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同篇亡意亦捐燕□世東遊於齊乎,如果依照索隱妳正義的解釋,“亡意”下應當
用逗號。其實“亡意”*(或“無意”)*妳“亡其”*(或“無其”)*妳“意亦”妳“抑亦”
等都是轉語詞,司馬貞等望文生訓,顯然錯誤,我們標點作亡意亦捐燕□世,東遊於齊
乎?又如袁盎□錯列傳乃以刀決張道從醉卒直隧出,集解引如淳曰“決開當所從亡者之
道”,是讀“道”為“道路”之“道”,上屬為句。王念孫說:“道讀曰導,下屬為句。
母G’當在‘直’字上,‘醉卒隧’三字連讀,‘直出’兩字連讀。醉卒隧者,當醉卒
之道也。謂決開軍帳,導之從醉卒道直出也。”我們據王念孫的說法,標點作乃以刀決
張,道從醉卒*(直)*隧*[直]*出。又如扁鵲倉公列傳臣意家貧欲為人治病誠恐吏以除拘
臣意也故移名數左右不修家生出行遊國中,正義以“故移名數左右”為句,解釋作“以
名籍屬左右之人”其實本傳開頭說“為人治病,決死生多驗,然左右遊行諸侯,不以家
為家”,可見這裡的“左右”二字也應該下屬為句。所以我們不採取正義的說法,標點
作 Ui臣意家貧,欲為人治病,誠恐吏以除拘臣意也,故移名數,左右不修家生,出行遊
國中。
又如匈奴列傳讚以便偏指不參彼己將率席中國廣大氣奮,集解引詩雲“彼己之子”,
司馬貞又誤解這一段意思,說“彼己者猶詩人議詞雲‘彼己之子’是也。將率則指樊噲
妳燱妳霍等也”。他把“彼己”同“將率”連起來讀。其實“彼己”應上屬為句,不參
彼己猶言不能知彼知己,司馬貞誤解文意,失其句讀。我們點作以便偏指,不參彼己。
又如貨殖列傳及秦文孝繆居雍隙隴蜀之貨物而多賈,集解妳索隱都以為“居雍隙”連讀,
近人朱師轍說:“‘隙’當屬下讀。‘隙’借為‘卻’,儀禮士昏禮‘啟會卻於敦’,
疏‘仰也,謂仰於地也’。隙隴蜀之貨物謂仰賴隴蜀之貨物。或謂隙,閑也。謂通隴蜀
之貨物。”(史記補注)無論“隙借為卻”也好,“隙,閑也”也好,“隙”字當屬下讀
是無疑的,所以我們標點作及秦文妳*(孝)*[德]妳繆居雍,隙隴蜀之貨物而多賈。
二妳有些文句可以這樣讀也可以那樣讀,我們擇善而從。也有一向都這樣讀而我們
卻認為應該那樣讀的,就照我們的意思標點。例如夏本紀冀州既載壺口治樑及岐,一向
都以“冀州既載”為句,我們採用陳仁錫的意見,標點作冀州:既載壺口,治樑及岐。
又如項羽本紀項氏世世將家有名於楚今欲舉大事將非其人不可,漢書項籍傳顏師古注
“言以不材之人為將,不可求勝也”。劉敞說“言欲舉大事,為將者非此人不可”。依
顏說,“將非其人”下應用逗號,依劉說,“將非其人不可”應連讀。王先謙漢書補注
認為‘其’不訓‘此’,顏說為優”。我們就點作今欲舉大事,將非其人,不可。又如
吳太伯世家大而寬儉而易行以德輔此則盟主也,左傳“寬”作“婉”,“儉”作“險”,
“盟”作“明”。一向“儉而易行”連讀,我們認為“大而寬”,“儉而易”,相對成
文,“行”字當屬下讀,“行以德輔”為句。行以德輔猶言以德輔行。“此則”連讀,
例如“此則寡人之罪也”,“此則滑厘所不識也”(均見孟子)。意思是說“如能以德輔
行,那就是明主了”。所以我們打破傳統的讀法,點作大而寬,儉而易,行以德輔,此
則盟主也。又如商君列傳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一般都以
“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斷句,“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斷句,乍一看似乎並無
錯誤,細加推考就覺得不對了。差次猶等級,“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語意重復。
並且“明尊卑爵秩等級”是一回事,“各以差次名田宅”又是一回事。各以等級佔有土
