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集解如淳曰:“幣,錢也。以私錢淆亂天下錢也。”
注 集解如淳曰:“鹵,抄掠也。宗廟在郡縣之物,皆為御物。”正義顏師古曰:
“御物,宗廟之服器也。”
注 正義置,放釋也。
初,吳王之度淮,與楚王遂西敗棘壁, 乘勝前,銳甚。樑孝王恐,遣六將軍擊吳,
又敗樑兩將,士卒皆還走樑。樑數使使報條侯求救,條侯不許。又使使惡條侯於上,上
使人告條侯救樑,復守便宜不行。樑使韓安國及楚死事相弟張羽為將軍, 乃得頗敗吳
兵。吳兵欲西,樑城守堅,不敢西,即走條侯軍,會下邑。 欲戰,條侯壁,不肯戰。
吳糧絕,卒飢,數挑戰,遂夜畫條侯壁,驚東南。條侯使備西北,果從西北入。吳大敗,
士卒多飢死,乃畔散。於是吳王乃與其麾下壯士數千人夜亡去,度江走丹徒,保東越。
東越兵可萬余人,乃使人收聚亡卒。漢使人以利啖東越, 東越即 吳王,吳王出勞
軍,即使人蔜殺吳王, 盛其頭, 馳傳以聞。吳王子子華、子駒亡走閩越。吳王之□
其軍亡也,軍遂潰,往往稍降太尉、樑軍。楚王戊軍敗,自殺。
注 正義在宋州寧陵縣西南七十裡。
注 集解徐廣曰:“楚相張尚諫王而死。”正義按:羽,尚弟也。
注 集解徐廣曰:“屬樑國。”正義宋州碭山縣,本漢下邑縣。
注 正義東越傳雲:“獨東甌受漢之購,殺吳王。”丹徒,潤州也。東甌即東越也。
東越將兵從吳在丹徒也。
注 集解韋昭曰:“啖音徒覽反。”
注 集解孟康曰:“方言‘戟謂之蔜’。”索隱蔜音七江反。謂以戈刺殺之。
鄒氏又音舂。亦音“從容”之“從”,謂撞殺之也。
注 集解吳地記曰:“吳王 葬武進縣南,地名相唐。”索隱張勃雲“吳王 葬丹
徒縣南,其地名相唐”。今注本雲“武進縣”,恐錯也。正義括地志雲:“漢吳王 ?
在潤州丹徒縣東練壁聚北,今入於江。吳錄雲丹徒有吳王?,在縣北,其處名為相唐。”
三王之圍齊臨?也,三月不能下。漢兵至,膠西、膠東、?川王各引兵歸。膠西王
乃袒跣,席
史記卷一百六 吳王 列傳 第四十六
-
peter_zhong
- 究級玩家

- 文章: 7719
-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19, 2001 8:00 am
-
peter_zhong
- 究級玩家

- 文章: 7719
-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19, 2001 8:00 am
注 集解張晏曰:“喻人君不當見盡下之私。”索隱案:此語見韓子及文子。
韋昭曰“知臣下陰私,使憂患生變,為不祥。故當赦宥,使自新也”。
注 索隱按:吳國有鑄錢煮鹽之利,故百姓不別徭賦也。
注 集解漢書音義曰:“以當為更卒,出錢三百文,謂之‘過更’。自行為卒,謂
之‘踐更’。吳王欲得民心,為卒者顧其庸,隨時月與平賈,如漢桓、靈時有所興作,
以少府錢借民比也。”索隱案:漢律,卒更有三,踐更、居更、過更也。此言踐更輒與
平賈者,謂為踐更合自出錢,今王欲得人心。乃與平賈,官讎之也。正義踐更,若今唱
更、行更者也,言民自著卒。更有三品:有卒更,有踐更,有過更C古者正卒無常人,
皆當迭為之,是為卒更。貧者欲顧更錢者,次直者出錢顧之,月二千,是為踐更。天下
人皆直戍邊三月,亦各為更,律所謂繇戍也。雖丞相子亦在戍邊之調,不可人人自行三
月戍,又行者出錢三百入官,官給戍者,是為過更。此漢初因秦法而行之,後改為?,
乃戍邊一歲。
注 集解徐廣曰:“訟音鬆。”蹯按:如淳曰“訟,公也”。正義訟音容。言其兼
容禁止不與也。
注 正義言四十余年者,太史公盡言吳王一代行事也。漢書作“三十余年”,而班
固見其語在孝文之代,乃減十年,是班固不曉其理也。
□錯為太子家令,得幸太子,數從容言吳過可削。數上書說孝文帝,文帝寬,不忍
