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阿
可訴偶忍不住看了一下@@
星期一的早上~
-
- 究級玩家
- 文章: 7142
- 註冊時間: 週六 7月 07, 2001 8:00 am
本次的日偏食現象,台灣各地所見時刻如附表,初虧開始時會見到的日面右側稍偏上方處為月球所遮掩,接著被遮掩的區域逐漸擴大並向日面的下方移動,食甚時缺角是在太陽面的右下側,此時約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日面被遮掩,最後缺角從太陽的下方稍偏左側處消失而復圓。
台灣地區均可看到日偏食的全部過程,但是絕大多數民眾可能不容易見到初虧,這是因為日食開始時是在日出後不久,而初虧時太陽的仰角過於接近地平容易被山脈或建築物等所遮蔽,民眾們若想要看到全部的日食過程,就必須要找一個東北東方視野良好沒有山脈或建築物遮蔽的地方。
地名
日出
初虧
食甚
遮掩面積
復圓
台北
05:04
05:28:09
06:17:47
32 %
07:12:03
台中
05:09
05:27:02
06:16:37
33 %
07:10:50
嘉義
05:11
05:25:59
06:15:48
34 %
07:10:17
高雄
05:14
05:24:21
06:14:38
36 %
07:09:43
花蓮
05:05
05:26:01
06:16:24
35 %
07:11:36
台東
05:10
05:24:03
06:14:50
37 %
07:10:32
澎湖
05:14
05:26:47
06:15:55
33 %
07:09:34
金門
05:18
05:29:13
06:16:58
30 %
07:08:52
馬祖
05:07
05:31:41
06:19:20
28 %
07:11:09
墾丁
05:13
05:22:45
06:13:47
39 %
07:09:50
附表:台灣各地見日偏食時刻(中原標準時)
日食之生成
太陽、地球與月球三個星球中,太陽是一個會發光的恆星,太陽光照射地球或月球時,會在地球或月球的背後形成一個圓錐形的陰影。當月球運行至太陽與地球之間時,月球的影子投射到地球上,從地面的陰影區內可以看到太陽為月球所遮蔽,這就是我們所稱的日食。日食一般分為日全食、日偏食及日環食三種。
日食發生時,若整個太陽面為月球所遮掩,此現象稱為"日全食"。但月球是以橢圓形的軌道繞著地球公轉,所以會有遠地點與近地點之分。當月球繞行到這兩處時,從地球上所看到的兩種月面,大小約有9%之差異。日食若是發生在月球位於遠地點附近時,由於月球離地球較遠,在地球上看到的月面比日面小,月面不能把整個日面遮住,只能看到黑暗的月輪周圍繞著一圈明亮的光環,這種日食叫做"日環食",也稱為"金環食"。
當陽光射至月球時,在月球的背光面會形成一個圓錐狀的陰影,這個錐影稱為本影,在地球上本影錐中的觀測者可以看到日全食或日環食。而在本影四周範圍較大的反向圓錐形陰影稱為半影,半影區中由於日面僅部份被遮蔽,所以只能見到不同程度的日偏食,在半影區外則看不到日食現象 。
左圖:民國87年08月22日台灣日偏食,中央氣象局天文站人員攝於氣象局圓頂觀測室。今年的日偏食現象類似於此次,較明顯的差異本次的缺角是從日面的右側開始,從下側結束。
日食發生時由於陽光仍然相當的強烈,因此民眾不可以直接用肉眼觀看,最好以投影的方式或利用適當的濾光器物觀測,一般而言,透過"雙層曝光過度的底片"或"銀白色的光碟片"來觀看即可達到不錯的濾光效果。此外特別要提醒民眾,由於目前簡易的雙筒望遠鏡已相當的普及,請家長們留意不要讓家中小朋友拿來直接觀看太陽,以免造成眼睛的傷害。
左圖:1998年日偏食發生時,謝局長向媒體建議,透過銀白色的光碟片來觀看太陽即可得到簡單的濾光效果。
統計資料:
廿一世紀全球日食次數(2001~2100):
日食總次數:224
日偏食次數:77(34.4%)
日環食次數:72(32.1%)
日全食次數:68(30.4%)
混合型日食(全食過程中帶有環食現象)之次數:7(3.1%)
廿一世紀全球日食現象:
一年之內可見兩次日食現象計有82個年份
一年之內可見三次日食現象計有12個年份
