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01-12-02 20:53, Skylimit 寫了:
說到芬蘭,你想到什麼?這個四分之一國土在北極圈之內的國家對
> 於「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的最佳詮釋。
>
> 芬蘭的網路
>
> 芬蘭不只超過七成民眾有手機、一百萬人用網路銀行,政府還將一
> 切資料都連上網,公家機關生產力因而每年提升3.5%,民眾的生活
> 也隨著資訊化變得更加便利。說到芬蘭,你想到什麼?諾基亞。賓果
> 。當然芬蘭不只這些,桑拿浴、西貝流士是芬蘭,諾基亞、開放原始
> 碼的作業程式Linux也來自芬蘭,不過總括起來,芬蘭給人最鮮明的印
> 象是無處不在的手機。
>
> 有人說,網路的本質可能是芬蘭式的,這雖然是個比喻,但卻能貼
> 切地描繪網路融入芬蘭人生活的程度。芬蘭超過七成的國民擁有手機
> ,還有讓美國也汗顏的網路普及率,一百萬的芬蘭人使用網路銀行,
> 就人口比例來說傲視全球,讓這個高緯度國家成為全世界對資訊社會
> (InformationSociety)最投入的國家。
>
> 赫爾辛基的虛擬城市計畫是全世界首創,計畫的發起人之一林都立
> (Risto Linturi)去年五月曾經來台參加世界資訊科技大會。他認為,
> 赫爾辛基街頭用大哥大互通消息、隨性喝聚頭的青少年不只是未來無
> 線人生的一瞥,也是芬蘭人集體式記憶的重現,畢竟芬蘭人的遠祖就
> 是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移動」根本就在血脈之中,如何和其他
> 移動中的人連絡更是芬蘭人的本事,只不過,今天的通訊工具已經翻
> 新為無線上網的手機。
>
> 警察用手機開罰單
>
> 那個「在芬蘭機場可以用手機買可口可樂」的傳說早就不是傳說,
> 芬蘭的無線上網程度到底到了哪裡呢?有個關於超速罰單的例子可以
> 給我們一點兒線索。去年八月某個晚上,芬蘭二十六歲的網路新貴捷
> 柯.萊梭拉(JaakkoRytsola)開著他的法拉利Mo-dena360在赫爾辛
> 基的大街上,突然間一個警察出現,攔下他,告他不當駕駛,接下來
> 的動作就是開張罰單。
>
> 在台灣,違規變換車道的罰款是新台幣六百元以上、一千二百元以
> 下,但在芬蘭這個社會福利國度,錢賺得越多、就要對國庫做出更大
> 的貢獻,這點同樣適用在罰金上頭,而且沒有上限,充分實踐「懲罰
> 要能讓人有所警惕」的信念。萊梭拉沒有超速,只被罰相當於十二天
> 所得,警察掏出了手機,按幾下,當場獲得了萊梭拉去年所得的數字
> ,計算出一個數字:罰款三十萬芬蘭幣,相當於四萬四千五百美元,
> 約新台幣一百四十六萬元。
>
> 芬蘭最新的形象就是無處不在的手機,但是在這張新台幣一百四十
> 六萬元的罰單背後,藏著一個全世界各國政府望塵莫及的高度網路化
> 系統,運用這個系統,政府的稅收大量地增加也讓社會正義得以更有
> 效率地伸張。過去十年裡,芬蘭政府致力於把大大小小、一點一滴的
> 公共資訊和服務連上網路,每一輛汽車、每一家公司還有每一件房地
> 產都詳細登記在案,資料的取得只在彈指之間,如今已經是豐收的時
> 候。
>
> 芬蘭政府的上網努力不只減少了公文往返,對國庫的收入更是大有
> 裨益。舉例來說,
>
> 大多數的芬蘭人並不需要自己傷腦筋填寫報稅單。每年,芬蘭的所
> 有雇主必須把所有員工的個人資料以數位化格式送交稅務單位,詳細
> 所得自然是不可少的一項。稅務機關從龐大的資料庫搜尋每個人的保
> 費繳納、持股狀況、房屋、汽車、助學貸款、退休年金所得,然後計
> 算出個人應繳的稅額,再將資料寄回給雇主。於是每年春天報稅的時
> 節,芬蘭人會收到一份由政府單位提出的納稅建議書,詳細列出他們
> 該繳的明細。納稅人依法可以對這份建議書提出質疑,但大多數芬蘭
> 人只是照單繳稅,因為政府的資料庫出錯的可能性比個人的記憶力要
> 低得多。
>
> 芬蘭運用資訊的方式堪稱淋漓盡致。«eCompany»便曾
> 經對比美國和芬蘭兩國政府在土地資料的效率,印證了芬蘭的優越性
> 。當美國人想要調黎g地資料,免不了要到政府機關,填寫了複寫紙