地,即所謂“差次名田”,是商君新法令中最重要的一條。各以差次名田宅猶言各以等
級佔有田宅,史公特變文以避復而已。所以資治通鑒刪“以家次”三字,作“明尊卑爵
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因此,我們點作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
宅,臣妾衣服以家次。又同篇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南門,歷
來都誤讀“已”為“己”,以“不信己”連讀。其實“恐民之不信己”是講不通的。試
問是秦孝公怕人民不相信自己呢,還是商鞅怕人民不相信自己呢?“已乃”當連讀,古
人自有這樣的復語,例如周本紀“武王已乃復出軍”。通鑒刪“已”字,作“令既具,
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南門”,更足以証明不能讀為“恐民之不信
己”。所以我們點作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南門。又如
張釋之馮唐列傳虎圈嗇夫從旁代尉對上所問禽獸簿甚悉欲以觀其能口對響應無窮者,一
向多以“欲以觀其能”為句,“口對響應無窮者”為句。近人楊樹達以為這兒的“觀”
字跟國語“先王耀德不觀兵”的“觀”字相同,含有顯示或夸耀的意思。我們就點作虎
圈嗇夫從旁代尉對上所問禽獸簿甚悉,欲以觀其能口對響應無窮者。
三妳有些文句有省略。例如秦始皇本紀“樂遂斬燱令直將吏入行射郎宦者大驚或走
或格”,應作“樂遂斬燱令,直將吏入,行射郎宦者,郎宦者大驚,或走或格”,省
“郎宦者”三字。高祖本紀“聞聲爭開門而待足下通行無所累”,應作“聞聲爭開門而
待足下,足下通行無所累”,省“足下”二字。晉世家“及期而往復見申生告之曰”,
應作“及期而往,復見申生,申生告之曰”,省“申生”二字。
田單列傳“所過城邑皆畔燕而歸田單兵日益多”,應作“所過城邑皆畔燕而歸田單,
田單兵日益多”,省“田單”二字。吳王 列傳“吾據滎陽以東無足憂者”,應作“吾
據滎陽,滎陽以東無足憂者”,省“滎陽”二字。這類省略句的點法不能太機械,前三
條我們是這樣點的:
樂遂斬燱令,直將吏入,畾g,郎宦者大驚,或走或格。聞聲爭開門而待,足下通
行無所累。及期而往,復見,申生告之曰。但後面兩條的點法又是一種式樣了:所過城
邑皆畔燕而歸田單,兵日益多。吾據滎陽,以東無足憂者。
因為如果也照上面三條的點法,“田單”二字應屬下讀,那麼“畔燕而歸”的“歸”
字就無所屬了。“滎陽”二字如果下屬為句,那麼上面“吾據”二字就落空了。
四妳有的文句究竟應該怎麼樣讀,聚訟未決,我們只好根據舊注斷句。有的文句本
來有脫誤,我們也只好勉強標點。例如五帝本紀 Ui時播百谷草木淳化鳥獸虫蛾旁羅日月
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勞勤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在並列的許多名詞上分別冠以“時播”
妳“淳化”妳“旁羅”妳“勞勤”“節用”等動詞,就前後文語氣看,“水波”也該是
個動詞,應點作“水波土石金玉”,但“水波”究竟不是個動詞,這樣斷句講不通。這
段文字採自大戴記五帝德篇,今本大戴記“水波”作“極畋”,“極畋”是什麻意思也
難懂,只好勉強點作 Ui時播百谷草木,淳化鳥獸虫蛾,旁羅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勞
勤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
又如秦始皇本紀將軍壁死卒屯留蒲
史記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 第七十
