。人本身就具有強大的自我療癒的能力,催眠師只是扮演一個引導者的
角色,幫助你找到問題的根源,讓你內在偉大的自我治療機制啟動而已。
因此,只要你有強烈的改變意願,就已經踏上成功之途了。
 
1. 催眠對於身心症、精神官能症有非常好的效果。
我有一個個案,長年被過敏所苦,經過催眠之後,才發現潛藏在心裡對母
親多年的怨恨。透過催眠中釋放情緒,她的過敏也就不藥而癒了。

2. 催眠可以有效改正不良習慣,幫助人們建立良好習慣。
像是戒煙、戒酒、減肥、健胸等。只不過在塑身廣告的氾濫下,人們可能
更需要察覺自己是否先被廣告催眠了。

3. 催眠是一種止痛良方,而且無副作用。
在美國,催眠已經被用在牙科或婦產科的麻醉上。而催眠敏感度測試中,
就有「痛覺阻斷」測試項目,讓個案在催眠後感覺不到痛,或是讓痛覺減
少。

最近的大腦研究發現,人的腦部沒有所謂的「痛覺區」。痛的感覺是來自
注意力與情緒區的激發。所以情緒不好的時候覺得特別痛;而當注意力轉
移的時候,就會忽略身體應該痛。有趣的是,往往在身體遭受重大創傷
時,人沒有痛覺。反而是走進醫院後,才發現痛得根本無法走路。

這就代表人類的心智與意識,潛藏著我們無法瞭解的偉大力量。同樣的,
在催眠中,我們可以下一個指令,讓個案的情緒區與注意力都轉移開來,
而阻斷了痛覺。換句話說,痛不痛是可以由我們的意識來決定的。我們如
果能調整自己的情緒,學習轉移注意力,身體上的痛,甚至心理上的痛,
都是可以由我們控制的。

4. 催眠更是開發潛能的利器。
我曾經在學習催眠的過程中,親眼見到同學們在催眠狀態裡,書寫出遺忘
多年的小學同學名字。我自己也曾經在催眠狀態裡,成功的發出拉丁語系
特有的捲舌連音,但是之前怎麼練都練不會。這都證明瞭催眠可以開發出
許多潛藏在人體中的功能與智能。

5. 催眠幫助人解除焦慮、讓人放鬆,建立自信、正面的人生。
人有許多的痛苦是自己想像、創造出來的。我的母親曾經因為長期咳嗽而
就教於醫生,卻被誤診為肺癌。當醫生宣佈病症的那一刻,全家陷入一片
愁雲慘霧中,甚至開始討論未來的後事。那幾天,想到媽媽將要面臨的痛
苦,我常常在辦公室裡偷哭。後來決定多看幾家不同的醫院,再一次確定
病情,才發現是誤診。而之前的痛苦與流淚,在此時看來又是多麼荒謬無
理。
在催眠狀態中,人的專注力提高,能夠從情緒中將自我分離出來,因此往
往能夠迅速看到事實的真相。一旦看清真相,痛苦與焦慮就消失,也能夠
以更務實、更坦然的態度面對人生。

建立正面積極人生觀的重要性
我們常常聽到人們說:「你知道自己在做甚麼嗎?」或是,「你知道你要
甚麼嗎?」

其實這是非常困難的問題。表面上我們能夠支配主宰自己的生活與意識,
但是現實生活中卻發現,常常事與願違,甚至「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
九」。我們一心一意想要往東,結果卻偏偏往西發展。這是為什麼?

試想,如果你想要賺大錢,但潛意識裡卻有一個奇怪的信念:「有錢的人
都該下地獄。」這種衝突與矛盾表現在現實上,要賺大錢怎麼可能?

因此,潛意識裡儲存的東西,關係著我們對一件事的態度,對世界的價值
觀,甚至對自己的看法。我們更可以肯定的說,潛意識中的信念等於規劃
了我們的生命藍圖。

一個人潛意識型塑的過程十分複雜。從胎教、童年經驗、父母與學校的教
導、社會價值與道德觀、甚至他人的一句話等等,都會在潛意識的儲存庫
留下資訊。甚至,有人認為,一個人過去與未來的資料也都在潛意識裡。
潛意識浩瀚龐大,而目前人類對它的掌握卻是有限。

以電腦分析出來的大腦神經傳導模式,提供給我們一個建立正面人生觀的
參考。每一個大腦的活動,都是成千上萬個神經元同時運作的結果。為了
生存上要求的迅速反應,大腦對於一再重複出現的神經連結,會形成一個
記錄,就像是電腦中的 temporary file 一樣,方便下一次的存取。但是如果
一段時間沒有重複的記憶,那麼這個神經連結的模式就會漸漸退去。相同
類型的神經元的連結程度,也會比較迅速。