> 形式的申請單,然後等候職員幫你調墾Y影片,找出你要的資料。如
> 果你在芬蘭要做同樣一件事情,只需上網(隨時隨地),連上政府的
> 地理資訊(GeographicInformation)網站,點幾下滑鼠,一切搞定
> ,而且,你得到的不只是某棟房屋的成交價以及抵押借款的狀況,還
> 可以得到房屋坐落同一個區域的房價水準,連地底下的電纜和管線位
> 置都可以查得清清楚楚。
>
> 搬家通知上網搞定
>
> 搬家經驗對於釵h人來說都很糟糕,把身家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
> 地方只是其中一個較為凸顯的環節,看不到的是得不厭其煩地告知重
> 要連絡對象你的新地址,麻煩的程度會讓你好一陣子不敢搬家,包括
> 要通知電信公司把手機帳單寄到新地址、通知銀行把信用卡帳單改寄
> 新址,更不用說你得到戶政事務所遷移戶口、通知監理單位不要再把
> 汽車牌照稅、燃料稅寄到舊地址。但在芬蘭,你可以避開這些痛苦過
> 程。
>
> 馬提拉(AulisMattila)去年夏天搬家。他連上芬蘭政府國家人口
> 登記網站的「遷徙通知」網頁,輸入身分證字號和地址變更內容,幾
> 秒鐘之後,所有需要知道馬提拉新行蹤的人都知道他搬家了,包括各
> 個政府單位還有公用事業單位,他有開戶的銀行也都收到了通知。
>
> 這個政府網絡的效率有多高呢?馬提拉回憶起搬家後沒有幾天,他
> 重回原本居住的城市,到銀行辦點事情,行員對他說:「嗯,我看到
> 你搬家了。」不過,芬蘭人並不常上銀行,芬蘭最大的電話公司桑諾
> 拉(Sonera)的資料顯示,由於芬蘭人習慣用信用卡、簽帳卡、提款
> 卡和網路銀行,芬蘭人均持有的現金在全球是最少的,釵h人根本想
> 不起上次走進銀行是什麼時候。
>
> 聽起來有點兒可怕,讓你聯想到歐威爾在«一九八四»
> 描寫的老大哥?但是芬蘭人從光明面看待這件事情,或閉O芬蘭人認
> 真把人當人來看待,始終相信「科技來自於人性」,科技是要做人的
> 好僕人、而不是壞主人,從不把科技用在監控自己人上頭。
>
> 至少,現在芬蘭人發現,他們花在上「衙門」和官僚打交道的時間
> 越來越少。十年前,每年到中央登記局(CentralRegistry)登記地
> 址變更、申請退休金給付還有身分證遺失補發的芬蘭人達到七百萬人
> 次,現在這個單位一年只會見到五十萬人上門。芬蘭政府無須像從前
> 雇用那麼多的行政人員來處理,網路就可以搞定的事情,而且公家機
> 關的生產力每年提升達3.5%。
>
> 如果這樣的效率還無法讓你驚艷,芬蘭人口五百一十六萬(二○○
> ○年數據),不到台灣四分之一,但是國土廣達三十三萬餘平方公里
> ,相當於台灣的十倍大,芬蘭舉行全國性選舉選務機關可以在投票結
> 束後不到一個小時內完成開票。
>
> 這樣精密的系統到底還有多大的用武之地?芬蘭政府就像剛剛練成
> 乾坤大挪移的張無忌,還在積極探測自己的能量。
>
> 舉個例子來說,政府單位正在研擬一個降雪量通報系統。這個系統
> 動用的資源不大,但是政府認為這會有很好的公關效果,堪稱惠而不
> 費。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構想呢?芬蘭人雖然是全歐洲擁抱科技生活最
> 徹底的國民,但是芬蘭人愛好自然的內蘊卻從未改變,週末假期逸入
> 茂密的森林湖泊間是他們的最愛,釵h芬蘭人都擁有一個森林深處的
> 夏日休閒小木屋。小木屋的主人可以上網將小木屋的確切位置登入,
> 一旦那個地區的降雪量達到某個設定的程度,政府就會寄一封電子郵
> 件,建議屋主清理小木屋的屋頂。
>
> 這樣貼心的服務卻是由政府提供,讓冷冰冰的官僚體系散發一絲絲
> 的暖意,或部A這就是這個四分之一國土在北極圈之內的國家對於「
>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的最佳詮釋。
_________________
I know something of attration
I know something of powers
This car ,ES 300 , I think he knows too .
