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第十七回
發表於 : 週五 7月 25, 2003 12:36 pm
袁公路大起七軍 曹孟德會合三將
卻說袁術在淮南,地廣糧多,又有孫策所質玉璽,遂思僭稱帝號
;大會群下議曰:『昔漢高祖不過泗上一亭長,而有天下;今歷年四
百,氣數已盡,海內鼎沸。吾家四世三公,百姓所歸;吾欲應天順人
,正位九五,爾眾人以為何如?』主簿閻象曰:『不可。昔周后稷積
德累功,至於矢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猶以服事殷。明公家廿雖貴,
未若有周之盛;漢室雖微,未若殷紂之暴也。此事決不可行。』術怒
曰:『吾袁姓出於陳。陳乃大舜之後。以土承火,正應其運。又讖云
:「代漢者,當塗高也。」吾字公路,正應其讖。又有傳國璽,若不
為君,背天道也。吾意已決,多言者斬!』
遂建號伸氏,立臺省等官
,乘龍鳳輦,祀南北郊,立馮方女為后,立子為東宮。因命使催取呂
布之女為東宮妃,卻聞布已將韓胤解赴都,為曹操所斬,乃大怒;遂
拜張勳為大將軍,統領大軍二十餘萬,分七路征州:第一路大將張勳
居中,第二路上將橋 居左,第三路上將陳紀居右,第四路副將雷薄
居左,第五必為其所害。今不早圖,悔之無及。』暹歎曰:『吾欲歸
漢,恨無門耳。』登乃出布書。暹覽書畢曰:『吾已知之。公先回。
吾與楊將軍反戈擊之。但看火起,溫侯以兵相應可也。』登辭暹,急
回報呂布。布乃分兵五路:高順引一軍進小沛,敵橋蕤;陳宮引一軍
進沂都,敵陳紀;張遼、臧霸引一軍出瑯琊,敵雷;薄未憲、魏續引
一軍出碣石,敵陳蘭;呂布自引一軍,出大道,敵張勳。各領軍一萬
,餘者守城。呂布出城三十里下寨。張勳軍到,料敵呂布不過,且退
二十里屯住,待四下兵接應。
是時二更時分,韓暹、楊奉分兵到處放火,接應呂家軍入寨。勳
軍大亂。呂布乘勢掩殺,張勳敗走。呂布趕到天明,正撞紀靈接應。
兩軍出迎,恰待交鋒,韓暹、楊奉兩路殺來。紀靈大敗而走,呂布弔
兵追殺,山背後一彪軍到。門旗開處,只見一隊軍馬,打龍鳳日月旗
旛,四斗五方旌幟,金爪銀斧,黃鉞白旄,黃羅絹金傘蓋之下,袁術
身披金甲,腕懸兩刀,立於陣前,大罵呂布,『背主家奴!』布怒,
挺戟向前。前術將李豐挺鎗來迎;戰不三合,被布刺傷其手,豐棄鎗
而走。呂布麾兵衝殺,術軍大亂。呂布引軍從後追趕,搶奪馬匹衣甲
無數。袁術引著敗軍,走不上數里,山背後一彪軍出,截住去路。當
先一將,乃關雲長也。大叫『反賊!還不受死!』袁術慌走,餘眾四
散奔逃,被雲長大殺了一陣。袁術收拾敗軍,奔回淮南去了。呂布得
勝,邀請雲長並楊奉、韓暹等一行人馬到徐州,大排筵宴款待。軍士
都有犒賞。次日,日雲長辭歸。布保韓暹為沂都牧,楊奉為瑯牧,商
議欲留二人在徐州。陳珪曰:『不可。韓、楊二人,據山東不出一年
,則山東城郭皆屬將軍也。』布然之,遂送二將暫於沂都瑯琊二處屯
搭,以候恩命。陳登私問父曰:『何不留二人在徐州,為殺呂布之根
?』珪曰:『倘二人協助呂布,是反為虎添爪牙也。』登乃服父之過
見。
卻說袁術回淮南,遣人往江東門口孫策借兵報 。策恕曰:『汝
賴吾玉璽,僭稱帝號,背反漢室,大逆不道!吾方欲加兵問罪,豈肯
反助叛賊乎?』遂作書以絕之。使者齎書回見袁術。術畢,怒曰:『
黃口孺子,何敢乃爾!吾先伐之!』長史楊大將力諫方止。
卻說孫策自發書後,防袁術兵來,點軍守住江口。忽曹操使至,