-
peter_zhong
- 究級玩家

- 文章: 7719
-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19, 2001 8:00 am
*五世之宗。*慈惠愛親曰孝。*周愛族親。*秉德不回曰孝。*順於德而不違。*協時
肇享曰孝。*協合肇始。*執心克莊曰齊。*能自嚴。*資輔共就曰齊。*資輔佐而共成。*
甄心動懼曰頃。*甄精。*敏以敬慎曰頃。*疾於所慎敬。*柔德安?曰靖。*成?使安。*
恭己鮮言曰靖。*恭己正身,少言而中。*寬樂令終曰靖。*性寬樂義,以善自終。*威德
剛武曰圉。*御亂患。*彌年壽考曰胡。*久也。*保民耆艾曰胡。*六十曰耆,七十曰艾。
*追補前過曰剛。*勤善以補過。*猛以剛果曰威。*猛則少寬。果,敢行。*猛以強果曰威。
*強甚於剛。*強義執正曰威。*問正言無邪。*治典不殺曰祁。*秉常不衰。*大慮行節曰
考。*言成其節。*治民克盡曰使。*克盡無恩惠。*好和不爭曰安。*生而少斷。*道德純
一曰思。*道大而德一。*大省兆民曰思。*大親民而不殺。*外內思索曰思。*言求善。*
追悔前過曰思。*思而能改。*行見中外曰愨。*表裡如一。*狀古述今曰譽。*立言之稱。
*昭功寧民曰商。*明有功者。*克殺秉政曰夷。*秉政不任賢。*安心好靜曰夷。*不爽政。
*執義揚善曰懷。*稱人之善。*慈仁短折曰懷。*短未六十,折未三十。*述義不克曰丁。
*不能成義。*有功安民曰烈。*以武立功。*秉德尊業曰烈。剛克為伐曰翼。*伐功也。*
思慮深遠曰翼。*小心翼翼。*外內貞復曰白。*正而復,終始一。*不勤成名曰靈。*任本
性,不見賢思齊。*死而志成曰靈。*志事不□命。*死見神能曰靈。*有鬼不為厲。*亂而
不損曰靈。*不能以治損亂。*好祭鬼怪曰靈。*瀆鬼神不致遠。*極知鬼神曰靈。*其智能
聰徹。
*殺戮無辜曰厲。愎很遂過曰刺。*去諫曰愎,反是曰很。*不思忘愛曰刺。*忘其愛
己者。*蚤孤短折曰哀。*早未知人事。*恭仁短折曰哀。*體恭質仁,功未施。*好變動民
曰躁。*數移徙。*不悔前過曰戾。*知而不改。*怙威肆行曰醜。*肆意行威。*壅遏不通
曰幽。*弱損不凌。*蚤孤舖位曰幽。*舖位即位而卒。*動祭亂常曰幽。*易神之班。*柔
質受諫曰慧。*以虛受人。*名實不爽曰質。*不爽言相應。*溫良好樂曰良。*言其人可好
可樂。*慈和?服曰順。*能使人皆服其慈和。
*博聞多能曰憲。*雖多能,不至於大道。*滿志多窮曰惑。*自足者必不惑。*思慮不
爽曰厚。*不差所思而得。*好內遠禮曰煬。*朋淫於家,不奉禮。*去禮遠?曰煬。*不率
禮,不親長。*內外賓服曰正。*言以正服之。*彰義
肇享曰孝。*協合肇始。*執心克莊曰齊。*能自嚴。*資輔共就曰齊。*資輔佐而共成。*
甄心動懼曰頃。*甄精。*敏以敬慎曰頃。*疾於所慎敬。*柔德安?曰靖。*成?使安。*
恭己鮮言曰靖。*恭己正身,少言而中。*寬樂令終曰靖。*性寬樂義,以善自終。*威德
剛武曰圉。*御亂患。*彌年壽考曰胡。*久也。*保民耆艾曰胡。*六十曰耆,七十曰艾。
*追補前過曰剛。*勤善以補過。*猛以剛果曰威。*猛則少寬。果,敢行。*猛以強果曰威。
*強甚於剛。*強義執正曰威。*問正言無邪。*治典不殺曰祁。*秉常不衰。*大慮行節曰
考。*言成其節。*治民克盡曰使。*克盡無恩惠。*好和不爭曰安。*生而少斷。*道德純
一曰思。*道大而德一。*大省兆民曰思。*大親民而不殺。*外內思索曰思。*言求善。*
追悔前過曰思。*思而能改。*行見中外曰愨。*表裡如一。*狀古述今曰譽。*立言之稱。
*昭功寧民曰商。*明有功者。*克殺秉政曰夷。*秉政不任賢。*安心好靜曰夷。*不爽政。
*執義揚善曰懷。*稱人之善。*慈仁短折曰懷。*短未六十,折未三十。*述義不克曰丁。
*不能成義。*有功安民曰烈。*以武立功。*秉德尊業曰烈。剛克為伐曰翼。*伐功也。*
思慮深遠曰翼。*小心翼翼。*外內貞復曰白。*正而復,終始一。*不勤成名曰靈。*任本