<font size=-1>[ 這篇文章被編輯過: Skylimit 在 2001-12-02 20:53 ]</font>
科技始終來自人性
-
lijoe
- 高級玩家

- 文章: 707
- 註冊時間: 週三 7月 04, 2001 8:00 am
停電怎麼辦?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你會吃到什麼口味每天都要吃點苦的東西,以免忘記苦味]
~~~~Joeblack~~~~
ICQ:52197090
~~~~Joeblack~~~~
ICQ:52197090
-
Skylimit
- 高級玩家

- 文章: 997
- 註冊時間: 週五 7月 27, 2001 8:00 am
說到芬蘭,你想到什麼?這個四分之一國土在北極圈之內的國家對
> 於「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的最佳詮釋。
>
> 芬蘭的網路
>
> 芬蘭不只超過七成民眾有手機、一百萬人用網路銀行,政府還將一
> 切資料都連上網,公家機關生產力因而每年提升3.5%,民眾的生活
> 也隨著資訊化變得更加便利。說到芬蘭,你想到什麼?諾基亞。賓果
> 。當然芬蘭不只這些,桑拿浴、西貝流士是芬蘭,諾基亞、開放原始
> 碼的作業程式Linux也來自芬蘭,不過總括起來,芬蘭給人最鮮明的印
> 象是無處不在的手機。
>
> 有人說,網路的本質可能是芬蘭式的,這雖然是個比喻,但卻能貼
> 切地描繪網路融入芬蘭人生活的程度。芬蘭超過七成的國民擁有手機
> ,還有讓美國也汗顏的網路普及率,一百萬的芬蘭人使用網路銀行,
> 就人口比例來說傲視全球,讓這個高緯度國家成為全世界對資訊社會
> (InformationSociety)最投入的國家。
>
> 赫爾辛基的虛擬城市計畫是全世界首創,計畫的發起人之一林都立
> (Risto Linturi)去年五月曾經來台參加世界資訊科技大會。他認為,
> 赫爾辛基街頭用大哥大互通消息、隨性喝聚頭的青少年不只是未來無
> 線人生的一瞥,也是芬蘭人集體式記憶的重現,畢竟芬蘭人的遠祖就
> 是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移動」根本就在血脈之中,如何和其他
> 移動中的人連絡更是芬蘭人的本事,只不過,今天的通訊工具已經翻
> 新為無線上網的手機。
>
> 警察用手機開罰單
>
> 那個「在芬蘭機場可以用手機買可口可樂」的傳說早就不是傳說,
> 芬蘭的無線上網程度到底到了哪裡呢?有個關於超速罰單的例子可以
> 給我們一點兒線索。去年八月某個晚上,芬蘭二十六歲的網路新貴捷
> 柯.萊梭拉(JaakkoRytsola)開著他的法拉利Mo-dena360在赫爾辛
> 基的大街上,突然間一個警察出現,攔下他,告他不當駕駛,接下來
> 的動作就是開張罰單。
>
> 在台灣,違規變換車道的罰款是新台幣六百元以上、一千二百元以
> 下,但在芬蘭這個社會福利國度,錢賺得越多、就要對國庫做出更大
> 的貢獻,這點同樣適用在罰金上頭,而且沒有上限,充分實踐「懲罰
> 要能讓人有所警惕」的信念。萊梭拉沒有超速,只被罰相當於十二天
> 所得,警察掏出了手機,按幾下,當場獲得了萊梭拉去年所得的數字
> ,計算出一個數字:罰款三十萬芬蘭幣,相當於四萬四千五百美元,
> 約新台幣一百四十六萬元。
>
> 芬蘭最新的形象就是無處不在的手機,但是在這張新台幣一百四十
> 六萬元的罰單背後,藏著一個全世界各國政府望塵莫及的高度網路化