拜策為會稽太守,令起兵征討袁術。策乃商議,便欲起兵。長史張昭
曰:『術雖新敗,兵多糧足,未可輕敵;不如遺書曹操,勸他南征,
吾為後應。兩軍相援,術軍必敗。萬一有失,亦望操矣援。』策從其
言,遣使以此意達曹操。
卻說曹操至許都,思慕典韋,立祀祭之;封其子典滿為中郎,收
養在府。忽報孫策遣使玫書。操覽書畢,又有人報袁術乏糧,劫掠陳
留,欲乘虛攻之。遂興兵南征,令曹仁守許都,其餘皆從征.馬步兵
十七萬,糧食輜重千餘車;一面先發人會合孫策與劉備,呂布。兵至
豫章界上,玄德早引兵來迎,操命請入營。相見畢,玄德獻上首級二
顆。操驚曰:『北是何人首級?』玄德曰:『北韓暹、楊奉之首級也
。』操曰:『何以得之?』玄德曰:『呂布令二人權住沂都、瑯琊兩
縣,不意二人縱兵掠民,人人嗟怨;因北備乃設一宴,詐請議事;飲
酒間,擲盞為號,使關張二弟殺之,盡降其眾。今特來請罪。』操曰
:『居為國除害,正是大,功何言罪也?』遂厚勞玄德,合兵到徐州
界。呂布出迎,操善言撫忍,封為左將軍,許於還都之時,換給印綬
。布大喜。操即分呂布一軍在,左玄德一軍在右,自統大軍居中,令
夏侯惇,于禁為先鋒。袁術知操兵至,令大將橋蕤引兵五萬作先鋒。
兩軍會於壽春界口。橋蕤當先出馬,與夏侯惇戰不三合,被夏侯惇搠
死。術軍大敗,奔走回城。忽報孫策發船攻江邊西面,呂布引兵東面
,劉劉備、關、張引兵攻南面,操自引兵十萬攻北面。術大驚,急聚
眾文武商議。楊大將曰:『壽春水扞連年,人皆缺;食今又動兵擾民
,民既生怨,兵至難以拒敵。不如留軍在壽春,不必與戰。待彼兵糧
盡,必然生變。陛下且統御林軍渡,淮一者就熟,二者暫避其。』銳
術用其言,留李豐、樂就、梁剛、陳紀四人,分兵十萬,堅守壽春;
其餘將迕,並庫藏金玉寶貝,盡數收拾過淮去
正是:強中自有強手,用詐還逢識詐人。不知其計若何?且聽下
文分解。
卻說袁術在淮南,地廣糧多,又有孫策所質玉璽,遂思僭稱帝號
;大會群下議曰:『昔漢高祖不過泗上一亭長,而有天下;今歷年四
百,氣數已盡,海內鼎沸。吾家四世三公,百姓所歸;吾欲應天順人
,正位九五,爾眾人以為何如?』主簿閻象曰:『不可。昔周后稷積
德累功,至於矢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猶以服事殷。明公家廿雖貴,
未若有周之盛;漢室雖微,未若殷紂之暴也。此事決不可行。』術怒
曰:『吾袁姓出於陳。陳乃大舜之後。以土承火,正應其運。又讖云
:「代漢者,當塗高也。」吾字公路,正應其讖。又有傳國璽,若不
為君,背天道也。吾意已決,多言者斬!』
遂建號伸氏,立臺省等官
,乘龍鳳輦,祀南北郊,立馮方女為后,立子為東宮。因命使催取呂
布之女為東宮妃,卻聞布已將韓胤解赴都,為曹操所斬,乃大怒;遂
拜張勳為大將軍,統領大軍二十餘萬,分七路征州:第一路大將張勳
居中,第二路上將橋 居左,第三路上將陳紀居右,第四路副將雷薄
居左,第五必為其所害。今不早圖,悔之無及。』暹歎曰:『吾欲歸
漢,恨無門耳。』登乃出布書。暹覽書畢曰:『吾已知之。公先回。
吾與楊將軍反戈擊之。但看火起,溫侯以兵相應可也。』登辭暹,急
回報呂布。布乃分兵五路:高順引一軍進小沛,敵橋蕤;陳宮引一軍
進沂都,敵陳紀;張遼、臧霸引一軍出瑯琊,敵雷;薄未憲、魏續引
一軍出碣石,敵陳蘭;呂布自引一軍,出大道,敵張勳。各領軍一萬
,餘者守城。呂布出城三十里下寨。張勳軍到,料敵呂布不過,且退
二十里屯住,待四下兵接應。
是時二更時分,韓暹、楊奉分兵到處放火,接應呂家軍入寨。勳