性,不見賢思齊。*死而志成曰靈。*志事不□命。*死見神能曰靈。*有鬼不為厲。*亂而
不損曰靈。*不能以治損亂。*好祭鬼怪曰靈。*瀆鬼神不致遠。*極知鬼神曰靈。*其智能
聰徹。
*殺戮無辜曰厲。愎很遂過曰刺。*去諫曰愎,反是曰很。*不思忘愛曰刺。*忘其愛
己者。*蚤孤短折曰哀。*早未知人事。*恭仁短折曰哀。*體恭質仁,功未施。*好變動民
曰躁。*數移徙。*不悔前過曰戾。*知而不改。*怙威肆行曰醜。*肆意行威。*壅遏不通
曰幽。*弱損不凌。*蚤孤舖位曰幽。*舖位即位而卒。*動祭亂常曰幽。*易神之班。*柔
質受諫曰慧。*以虛受人。*名實不爽曰質。*不爽言相應。*溫良好樂曰良。*言其人可好
可樂。*慈和?服曰順。*能使人皆服其慈和。
*博聞多能曰憲。*雖多能,不至於大道。*滿志多窮曰惑。*自足者必不惑。*思慮不
爽曰厚。*不差所思而得。*好內遠禮曰煬。*朋淫於家,不奉禮。*去禮遠?曰煬。*不率
禮,不親長。*內外賓服曰正。*言以正服之。*彰義
まつざか だいすけ-
peter_zhong
- 究級玩家

- 文章: 7719
-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19, 2001 8:00 am
注 索隱劉向雲:“世本,古史官明於古事者之所記也。錄黃帝已來帝王諸侯及卿
大夫系謚名號,凡十五篇也。”戰國策,高誘雲六國時縱橫之說也,一曰短長書,亦曰
國事,劉向撰為三十三篇,名曰戰國策。案:此是班固取其後名而書之,非遷時已名戰
國策也。
注 索隱漢太中大夫楚人陸賈所撰,記項氏與漢高祖初起及說惠文閑事。
注 索隱武帝年號。言太史公所記迄至武帝天漢之年也。
注 索隱案字書,摭,拾也,音之赤反。
注 索隱抵音丁禮反。梧音吾故反。抵者,觸也。捂亦斜相抵觸之名。案:
今屋樑上斜柱曰“柱捂”是也。直觸橫觸皆曰抵,斜觸謂之捂,下觸謂之捂。
抵捂,言其參差也。以言彼此二文同出一家,而自相乖舛也。
注 正義言作史記採經傳百家之事上下二千余年,此其甚勤於撰錄也。
注 索隱聖人謂周公妳孔子也。言周孔之教皆宗儒尚德,今太史公乃先黃老,崇勢
利,是謬於聖人也。正義太史公史記各顯六家之宗,黃老道家之宗,六經儒家之滿A序
遊俠則退處士,述貨殖則崇勢利,處士賤貧,原憲非病。夫作史之體,務涉多時,有國
之規,備陳臧否,天人地理咸使該通,而遷天縱之才,述作無滯,故異周孔之道。班固
詆之,裴蹯引序,亦通人之蔽也。而固作漢書,與史記同者五十余卷,謹寫史記,少加
異者,弱即劣,何更非剝史記,乃是後士妄非前賢。又史記五十二萬六千五百言,□二
千四百一十三年事,漢書八十一萬言,□二百二十五年事;司馬遷引父致意,班固父修
而蔽之,優劣可知矣。
注 正義大道者,皆稟乎自然,不可稱道也。道在天地之前,先天地生,不知其名,
字之曰“道”。黃帝妳老子遵崇斯道,故太史公論大道,須先黃老而後六經。
注 索隱遊俠,謂輕死重氣,如荊軻、豫讓之輩也。遊,從也,行也。俠,挾也,
持也。言能相從遊行挾持之事,又曰,同是非曰俠也。正義奸雄,奸猾雄豪之人。
注 正義殖,生也。言貨物滋生也。
注 正義趨利之人。
注 正義此三者是司馬遷不達理也。
注 索隱俚音裡。劉德曰“俚即鄙也”,崔浩雲“世有鄙俚之語”,則俚亦野也,
俗也。不俚,謂詞不鄙朴也。
注 正義蹯音因。當音丁浪反。裴蹯以班固所論司馬遷史記是非,世人稱班固之言。
注 索隱紕音匹之反。紕猶錯也。亦作“□”。字書雲織者兩絲同齒曰□。
繆亦與“謬”同。
注[二0]正義雖有小紕繆,實編勒成一家之書矣。
注[二一]索隱較音角。較猶略也,則大較猶言大略也。正義較猶明也。
注[二二]索隱案:孟子雲“五百年之閑必有名世者”。趙岐曰“名世,次聖之才,
物來能名,正一世者,生於聖人之閑也”。此言命者名也,言賢人有名於世也。
宏才,大才,謂史遷也。
考較此書,文句不同,有多有少,莫辯其實,而世之惑者,定彼從此,是非相貿,
真偽舛雜。 故中散大夫東莞徐廣研核?本,為作音義, 具列異同,兼述訓解, ?