> 系統,運用這個系統,政府的稅收大量地增加也讓社會正義得以更有
> 效率地伸張。過去十年裡,芬蘭政府致力於把大大小小、一點一滴的
> 公共資訊和服務連上網路,每一輛汽車、每一家公司還有每一件房地
> 產都詳細登記在案,資料的取得只在彈指之間,如今已經是豐收的時
> 候。
>
> 芬蘭政府的上網努力不只減少了公文往返,對國庫的收入更是大有
> 裨益。舉例來說,
>
> 大多數的芬蘭人並不需要自己傷腦筋填寫報稅單。每年,芬蘭的所
> 有雇主必須把所有員工的個人資料以數位化格式送交稅務單位,詳細
> 所得自然是不可少的一項。稅務機關從龐大的資料庫搜尋每個人的保
> 費繳納、持股狀況、房屋、汽車、助學貸款、退休年金所得,然後計
> 算出個人應繳的稅額,再將資料寄回給雇主。於是每年春天報稅的時
> 節,芬蘭人會收到一份由政府單位提出的納稅建議書,詳細列出他們
> 該繳的明細。納稅人依法可以對這份建議書提出質疑,但大多數芬蘭
> 人只是照單繳稅,因為政府的資料庫出錯的可能性比個人的記憶力要
> 低得多。
>
> 芬蘭運用資訊的方式堪稱淋漓盡致。«eCompany»便曾
> 經對比美國和芬蘭兩國政府在土地資料的效率,印證了芬蘭的優越性
> 。當美國人想要調黎g地資料,免不了要到政府機關,填寫了複寫紙
> 形式的申請單,然後等候職員幫你調墾Y影片,找出你要的資料。如
> 果你在芬蘭要做同樣一件事情,只需上網(隨時隨地),連上政府的
> 地理資訊(GeographicInformation)網站,點幾下滑鼠,一切搞定
> ,而且,你得到的不只是某棟房屋的成交價以及抵押借款的狀況,還
> 可以得到房屋坐落同一個區域的房價水準,連地底下的電纜和管線位
> 置都可以查得清清楚楚。
>
> 搬家通知上網搞定
>
> 搬家經驗對於釵h人來說都很糟糕,把身家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
> 地方只是其中一個較為凸顯的環節,看不到的是得不厭其煩地告知重
> 要連絡對象你的新地址,麻煩的程度會讓你好一陣子不敢搬家,包括
> 要通知電信公司把手機帳單寄到新地址、通知銀行把信用卡帳單改寄
> 新址,更不用說你得到戶政事務所遷移戶口、通知監理單位不要再把
> 汽車牌照稅、燃料稅寄到舊地址。但在芬蘭,你可以避開這些痛苦過
> 程。
>
> 馬提拉(AulisMattila)去年夏天搬家。他連上芬蘭政府國家人口
> 登記網站的「遷徙通知」網頁,輸入身分證字號和地址變更內容,幾
> 秒鐘之後,所有需要知道馬提拉新行蹤的人都知道他搬家了,包括各
> 個政府單位還有公用事業單位,他有開戶的銀行也都收到了通知。
>
> 這個政府網絡的效率有多高呢?馬提拉回憶起搬家後沒有幾天,他
> 重回原本居住的城市,到銀行辦點事情,行員對他說:「嗯,我看到
> 你搬家了。」不過,芬蘭人並不常上銀行,芬蘭最大的電話公司桑諾
> 拉(Sonera)的資料顯示,由於芬蘭人習慣用信用卡、簽帳卡、提款
> 卡和網路銀行,芬蘭人均持有的現金在全球是最少的,釵h人根本想
> 不起上次走進銀行是什麼時候。
>
> 聽起來有點兒可怕,讓你聯想到歐威爾在«一九八四»
> 描寫的老大哥?但是芬蘭人從光明面看待這件事情,或閉O芬蘭人認
> 真把人當人來看待,始終相信「科技來自於人性」,科技是要做人的
> 好僕人、而不是壞主人,從不把科技用在監控自己人上頭。
>
> 至少,現在芬蘭人發現,他們花在上「衙門」和官僚打交道的時間
> 越來越少。十年前,每年到中央登記局(CentralRegistry)登記地