一年之內可見四次日食現象計有6個年份
歷時最久的日全食現象出現在:2009/07/22 歷時06分39秒
歷時最久的日環食現象出現在:2010/01/15 歷時11分08秒
台灣地區均可看到日偏食的全部過程,但是絕大多數民眾可能不容易見到初虧,這是因為日食開始時是在日出後不久,而初虧時太陽的仰角過於接近地平容易被山脈或建築物等所遮蔽,民眾們若想要看到全部的日食過程,就必須要找一個東北東方視野良好沒有山脈或建築物遮蔽的地方。
地名
日出
初虧
食甚
遮掩面積
復圓
台北
05:04
05:28:09
06:17:47
32 %
07:12:03
台中
05:09
05:27:02
06:16:37
33 %
07:10:50
嘉義
05:11
05:25:59
06:15:48
34 %
07:10:17
高雄
05:14
05:24:21
06:14:38
36 %
07:09:43
花蓮
05:05
05:26:01
06:16:24
35 %
07:11:36
台東
05:10
05:24:03
06:14:50
37 %
07:10:32
澎湖
05:14
05:26:47
06:15:55
33 %
07:09:34
金門
05:18
05:29:13
06:16:58
30 %
07:08:52
馬祖
05:07
05:31:41
06:19:20
28 %
07:11:09
墾丁
05:13
05:22:45
06:13:47
39 %
07:09:50
附表:台灣各地見日偏食時刻(中原標準時)
日食之生成
太陽、地球與月球三個星球中,太陽是一個會發光的恆星,太陽光照射地球或月球時,會在地球或月球的背後形成一個圓錐形的陰影。當月球運行至太陽與地球之間時,月球的影子投射到地球上,從地面的陰影區內可以看到太陽為月球所遮蔽,這就是我們所稱的日食。日食一般分為日全食、日偏食及日環食三種。
日食發生時,若整個太陽面為月球所遮掩,此現象稱為"日全食"。但月球是以橢圓形的軌道繞著地球公轉,所以會有遠地點與近地點之分。當月球繞行到這兩處時,從地球上所看到的兩種月面,大小約有9%之差異。日食若是發生在月球位於遠地點附近時,由於月球離地球較遠,在地球上看到的月面比日面小,月面不能把整個日面遮住,只能看到黑暗的月輪周圍繞著一圈明亮的光環,這種日食叫做"日環食",也稱為"金環食"。
當陽光射至月球時,在月球的背光面會形成一個圓錐狀的陰影,這個錐影稱為本影,在地球上本影錐中的觀測者可以看到日全食或日環食。而在本影四周範圍較大的反向圓錐形陰影稱為半影,半影區中由於日面僅部份被遮蔽,所以只能見到不同程度的日偏食,在半影區外則看不到日食現象 。
左圖:民國87年08月22日台灣日偏食,中央氣象局天文站人員攝於氣象局圓頂觀測室。今年的日偏食現象類似於此次,較明顯的差異本次的缺角是從日面的右側開始,從下側結束。
日食發生時由於陽光仍然相當的強烈,因此民眾不可以直接用肉眼觀看,最好以投影的方式或利用適當的濾光器物觀測,一般而言,透過"雙層曝光過度的底片"或"銀白色的光碟片"來觀看即可達到不錯的濾光效果。此外特別要提醒民眾,由於目前簡易的雙筒望遠鏡已相當的普及,請家長們留意不要讓家中小朋友拿來直接觀看太陽,以免造成眼睛的傷害。
左圖:1998年日偏食發生時,謝局長向媒體建議,透過銀白色的光碟片來觀看太陽即可得到簡單的濾光效果。
統計資料:
廿一世紀全球日食次數(2001~2100):
日食總次數:224
日偏食次數:77(34.4%)
日環食次數:72(32.1%)
日全食次數:68(30.4%)
混合型日食(全食過程中帶有環食現象)之次數:7(3.1%)
廿一世紀全球日食現象:
一年之內可見兩次日食現象計有82個年份
一年之內可見三次日食現象計有12個年份
一年之內可見四次日食現象計有6個年份
歷時最久的日全食現象出現在:2009/07/22 歷時06分39秒
歷時最久的日環食現象出現在:2010/01/15 歷時11分08秒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4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