這便能解釋為何一個負面的情緒總會招來下一個負面情緒。我們常有「越
哭越傷心」的經驗;一個憂鬱症的患者也傾向往負向的思考發展。

瞭解大腦的運作模式,就知道改造我們的信念並不是不可能的事。如果能
夠常常保有正面積極的信念與人生觀,大腦的神經元也就越能熟習這樣的
運作模式,不知不覺中,許多行為與態度也就跟著轉變,更能為我們創造
出美滿幸福的人生。

我容易被催眠嗎?
所有的催眠都是自我催眠,因此,只要是正常人,每個人都可以被催眠。
只是要催眠到某個深度,每個人所需的時間不同,專業上,我們稱為「催
眠敏感度」。

我常常比喻,「催眠敏感度」就像是唱歌一樣,是與生俱來的能力。每個
人都會唱歌,只是有人天生一副好嗓子,而有人五音不全,得要花更多的
時間與努力才能唱得好。

而有以下的特徵的人也比較容易被催眠:
好奇心強
智商高
想像力豐富
容易專注
容易放鬆
相信催眠師
更重要的,相信自己可以被催眠

催眠諮詢需要一定程度的催眠敏感度。通常我會在初診時就先測量,瞭解
個案的狀況,再評斷是否適合催眠諮詢。

催眠中的解離作用
催眠治療之所以有效,我大部分會歸功於「解離作用」。

所謂「解離」,是指在催眠狀態下,我們的意識與潛意識分開了,感覺上
好像有兩個頭腦在同時運作。一個負責感受,一個負責觀看。

一九七三年史丹福大學的尼爾‧希爾加,在一個催眠的耳聾實驗中發現,
他的受術者在催眠狀態中施予「你的耳朵聾掉了」這樣的指令。當時,這
位受術者的確感受不道任何聲音的刺激,催眠充分發揮效果。

然而,當他醒過來後卻報告說,那些在催眠狀態下所有的的聲音他都記
得,只是耳朵聽不見。這就充分證明,一個「他」充分接受到催眠指令,
聽不見聲音;而另一個「他」卻是清醒的,清楚地觀看了整個過程,並詳
實記錄下來。專業上我們稱這個觀察的「他」為「隱藏的觀察者」(hidden
hypnotic observer)。

也因此,在催眠狀態下所發生的一切,個案都會記得。即使進入很深的催
眠狀態,事後記憶有些模糊,但是只要重聽錄音帶,或是再度進入催眠狀
態,當實的回憶就會再度被喚醒。

而就是因為有了這位「觀察者」,催眠治療得以有效。個案一邊將情緒充
分表達,卻同時可以像看一部電影一樣,適時給予中肯的評論而不被捲進
情緒中。

許多個案向我報告,他們發現在催眠中,人變得比較誠實,比較能看清內
心真正的想法,對於自己為甚麼哭,為什麼笑,完全能夠以旁觀者的角
度,給予客觀的解釋。而這些解釋在正常的意識狀況下,可能是不自知,
或是不願承認的。

人有許多的「自我防衛機轉」,在面臨到痛苦的情況時,往往會出現許多
情緒與想像,讓自己不去看清難以接受的現實,而寧願活在虛幻的世界
中。

最常發生的就是「都是你的錯」。

我有個個案一直痛恨他的老闆,認為今天的不得志完全是老闆的錯。經過
催眠後,他心虛的檢討自己的不是,找出了真正和老闆互動的癥結,並想
出了改善的良方。這個道理他不是不懂,只是不願意誠實的面對。

而催眠,就是直達你的心房,直接與你的本來面目對話。

許多修行的宗派強調「如實觀」。就是要人看清自己的虛偽與防衛心,將
事實還原成本來的面貌。心經的第一句話即是「觀自在」,更是充分說明
了人不能自在的原因,就是無法如實的面對真相。

所以我要說,催眠是進入心靈原貌的最佳捷徑,是活在當下的結晶。

甚麼是催眠中的退行作用(regression)?
在催眠深度達到某一狀況下,依照催眠師給的暗示,個案的意識狀態可以
退回到以往生活中的某個時刻。

例如,上國中的第一天;初吻的當時;小學畢業上臺領獎的一刻等,許多
已經被遺忘的事件,都可以重新回憶。

在退行作用下,個人的情緒與感覺可以回到當時,但是觀點和行為卻保留
在現在的狀況。而當催眠深度夠深時,催眠師可以引導個案充分融入回憶
當中。如果當時是一個五歲的孩子,個案就會以小孩的聲音和用語表達,
甚至可以寫出當時的字跡。