> 址變更、申請退休金給付還有身分證遺失補發的芬蘭人達到七百萬人
> 次,現在這個單位一年只會見到五十萬人上門。芬蘭政府無須像從前
> 雇用那麼多的行政人員來處理,網路就可以搞定的事情,而且公家機
> 關的生產力每年提升達3.5%。
>
> 如果這樣的效率還無法讓你驚艷,芬蘭人口五百一十六萬(二○○
> ○年數據),不到台灣四分之一,但是國土廣達三十三萬餘平方公里
> ,相當於台灣的十倍大,芬蘭舉行全國性選舉選務機關可以在投票結
> 束後不到一個小時內完成開票。
>
> 這樣精密的系統到底還有多大的用武之地?芬蘭政府就像剛剛練成
> 乾坤大挪移的張無忌,還在積極探測自己的能量。
>
> 舉個例子來說,政府單位正在研擬一個降雪量通報系統。這個系統
> 動用的資源不大,但是政府認為這會有很好的公關效果,堪稱惠而不
> 費。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構想呢?芬蘭人雖然是全歐洲擁抱科技生活最
> 徹底的國民,但是芬蘭人愛好自然的內蘊卻從未改變,週末假期逸入
> 茂密的森林湖泊間是他們的最愛,釵h芬蘭人都擁有一個森林深處的
> 夏日休閒小木屋。小木屋的主人可以上網將小木屋的確切位置登入,
> 一旦那個地區的降雪量達到某個設定的程度,政府就會寄一封電子郵
> 件,建議屋主清理小木屋的屋頂。
>
> 這樣貼心的服務卻是由政府提供,讓冷冰冰的官僚體系散發一絲絲
> 的暖意,或部A這就是這個四分之一國土在北極圈之內的國家對於「
>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的最佳詮釋。
_________________
I know something of attration
I know something of powers
This car ,ES 300 , I think he knows too .
<font size=-1>[ 這篇文章被編輯過: Skylimit 在 2001-12-02 20:53 ]</font>
> 於「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的最佳詮釋。
>
> 芬蘭的網路
>
> 芬蘭不只超過七成民眾有手機、一百萬人用網路銀行,政府還將一
> 切資料都連上網,公家機關生產力因而每年提升3.5%,民眾的生活
> 也隨著資訊化變得更加便利。說到芬蘭,你想到什麼?諾基亞。賓果
> 。當然芬蘭不只這些,桑拿浴、西貝流士是芬蘭,諾基亞、開放原始
> 碼的作業程式Linux也來自芬蘭,不過總括起來,芬蘭給人最鮮明的印
> 象是無處不在的手機。
>
> 有人說,網路的本質可能是芬蘭式的,這雖然是個比喻,但卻能貼
> 切地描繪網路融入芬蘭人生活的程度。芬蘭超過七成的國民擁有手機
> ,還有讓美國也汗顏的網路普及率,一百萬的芬蘭人使用網路銀行,
> 就人口比例來說傲視全球,讓這個高緯度國家成為全世界對資訊社會
> (InformationSociety)最投入的國家。
>
> 赫爾辛基的虛擬城市計畫是全世界首創,計畫的發起人之一林都立
> (Risto Linturi)去年五月曾經來台參加世界資訊科技大會。他認為,
> 赫爾辛基街頭用大哥大互通消息、隨性喝聚頭的青少年不只是未來無
> 線人生的一瞥,也是芬蘭人集體式記憶的重現,畢竟芬蘭人的遠祖就
> 是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移動」根本就在血脈之中,如何和其他