罰,以此吳日益橫。及孝景帝□位,錯為御史大夫,說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
少,諸子弱,大封同姓,故王闒子悼惠王王齊七十余城,庶弟元王王楚四十余城,兄子
王吳五十余城:封三庶闒,分天下半。今吳王前有太子之?,詐稱病不朝,於古法當
誅,文帝弗忍,因賜幾杖。德至厚,當改過自新。乃益驕溢,□山 鑄錢,煮海水為鹽,
誘天下亡人,謀作亂。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反遲,
禍大。”三年冬,楚王朝,□錯因言楚王戊往年為薄太後服,私奸服舍, 請誅之。詔
赦,罰削東海郡。因削吳之豫章郡、會稽郡。及前二年趙王有罪,削其河閑郡。 膠西
王
韋昭曰“知臣下陰私,使憂患生變,為不祥。故當赦宥,使自新也”。
注 索隱按:吳國有鑄錢煮鹽之利,故百姓不別徭賦也。
注 集解漢書音義曰:“以當為更卒,出錢三百文,謂之‘過更’。自行為卒,謂
之‘踐更’。吳王欲得民心,為卒者顧其庸,隨時月與平賈,如漢桓、靈時有所興作,
以少府錢借民比也。”索隱案:漢律,卒更有三,踐更、居更、過更也。此言踐更輒與
平賈者,謂為踐更合自出錢,今王欲得人心。乃與平賈,官讎之也。正義踐更,若今唱
更、行更者也,言民自著卒。更有三品:有卒更,有踐更,有過更C古者正卒無常人,
皆當迭為之,是為卒更。貧者欲顧更錢者,次直者出錢顧之,月二千,是為踐更。天下
人皆直戍邊三月,亦各為更,律所謂繇戍也。雖丞相子亦在戍邊之調,不可人人自行三
月戍,又行者出錢三百入官,官給戍者,是為過更。此漢初因秦法而行之,後改為?,
乃戍邊一歲。
注 集解徐廣曰:“訟音鬆。”蹯按:如淳曰“訟,公也”。正義訟音容。言其兼
容禁止不與也。
注 正義言四十余年者,太史公盡言吳王一代行事也。漢書作“三十余年”,而班
固見其語在孝文之代,乃減十年,是班固不曉其理也。
□錯為太子家令,得幸太子,數從容言吳過可削。數上書說孝文帝,文帝寬,不忍
罰,以此吳日益橫。及孝景帝□位,錯為御史大夫,說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
少,諸子弱,大封同姓,故王闒子悼惠王王齊七十余城,庶弟元王王楚四十余城,兄子
王吳五十余城:封三庶闒,分天下半。今吳王前有太子之?,詐稱病不朝,於古法當
誅,文帝弗忍,因賜幾杖。德至厚,當改過自新。乃益驕溢,□山 鑄錢,煮海水為鹽,
誘天下亡人,謀作亂。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反遲,
禍大。”三年冬,楚王朝,□錯因言楚王戊往年為薄太後服,私奸服舍, 請誅之。詔
赦,罰削東海郡。因削吳之豫章郡、會稽郡。及前二年趙王有罪,削其河閑郡。 膠西
王
まつざか だいすけ-
peter_zhong
- 究級玩家

- 文章: 7719
-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19, 2001 8:00 am
史記卷一百六 吳王 列傳 第四十六
吳王 者,高帝兄劉仲之子也。 高帝已定天下七年,立劉仲為代王。
而匈奴攻代,劉仲不能堅守,□國亡,閑行 走雒陽,自歸天子。天子為骨肉故,
不忍致法,廢以為合陽侯。 高帝十一年秋,淮南王英布反,東並荊地,劫其國兵,西
度淮,擊楚,高帝自將往誅之。劉仲子沛侯 年二十,有氣力,以騎將從破布軍蘄西,
會埋, 布走。荊王劉賈為布所殺,無後。上患吳妳會稽輕悍,無壯王以填之, 諸子
少,乃立 於沛為吳王, 王三郡五十三城。已拜受印,高帝召 相之,謂曰:“若狀
有反相。”心獨悔,業已拜,因拊其背, 告曰:“漢後五十年東南有亂者,豈若邪?