有所發明,而殊恨省略。 聊以愚管, 增演徐氏。 採經傳百家並先儒之說, 豫是
有益,悉皆抄內。 刪其遊辭,取其要實, 或義在可疑,則數家兼列。 漢書音義稱
“臣瓚”者,莫知氏姓, 今直雲“瓚曰”。又都無姓名者,但雲“漢書音義”。 時
見微意,有所裨補。
譬
大夫系謚名號,凡十五篇也。”戰國策,高誘雲六國時縱橫之說也,一曰短長書,亦曰
國事,劉向撰為三十三篇,名曰戰國策。案:此是班固取其後名而書之,非遷時已名戰
國策也。
注 索隱漢太中大夫楚人陸賈所撰,記項氏與漢高祖初起及說惠文閑事。
注 索隱武帝年號。言太史公所記迄至武帝天漢之年也。
注 索隱案字書,摭,拾也,音之赤反。
注 索隱抵音丁禮反。梧音吾故反。抵者,觸也。捂亦斜相抵觸之名。案:
今屋樑上斜柱曰“柱捂”是也。直觸橫觸皆曰抵,斜觸謂之捂,下觸謂之捂。
抵捂,言其參差也。以言彼此二文同出一家,而自相乖舛也。
注 正義言作史記採經傳百家之事上下二千余年,此其甚勤於撰錄也。
注 索隱聖人謂周公妳孔子也。言周孔之教皆宗儒尚德,今太史公乃先黃老,崇勢
利,是謬於聖人也。正義太史公史記各顯六家之宗,黃老道家之宗,六經儒家之滿A序
遊俠則退處士,述貨殖則崇勢利,處士賤貧,原憲非病。夫作史之體,務涉多時,有國
之規,備陳臧否,天人地理咸使該通,而遷天縱之才,述作無滯,故異周孔之道。班固
詆之,裴蹯引序,亦通人之蔽也。而固作漢書,與史記同者五十余卷,謹寫史記,少加
異者,弱即劣,何更非剝史記,乃是後士妄非前賢。又史記五十二萬六千五百言,□二
千四百一十三年事,漢書八十一萬言,□二百二十五年事;司馬遷引父致意,班固父修
而蔽之,優劣可知矣。
注 正義大道者,皆稟乎自然,不可稱道也。道在天地之前,先天地生,不知其名,
字之曰“道”。黃帝妳老子遵崇斯道,故太史公論大道,須先黃老而後六經。
注 索隱遊俠,謂輕死重氣,如荊軻、豫讓之輩也。遊,從也,行也。俠,挾也,
持也。言能相從遊行挾持之事,又曰,同是非曰俠也。正義奸雄,奸猾雄豪之人。
注 正義殖,生也。言貨物滋生也。
注 正義趨利之人。
注 正義此三者是司馬遷不達理也。
注 索隱俚音裡。劉德曰“俚即鄙也”,崔浩雲“世有鄙俚之語”,則俚亦野也,
俗也。不俚,謂詞不鄙朴也。
注 正義蹯音因。當音丁浪反。裴蹯以班固所論司馬遷史記是非,世人稱班固之言。
注 索隱紕音匹之反。紕猶錯也。亦作“□”。字書雲織者兩絲同齒曰□。
繆亦與“謬”同。
注[二0]正義雖有小紕繆,實編勒成一家之書矣。
注[二一]索隱較音角。較猶略也,則大較猶言大略也。正義較猶明也。
注[二二]索隱案:孟子雲“五百年之閑必有名世者”。趙岐曰“名世,次聖之才,
物來能名,正一世者,生於聖人之閑也”。此言命者名也,言賢人有名於世也。
宏才,大才,謂史遷也。
考較此書,文句不同,有多有少,莫辯其實,而世之惑者,定彼從此,是非相貿,
真偽舛雜。 故中散大夫東莞徐廣研核?本,為作音義, 具列異同,兼述訓解, ?
有所發明,而殊恨省略。 聊以愚管, 增演徐氏。 採經傳百家並先儒之說, 豫是
有益,悉皆抄內。 刪其遊辭,取其要實, 或義在可疑,則數家兼列。 漢書音義稱
“臣瓚”者,莫知氏姓, 今直雲“瓚曰”。又都無姓名者,但雲“漢書音義”。 時
見微意,有所裨補。
譬
まつざか だいすけ-
peter_zhong
- 究級玩家

- 文章: 7719
-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19, 2001 8:00 am
-
peter_zhong
- 究級玩家

- 文章: 7719
-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19, 2001 8:00 am
注 集解徐廣曰:“音款,空也。”蹯案:李奇曰“聲別名也”。索隱萬音款。漢
書作“款”。款,空也。故申子雲“款言無成”是也。聲者,名也。以言實不稱名,則
謂之空,空有聲也。
注 正義上胡本反。混混者,元氣*(神者)*之垥也。
注 集解韋昭曰:“聲氣者,神也。枝體者,形也。”
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遷。
遷生龍門, 耕牧河山之陽。 年十歲則誦古文。 二十而南遊江妳淮,上會稽,
探禹穴, 窺九疑, 浮於沅妳湘; 北涉汶妳泗, 講業齊妳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
鄉射鄒妳嶧;□困鄱妳薛妳 彭城,過樑妳楚以歸。於是遷仕為郎中,奉使西征巴妳蜀
以南,南略邛妳笮妳昆明,還報命。
注 集解徐廣曰:“在馮翊夏陽縣。”蹯案:蘇林曰“禹所鑿龍門也”。正義括地
志雲:“龍門在同州韓城縣北五十裡。其山更黃河,夏禹所鑿者也。龍門山在夏陽縣,
遷即漢夏陽縣人也,至唐改曰韓城縣。”
注 正義河之北,山之南也。案:在龍門山南也。
注 索隱案:遷及事伏生,是學誦古文尚書。劉氏以為左傳妳國語妳系本等書,是
亦名古文也。