我個人曾經在學習催眠的過程中,回到小學一年級的某個情景,並在催眠
老師的暗示下,寫出當時會背的一首唐詩。事後看起來,的確很像小學
一、二年級的字跡,有趣的是,拿筆的方法與握筆的手勁,完全和現在不
同,就是小時候握鉛筆的樣子。

退行作用是很有效的治療。人往往在遭受重大創傷時,「防衛機轉」會自
動將一段回憶潛抑到很深的潛意識裡,或是以逃避、壓抑的方法處理,但
是卻造成了日後心理疾病與身心症。退行作用讓我們可以回溯一段被壓抑
的往事,當事人再次經歷當時的情況,將壓抑的情緒發洩出來。但是一方
面,「隱藏的觀察者」又能以一種全新的、更有智慧的觀點,重新詮釋事
件,讓心中的陰影得以解除。

催眠真能帶我看到前世嗎?
前世催眠用的技巧就是「退行作用」。

如同過去經驗的回溯,前世回溯也有它一定的治療效果,尤其當某個重大
的前世事件與今生所面臨的痛苦有關連時,治療的力量更強。

我個人相信前世的存在,也對於催眠回溯前世的可行性給予正面的肯定。

但是,對於催眠中出現的前世畫面,卻要以一種更嚴肅嚴謹的方式來看
待,而非一味的相信或全盤接受自己的前世一定是這樣。

有時候前世回溯出現的情節並不是真的前世,而是個人潛意識中拼湊出來
的一個故事。

但是無論是真是假,潛意識所流露出來的訊息,有一定的象徵意義,是很
具有參考價值的。

由於前世的探索的目的是為了讓今生更好,因此無論是否出現真的前世,
只要是能得到治療效果,就是一次成功的前世催眠了。

催眠會不會危險?
常有人問我:「會不會被催眠師利用做不好的事?」或是「會不會有不良
的後遺症?」

我的答案是:「有可能。」

雖然有過往的文獻指出,催眠狀態下個案仍有強烈的自主權,無法做出違
反道德與良心的事,但是催眠技巧千變萬化,我們無法保證。

此外,催眠師個人的素養也很重要。曾經有人在網路上討論一個案例,一
位曾經接受催眠減肥的女孩,被催眠師輸入「你將會對某某食物感到厭
惡,並且吃多了想吐」的指令,結果造成這個女生厭食症,並且一吃就吐
的狀況。後來找別的催眠師將指令移除,才又恢復健康。

這個案例中的催眠師用的是「催眠後暗示」,是我們常用的技巧,可以幫
助人改變習性,建立正面信念,效果很好。但是若不當的運用,後果也就
完全不同。

雖然這是不常見的案例,但是這世界無奇不有,更何況是難以測度的人心
呢?

也有人常問:「我會不會被你催眠成洗衣機?」

我的回答是:「如果你想,我只好這麼做。」我的工作是助人,如果把你
催眠成洗衣機對於你的心理健康有幫助,我倒很願意試一試呢。

不論如何,催眠師的品質真的很重要,再一次提醒您,一定要慎選。

我會不會醒不過來?
絕對不會。恐怕是太舒服而不想醒來佔大多數。我許多個案在諮詢過程中
哭得很累,常常需要好好補充能量。在催眠中引導他們好好睡個五分鐘,
效果比平常睡眠更好呢。
 
催眠秀是怎麼一回事?
催眠「秀」,顧名思義,就是一種表演。

既是表演,娛樂的成分就很重要了。因此催眠秀通常用較誇張的手法來取
悅觀眾。

一場催眠秀成功與否,催眠師佔了很大的因素。催眠師本身要具有舞臺魅
力、說唱俱佳,同時,能將觀眾心理與全場的氣氛掌握得宜,就會是很賣
座成功的催眠秀。

另一方面,觀眾的配合更是重要。催眠秀中請上臺的,都是事先經過篩選
的人,他們敏感度佳,配合意願高,因此更能將催眠秀的娛樂效果充分發
揮。

有時,為了全場的氣氛以及個人作秀的心理,在臺上的人不見得真的被催
眠了,而是願意表演出被催眠的樣子。因此,催眠秀中的種種現象,有時
也不一定是真的。

不過,催眠秀中的催眠技巧創意無窮,倒是很好的參考呢。
圖檔 圖檔
把版版的究級會員數加一~

回覆文章

回到「Royal Knight公會」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5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