然天下同姓為一家也,慎無反!” 頓首曰:“不敢。”
注 索隱案:澎 字也,音披位反。
注 集解徐廣曰:“仲名喜。”
注 索隱謂獨行從他道逃走。閑音紀閑反。
注 索隱地理志馮翊縣名,在合水之陽。音合。正義合陽故城在同州河西縣南三十
裡。
注 索隱地名也。在蘄縣之西。會音古兌反。埋音錘。
注 索隱填音鎮。
注 集解徐廣曰:“十二年十月辛醜。”
注 索隱拊音撫。
注 集解徐廣曰:“漢元年至景帝三年反,五十有三年。”蹯案:應劭曰“克期五
十,佔者所知。若秦始皇東巡以厭氣,後劉項起東南,疑當如此耳”。如淳曰“度其貯
積足用為難,又吳楚世不賓服”。索隱案:應氏之意,以後五十年東南有亂,本是佔氣
者所說,高祖素聞此說,自以前難未弭,恐後災更生,故說此言,更以戒 。如淳之說,
亦合事理。
會孝惠、高後時,天下初定,郡國諸侯各務自拊循其民。吳有豫章郡銅山, 則
招致天下亡命者*(益)*[盜]鑄錢,煮海水為鹽,以故無賦,國用富饒。
注 集解韋昭曰:“今故鄣。”索隱案:鄣郡後改曰故鄣。或稱“豫章”為衍字也。
正義括地志雲:“秦兼天下,以為鄣郡,今湖州長城縣西南八十裡故章城是也。”銅山,
今宣州及潤州句容縣有,並屬章也。
注 集解如淳曰:“鑄錢煮鹽,收其利以足國用,故無賦於民。”正義按:既盜鑄
錢,何以收其利足國之用?吳國之民又何得無賦?如說非也。言吳國山既出銅,民多盜
鑄錢,及煮海水為鹽,以山海之利不賦之,故言無賦也。其民無賦,國用乃富饒也。
孝文時,吳太子入見, 得侍皇太子飲博。吳太子師傅皆楚人,輕悍,又素驕,博,
爭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吳太子,殺之。 於是遣其喪歸葬。
至吳,吳王慍 曰:“天下同宗,死長安□葬長安,何必來葬為!”復遣喪之長安
葬。吳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禮,稱病不朝。京師知其以子故稱病不朝,驗問實不病,諸吳
使來,輒系責治之。吳王恐,為謀滋甚。及後使人為秋請, 上復責問吳使者,使者對
曰:“王實不病,漢系治使者數輩,以故遂稱病。且夫‘察見淵中魚,不祥’。 今王
始詐病,及覺,見責急,癒益閉,恐上誅之,計乃無聊。唯上□之而與更始。”於是天
子乃赦吳使者歸之,而賜吳王幾杖,老,不朝。吳得釋其罪,謀亦益解。然其居國以銅
鹽故,百姓無賦。 卒踐更,輒與平賈。 歲時存問茂材,賞賜閭裡。佗郡國吏欲來捕
亡人者,訟共禁弗予。 如此者四十余年, 以故能使其?。
注 索隱姚氏案:楚漢春秋雲“吳太子名賢,字德明”。
注 索隱提音啼,又音底,又音弟。
注 正義於問反,怨也。
注 集解應劭曰:“冬當斷獄,秋先請擇其輕重也。”孟康曰:“律,春曰朝,秋
曰請,如古諸侯朝聘也。”如淳曰:“ 不得行,使人代己致請禮也。”索隱音淨。孟
說是也。應劭所雲斷獄先請,不知何憑。如淳雲代己致請,亦是臆說。且文雲“使人為
秋請”,謂使人為此秋請之禮也。
而匈奴攻代,劉仲不能堅守,□國亡,閑行 走雒陽,自歸天子。天子為骨肉故,
不忍致法,廢以為合陽侯。 高帝十一年秋,淮南王英布反,東並荊地,劫其國兵,西
度淮,擊楚,高帝自將往誅之。劉仲子沛侯 年二十,有氣力,以騎將從破布軍蘄西,
會埋, 布走。荊王劉賈為布所殺,無後。上患吳妳會稽輕悍,無壯王以填之, 諸子
少,乃立 於沛為吳王, 王三郡五十三城。已拜受印,高帝召 相之,謂曰:“若狀
有反相。”心獨悔,業已拜,因拊其背, 告曰:“漢後五十年東南有亂者,豈若邪?