注 集解張晏曰:“禹巡狩至會稽而崩,因葬焉。上有孔穴,民閑雲禹入此穴。”
索隱越絕書雲:“禹上茅山大會計,更名曰會稽。”張勃吳錄雲:“本名苗山,一
名覆釜,禹會諸侯計功,改曰會稽。上有孔,號曰禹穴也。”正義括地志雲:
“石箐山一名玉笥山,又名宛委山,即會稽山一? 玻 諢嶧
書作“款”。款,空也。故申子雲“款言無成”是也。聲者,名也。以言實不稱名,則
謂之空,空有聲也。
注 正義上胡本反。混混者,元氣*(神者)*之垥也。
注 集解韋昭曰:“聲氣者,神也。枝體者,形也。”
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遷。
遷生龍門, 耕牧河山之陽。 年十歲則誦古文。 二十而南遊江妳淮,上會稽,
探禹穴, 窺九疑, 浮於沅妳湘; 北涉汶妳泗, 講業齊妳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
鄉射鄒妳嶧;□困鄱妳薛妳 彭城,過樑妳楚以歸。於是遷仕為郎中,奉使西征巴妳蜀
以南,南略邛妳笮妳昆明,還報命。
注 集解徐廣曰:“在馮翊夏陽縣。”蹯案:蘇林曰“禹所鑿龍門也”。正義括地
志雲:“龍門在同州韓城縣北五十裡。其山更黃河,夏禹所鑿者也。龍門山在夏陽縣,
遷即漢夏陽縣人也,至唐改曰韓城縣。”
注 正義河之北,山之南也。案:在龍門山南也。
注 索隱案:遷及事伏生,是學誦古文尚書。劉氏以為左傳妳國語妳系本等書,是
亦名古文也。
注 集解張晏曰:“禹巡狩至會稽而崩,因葬焉。上有孔穴,民閑雲禹入此穴。”
索隱越絕書雲:“禹上茅山大會計,更名曰會稽。”張勃吳錄雲:“本名苗山,一
名覆釜,禹會諸侯計功,改曰會稽。上有孔,號曰禹穴也。”正義括地志雲:
“石箐山一名玉笥山,又名宛委山,即會稽山一? 玻 諢嶧
まつざか だいすけ-
peter_zhong
- 究級玩家

- 文章: 7719
-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19, 2001 8:00 am
注 索隱漢書作“毋擇”,並音亦也。
注 集解蘇林曰:“長安北門也。”瓚曰:“長安城無高門。”索隱案:蘇說非也。
案遷碑,在夏陽西北,去華池三裡。正義括地志雲:“高門原俗名馬門原,在同州韓城
縣西南十八裡。漢司馬遷墓在韓城縣南二十二裡。夏陽縣故城東南有司馬遷?,在高門
原上也。”
注 集解如淳曰:“漢儀注太史公,武帝置,位在丞相上。天下計書先上太史公,
副上丞相,序事如古春秋。遷死後,宣帝以其官為令,行太史公文書而已。”瓚曰:
“百官表無太史公。茂陵中書司馬談以太史丞為太史令。”索隱案茂陵書,談以太史丞
為太史令,則“公”者,遷所著書尊其父雲“公”也。然稱“太史公”皆遷稱述其父所
作,其實亦遷之詞,而如淳引燱宏儀注稱“位在丞相上”,謬矣。案百官表又無其官。
且修史之官,國家別有著撰,則令郡縣所上圖書皆先上之,而後人不曉,誤以為在丞相
上耳。正義虞喜志林雲:“古者主天官者皆上公,自周至漢,其職轉卑,然朝會坐位猶
居公上。尊天之道,其官屬仍以舊名尊而稱也。”案:下文“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
有子曰遷”,又雲“卒三歲而遷為太史公”,又雲“太史公遭李陵之禍”,又雲“汝復
為太史,則續吾祖矣”,觀此文,虞喜說為長。乃書談及遷為“太史公”者,皆遷自書
之。漢舊儀雲“太史公秩二千石,卒史皆秩二百石”。然瓚及韋昭妳桓譚之說皆非也。
以桓譚之說釋在武本紀也。
太史公學天官於唐都, 受易於楊何, 習道論於黃子。 太史公仕於建元元封之
閑,愍學者之不達其意而師悖, 乃論六家之要指曰:
注 正義天官書雲“星則唐都”也。
注 集解徐廣曰:“?川人。”
注 集解徐廣曰:“儒林傳曰黃生,好黃老之術。”
注 正義布內反。顏雲:“悖,惑也。各習師書,惑於所見也。”
易大傳: “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塗。”夫陰陽妳儒妳墨妳名妳法妳道德,
此務為治者也,直所從言之異路,有省不省耳。 嘗竊觀陰陽之術,大祥 而?忌諱,
使人拘而多所畏; 然其序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勞而少功,是以其
事難盡從;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禮,列夫婦長幼之別,不可易也。墨者 儉而難遵,是以
其事不可?循; 然其強本節用,不可廢也。
法家嚴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名家使人儉而善失真; 然其正
名實,不可不察也。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 其為術也,因陰陽之
大順,採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