軍大亂。呂布乘勢掩殺,張勳敗走。呂布趕到天明,正撞紀靈接應。
兩軍出迎,恰待交鋒,韓暹、楊奉兩路殺來。紀靈大敗而走,呂布弔
兵追殺,山背後一彪軍到。門旗開處,只見一隊軍馬,打龍鳳日月旗
旛,四斗五方旌幟,金爪銀斧,黃鉞白旄,黃羅絹金傘蓋之下,袁術
身披金甲,腕懸兩刀,立於陣前,大罵呂布,『背主家奴!』布怒,
挺戟向前。前術將李豐挺鎗來迎;戰不三合,被布刺傷其手,豐棄鎗
而走。呂布麾兵衝殺,術軍大亂。呂布引軍從後追趕,搶奪馬匹衣甲
無數。袁術引著敗軍,走不上數里,山背後一彪軍出,截住去路。當
先一將,乃關雲長也。大叫『反賊!還不受死!』袁術慌走,餘眾四
散奔逃,被雲長大殺了一陣。袁術收拾敗軍,奔回淮南去了。呂布得
勝,邀請雲長並楊奉、韓暹等一行人馬到徐州,大排筵宴款待。軍士
都有犒賞。次日,日雲長辭歸。布保韓暹為沂都牧,楊奉為瑯牧,商
議欲留二人在徐州。陳珪曰:『不可。韓、楊二人,據山東不出一年
,則山東城郭皆屬將軍也。』布然之,遂送二將暫於沂都瑯琊二處屯
搭,以候恩命。陳登私問父曰:『何不留二人在徐州,為殺呂布之根
?』珪曰:『倘二人協助呂布,是反為虎添爪牙也。』登乃服父之過
見。
卻說袁術回淮南,遣人往江東門口孫策借兵報 。策恕曰:『汝
賴吾玉璽,僭稱帝號,背反漢室,大逆不道!吾方欲加兵問罪,豈肯
反助叛賊乎?』遂作書以絕之。使者齎書回見袁術。術畢,怒曰:『
黃口孺子,何敢乃爾!吾先伐之!』長史楊大將力諫方止。
卻說孫策自發書後,防袁術兵來,點軍守住江口。忽曹操使至,
拜策為會稽太守,令起兵征討袁術。策乃商議,便欲起兵。長史張昭
曰:『術雖新敗,兵多糧足,未可輕敵;不如遺書曹操,勸他南征,
吾為後應。兩軍相援,術軍必敗。萬一有失,亦望操矣援。』策從其
言,遣使以此意達曹操。
卻說曹操至許都,思慕典韋,立祀祭之;封其子典滿為中郎,收
養在府。忽報孫策遣使玫書。操覽書畢,又有人報袁術乏糧,劫掠陳
留,欲乘虛攻之。遂興兵南征,令曹仁守許都,其餘皆從征.馬步兵
十七萬,糧食輜重千餘車;一面先發人會合孫策與劉備,呂布。兵至
豫章界上,玄德早引兵來迎,操命請入營。相見畢,玄德獻上首級二
顆。操驚曰:『北是何人首級?』玄德曰:『北韓暹、楊奉之首級也
。』操曰:『何以得之?』玄德曰:『呂布令二人權住沂都、瑯琊兩
縣,不意二人縱兵掠民,人人嗟怨;因北備乃設一宴,詐請議事;飲
酒間,擲盞為號,使關張二弟殺之,盡降其眾。今特來請罪。』操曰
:『居為國除害,正是大,功何言罪也?』遂厚勞玄德,合兵到徐州
界。呂布出迎,操善言撫忍,封為左將軍,許於還都之時,換給印綬
。布大喜。操即分呂布一軍在,左玄德一軍在右,自統大軍居中,令
夏侯惇,于禁為先鋒。袁術知操兵至,令大將橋蕤引兵五萬作先鋒。
兩軍會於壽春界口。橋蕤當先出馬,與夏侯惇戰不三合,被夏侯惇搠
死。術軍大敗,奔走回城。忽報孫策發船攻江邊西面,呂布引兵東面
,劉劉備、關、張引兵攻南面,操自引兵十萬攻北面。術大驚,急聚
眾文武商議。楊大將曰:『壽春水扞連年,人皆缺;食今又動兵擾民
,民既生怨,兵至難以拒敵。不如留軍在壽春,不必與戰。待彼兵糧
盡,必然生變。陛下且統御林軍渡,淮一者就熟,二者暫避其。』銳
術用其言,留李豐、樂就、梁剛、陳紀四人,分兵十萬,堅守壽春;
其餘將迕,並庫藏金玉寶貝,盡數收拾過淮去
正是:強中自有強手,用詐還逢識詐人。不知其計若何?且聽下
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