然天下同姓為一家也,慎無反!” 頓首曰:“不敢。”
注 索隱案:澎 字也,音披位反。
注 集解徐廣曰:“仲名喜。”
注 索隱謂獨行從他道逃走。閑音紀閑反。
注 索隱地理志馮翊縣名,在合水之陽。音合。正義合陽故城在同州河西縣南三十
裡。
注 索隱地名也。在蘄縣之西。會音古兌反。埋音錘。
注 索隱填音鎮。
注 集解徐廣曰:“十二年十月辛醜。”
注 索隱拊音撫。
注 集解徐廣曰:“漢元年至景帝三年反,五十有三年。”蹯案:應劭曰“克期五
十,佔者所知。若秦始皇東巡以厭氣,後劉項起東南,疑當如此耳”。如淳曰“度其貯
積足用為難,又吳楚世不賓服”。索隱案:應氏之意,以後五十年東南有亂,本是佔氣
者所說,高祖素聞此說,自以前難未弭,恐後災更生,故說此言,更以戒 。如淳之說,
亦合事理。
會孝惠、高後時,天下初定,郡國諸侯各務自拊循其民。吳有豫章郡銅山, 則
招致天下亡命者*(益)*[盜]鑄錢,煮海水為鹽,以故無賦,國用富饒。
注 集解韋昭曰:“今故鄣。”索隱案:鄣郡後改曰故鄣。或稱“豫章”為衍字也。
正義括地志雲:“秦兼天下,以為鄣郡,今湖州長城縣西南八十裡故章城是也。”銅山,
今宣州及潤州句容縣有,並屬章也。
注 集解如淳曰:“鑄錢煮鹽,收其利以足國用,故無賦於民。”正義按:既盜鑄
錢,何以收其利足國之用?吳國之民又何得無賦?如說非也。言吳國山既出銅,民多盜
鑄錢,及煮海水為鹽,以山海之利不賦之,故言無賦也。其民無賦,國用乃富饒也。
孝文時,吳太子入見, 得侍皇太子飲博。吳太子師傅皆楚人,輕悍,又素驕,博,
爭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吳太子,殺之。 於是遣其喪歸葬。
至吳,吳王慍 曰:“天下同宗,死長安□葬長安,何必來葬為!”復遣喪之長安
葬。吳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禮,稱病不朝。京師知其以子故稱病不朝,驗問實不病,諸吳
使來,輒系責治之。吳王恐,為謀滋甚。及後使人為秋請, 上復責問吳使者,使者對
曰:“王實不病,漢系治使者數輩,以故遂稱病。且夫‘察見淵中魚,不祥’。 今王
始詐病,及覺,見責急,癒益閉,恐上誅之,計乃無聊。唯上□之而與更始。”於是天
子乃赦吳使者歸之,而賜吳王幾杖,老,不朝。吳得釋其罪,謀亦益解。然其居國以銅
鹽故,百姓無賦。 卒踐更,輒與平賈。 歲時存問茂材,賞賜閭裡。佗郡國吏欲來捕
亡人者,訟共禁弗予。 如此者四十余年, 以故能使其?。
注 索隱姚氏案:楚漢春秋雲“吳太子名賢,字德明”。
注 索隱提音啼,又音底,又音弟。
注 正義於問反,怨也。
注 集解應劭曰:“冬當斷獄,秋先請擇其輕重也。”孟康曰:“律,春曰朝,秋
曰請,如古諸侯朝聘也。”如淳曰:“ 不得行,使人代己致請禮也。”索隱音淨。孟
說是也。應劭所雲斷獄先請,不知何憑。如淳雲代己致請,亦是臆說。且文雲“使人為
秋請”,謂使人為此秋請之禮也。
まつざか だいすけ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3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