> 移動中的人連絡更是芬蘭人的本事,只不過,今天的通訊工具已經翻
> 新為無線上網的手機。
>
> 警察用手機開罰單
>
> 那個「在芬蘭機場可以用手機買可口可樂」的傳說早就不是傳說,
> 芬蘭的無線上網程度到底到了哪裡呢?有個關於超速罰單的例子可以
> 給我們一點兒線索。去年八月某個晚上,芬蘭二十六歲的網路新貴捷
> 柯.萊梭拉(JaakkoRytsola)開著他的法拉利Mo-dena360在赫爾辛
> 基的大街上,突然間一個警察出現,攔下他,告他不當駕駛,接下來
> 的動作就是開張罰單。
>
> 在台灣,違規變換車道的罰款是新台幣六百元以上、一千二百元以
> 下,但在芬蘭這個社會福利國度,錢賺得越多、就要對國庫做出更大
> 的貢獻,這點同樣適用在罰金上頭,而且沒有上限,充分實踐「懲罰
> 要能讓人有所警惕」的信念。萊梭拉沒有超速,只被罰相當於十二天
> 所得,警察掏出了手機,按幾下,當場獲得了萊梭拉去年所得的數字
> ,計算出一個數字:罰款三十萬芬蘭幣,相當於四萬四千五百美元,
> 約新台幣一百四十六萬元。
>
> 芬蘭最新的形象就是無處不在的手機,但是在這張新台幣一百四十
> 六萬元的罰單背後,藏著一個全世界各國政府望塵莫及的高度網路化
> 系統,運用這個系統,政府的稅收大量地增加也讓社會正義得以更有
> 效率地伸張。過去十年裡,芬蘭政府致力於把大大小小、一點一滴的
> 公共資訊和服務連上網路,每一輛汽車、每一家公司還有每一件房地
> 產都詳細登記在案,資料的取得只在彈指之間,如今已經是豐收的時
> 候。
>
> 芬蘭政府的上網努力不只減少了公文往返,對國庫的收入更是大有
> 裨益。舉例來說,
>
> 大多數的芬蘭人並不需要自己傷腦筋填寫報稅單。每年,芬蘭的所
> 有雇主必須把所有員工的個人資料以數位化格式送交稅務單位,詳細
> 所得自然是不可少的一項。稅務機關從龐大的資料庫搜尋每個人的保
> 費繳納、持股狀況、房屋、汽車、助學貸款、退休年金所得,然後計
> 算出個人應繳的稅額,再將資料寄回給雇主。於是每年春天報稅的時
> 節,芬蘭人會收到一份由政府單位提出的納稅建議書,詳細列出他們
> 該繳的明細。納稅人依法可以對這份建議書提出質疑,但大多數芬蘭
> 人只是照單繳稅,因為政府的資料庫出錯的可能性比個人的記憶力要
> 低得多。
>
> 芬蘭運用資訊的方式堪稱淋漓盡致。«eCompany»便曾
> 經對比美國和芬蘭兩國政府在土地資料的效率,印證了芬蘭的優越性
> 。當美國人想要調黎g地資料,免不了要到政府機關,填寫了複寫紙
> 形式的申請單,然後等候職員幫你調墾Y影片,找出你要的資料。如
> 果你在芬蘭要做同樣一件事情,只需上網(隨時隨地),連上政府的
> 地理資訊(GeographicInformation)網站,點幾下滑鼠,一切搞定
> ,而且,你得到的不只是某棟房屋的成交價以及抵押借款的狀況,還
> 可以得到房屋坐落同一個區域的房價水準,連地底下的電纜和管線位
> 置都可以查得清清楚楚。
>
> 搬家通知上網搞定
>
> 搬家經驗對於釵h人來說都很糟糕,把身家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
> 地方只是其中一個較為凸顯的環節,看不到的是得不厭其煩地告知重
> 要連絡對象你的新地址,麻煩的程度會讓你好一陣子不敢搬家,包括
> 要通知電信公司把手機帳單寄到新地址、通知銀行把信用卡帳單改寄
> 新址,更不用說你得到戶政事務所遷移戶口、通知監理單位不要再把
> 汽車牌照稅、燃料稅寄到舊地址。但在芬蘭,你可以避開這些痛苦過