易操,事少而功多。儒者則不然。以為人主天下之儀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隨。
如此則主勞而臣逸。至於大道之要,去健羨, 絀聰明, 釋此而任術。夫神大用則竭,
形大勞則敝。形神騷動,欲與天地長久,非所聞也。
注 集解張晏曰:“謂易系辭。”正義張晏雲“謂易系辭”。案:下二句是系辭文
也。
注 索隱案:六家同歸於正,然所從之道殊塗,學或有傳習省察,或有不省者耳。
注 集解徐廣曰:“一作‘詳’。”蹯案:李奇曰“月令星官,是其枝葉也”。
索隱案:漢書作“大詳”,言我觀陰陽之術大詳。而今此作“祥”,於義為疏也。
正義顧野王雲:“祥,善也,吉兇之先見也。”
注 正義言拘束於日時,令人有所忌畏也。
注 正義韋雲:“墨翟之術也,尚儉,後有隨巢子傳其術也。”
注 索隱?音遍。?循,言難盡用也。
注 索隱案:名家流出於禮官。古者名位不同,禮亦異數,孔子“必也正名乎”。
案:名家知禮亦異數,是儉也;受命不受辭,或失其真也。
注 索隱贍音?艷反。漢書作“澹”,古今字異也。
注 集解如淳曰:“‘知雄守雌’,是去健也。‘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是去羨
也。”
注 索隱如淳曰:“‘不尚賢’,‘絕聖□智’也。”
夫陰陽四時妳八位妳十二度妳二十四節 各有教令,順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則亡,
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弗順則
無以為天下綱紀,故曰“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
注 集解張晏曰:“八位,八卦位也。十二度,十二次也。二十四節,就中氣也。
各有禁忌,謂日月也。”
夫儒者以六?為法。六?經傳以千萬數,累世不能通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故曰
“博而寡要,勞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禮,序夫婦長幼之別,雖百家弗能易也。
墨者亦尚堯舜道,言其德行曰:“堂高三尺, 土階三等,茅茨不翦, 採椽不刮。
食土簋, 啜土刑, 粱之食, 藜霍之羹。 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其送死,
桐棺三寸, 舉音不盡其哀。教喪禮,必以此為萬民之率。使天下法若此,則尊卑無別
也。夫世異時移,事業不必同,故曰“儉而難遵”。要曰強本節用,則人給家足之道也。
此墨子之所長,雖百長弗能廢也。
注 索隱案:自此已下韓子之文,故稱“曰”。
注 正義屋蓋曰茨,以茅覆屋。
注 索隱韋昭雲:“採椽,櫟榱也。”正義採取為椽,不刮削也。
注 集解徐廣曰:“一作‘
注 集解蘇林曰:“長安北門也。”瓚曰:“長安城無高門。”索隱案:蘇說非也。
案遷碑,在夏陽西北,去華池三裡。正義括地志雲:“高門原俗名馬門原,在同州韓城
縣西南十八裡。漢司馬遷墓在韓城縣南二十二裡。夏陽縣故城東南有司馬遷?,在高門
原上也。”
注 集解如淳曰:“漢儀注太史公,武帝置,位在丞相上。天下計書先上太史公,
副上丞相,序事如古春秋。遷死後,宣帝以其官為令,行太史公文書而已。”瓚曰:
“百官表無太史公。茂陵中書司馬談以太史丞為太史令。”索隱案茂陵書,談以太史丞
為太史令,則“公”者,遷所著書尊其父雲“公”也。然稱“太史公”皆遷稱述其父所
作,其實亦遷之詞,而如淳引燱宏儀注稱“位在丞相上”,謬矣。案百官表又無其官。
且修史之官,國家別有著撰,則令郡縣所上圖書皆先上之,而後人不曉,誤以為在丞相
上耳。正義虞喜志林雲:“古者主天官者皆上公,自周至漢,其職轉卑,然朝會坐位猶
居公上。尊天之道,其官屬仍以舊名尊而稱也。”案:下文“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
有子曰遷”,又雲“卒三歲而遷為太史公”,又雲“太史公遭李陵之禍”,又雲“汝復
為太史,則續吾祖矣”,觀此文,虞喜說為長。乃書談及遷為“太史公”者,皆遷自書
之。漢舊儀雲“太史公秩二千石,卒史皆秩二百石”。然瓚及韋昭妳桓譚之說皆非也。
以桓譚之說釋在武本紀也。
太史公學天官於唐都, 受易於楊何, 習道論於黃子。 太史公仕於建元元封之
閑,愍學者之不達其意而師悖, 乃論六家之要指曰:
注 正義天官書雲“星則唐都”也。
注 集解徐廣曰:“?川人。”
注 集解徐廣曰:“儒林傳曰黃生,好黃老之術。”
注 正義布內反。顏雲:“悖,惑也。各習師書,惑於所見也。”
易大傳: “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塗。”夫陰陽妳儒妳墨妳名妳法妳道德,