> 程。
>
> 馬提拉(AulisMattila)去年夏天搬家。他連上芬蘭政府國家人口
> 登記網站的「遷徙通知」網頁,輸入身分證字號和地址變更內容,幾
> 秒鐘之後,所有需要知道馬提拉新行蹤的人都知道他搬家了,包括各
> 個政府單位還有公用事業單位,他有開戶的銀行也都收到了通知。
>
> 這個政府網絡的效率有多高呢?馬提拉回憶起搬家後沒有幾天,他
> 重回原本居住的城市,到銀行辦點事情,行員對他說:「嗯,我看到
> 你搬家了。」不過,芬蘭人並不常上銀行,芬蘭最大的電話公司桑諾
> 拉(Sonera)的資料顯示,由於芬蘭人習慣用信用卡、簽帳卡、提款
> 卡和網路銀行,芬蘭人均持有的現金在全球是最少的,釵h人根本想
> 不起上次走進銀行是什麼時候。
>
> 聽起來有點兒可怕,讓你聯想到歐威爾在«一九八四»
> 描寫的老大哥?但是芬蘭人從光明面看待這件事情,或閉O芬蘭人認
> 真把人當人來看待,始終相信「科技來自於人性」,科技是要做人的
> 好僕人、而不是壞主人,從不把科技用在監控自己人上頭。
>
> 至少,現在芬蘭人發現,他們花在上「衙門」和官僚打交道的時間
> 越來越少。十年前,每年到中央登記局(CentralRegistry)登記地
> 址變更、申請退休金給付還有身分證遺失補發的芬蘭人達到七百萬人
> 次,現在這個單位一年只會見到五十萬人上門。芬蘭政府無須像從前
> 雇用那麼多的行政人員來處理,網路就可以搞定的事情,而且公家機
> 關的生產力每年提升達3.5%。
>
> 如果這樣的效率還無法讓你驚艷,芬蘭人口五百一十六萬(二○○
> ○年數據),不到台灣四分之一,但是國土廣達三十三萬餘平方公里
> ,相當於台灣的十倍大,芬蘭舉行全國性選舉選務機關可以在投票結
> 束後不到一個小時內完成開票。
>
> 這樣精密的系統到底還有多大的用武之地?芬蘭政府就像剛剛練成
> 乾坤大挪移的張無忌,還在積極探測自己的能量。
>
> 舉個例子來說,政府單位正在研擬一個降雪量通報系統。這個系統
> 動用的資源不大,但是政府認為這會有很好的公關效果,堪稱惠而不
> 費。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構想呢?芬蘭人雖然是全歐洲擁抱科技生活最
> 徹底的國民,但是芬蘭人愛好自然的內蘊卻從未改變,週末假期逸入
> 茂密的森林湖泊間是他們的最愛,釵h芬蘭人都擁有一個森林深處的
> 夏日休閒小木屋。小木屋的主人可以上網將小木屋的確切位置登入,
> 一旦那個地區的降雪量達到某個設定的程度,政府就會寄一封電子郵
> 件,建議屋主清理小木屋的屋頂。
>
> 這樣貼心的服務卻是由政府提供,讓冷冰冰的官僚體系散發一絲絲
> 的暖意,或部A這就是這個四分之一國土在北極圈之內的國家對於「
>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的最佳詮釋。
_________________
I know something of attration
I know something of powers
This car ,ES 300 , I think he knows too .
<font size=-1>[ 這篇文章被編輯過: Skylimit 在 2001-12-02 20:53 ]</font>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5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