此務為治者也,直所從言之異路,有省不省耳。 嘗竊觀陰陽之術,大祥 而?忌諱,
使人拘而多所畏; 然其序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勞而少功,是以其
事難盡從;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禮,列夫婦長幼之別,不可易也。墨者 儉而難遵,是以
其事不可?循; 然其強本節用,不可廢也。
法家嚴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名家使人儉而善失真; 然其正
名實,不可不察也。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 其為術也,因陰陽之
大順,採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
易操,事少而功多。儒者則不然。以為人主天下之儀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隨。
如此則主勞而臣逸。至於大道之要,去健羨, 絀聰明, 釋此而任術。夫神大用則竭,
形大勞則敝。形神騷動,欲與天地長久,非所聞也。
注 集解張晏曰:“謂易系辭。”正義張晏雲“謂易系辭”。案:下二句是系辭文
也。
注 索隱案:六家同歸於正,然所從之道殊塗,學或有傳習省察,或有不省者耳。
注 集解徐廣曰:“一作‘詳’。”蹯案:李奇曰“月令星官,是其枝葉也”。
索隱案:漢書作“大詳”,言我觀陰陽之術大詳。而今此作“祥”,於義為疏也。
正義顧野王雲:“祥,善也,吉兇之先見也。”
注 正義言拘束於日時,令人有所忌畏也。
注 正義韋雲:“墨翟之術也,尚儉,後有隨巢子傳其術也。”
注 索隱?音遍。?循,言難盡用也。
注 索隱案:名家流出於禮官。古者名位不同,禮亦異數,孔子“必也正名乎”。
案:名家知禮亦異數,是儉也;受命不受辭,或失其真也。
注 索隱贍音?艷反。漢書作“澹”,古今字異也。
注 集解如淳曰:“‘知雄守雌’,是去健也。‘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是去羨
也。”
注 索隱如淳曰:“‘不尚賢’,‘絕聖□智’也。”
夫陰陽四時妳八位妳十二度妳二十四節 各有教令,順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則亡,
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弗順則
無以為天下綱紀,故曰“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
注 集解張晏曰:“八位,八卦位也。十二度,十二次也。二十四節,就中氣也。
各有禁忌,謂日月也。”
夫儒者以六?為法。六?經傳以千萬數,累世不能通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故曰
“博而寡要,勞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禮,序夫婦長幼之別,雖百家弗能易也。
墨者亦尚堯舜道,言其德行曰:“堂高三尺, 土階三等,茅茨不翦, 採椽不刮。
食土簋, 啜土刑, 粱之食, 藜霍之羹。 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其送死,
桐棺三寸, 舉音不盡其哀。教喪禮,必以此為萬民之率。使天下法若此,則尊卑無別
也。夫世異時移,事業不必同,故曰“儉而難遵”。要曰強本節用,則人給家足之道也。
此墨子之所長,雖百長弗能廢也。
注 索隱案:自此已下韓子之文,故稱“曰”。
注 正義屋蓋曰茨,以茅覆屋。
注 索隱韋昭雲:“採椽,櫟榱也。”正義採取為椽,不刮削也。
注 集解徐廣曰:“一作‘
まつざか だいすけ-
peter_zhong
- 究級玩家

- 文章: 7719
-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19, 2001 8:00 am
史記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 第七十
昔在顓頊,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 唐虞之際,紹重黎之後,使復典之,
至於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後也。 當周宣王時,失其守而為
司馬氏。 司馬氏世典周史。 惠襄之閑,司馬氏去周適晉。 晉中軍隨會奔秦, 而
司馬氏入少樑。
注 索隱南正重以司天,火正黎以司地。案:張晏雲“南方,陽也。火,水配也。
水為陰,故命南正重司天,火正黎兼地職”。臣瓚以為重黎氏是司天地之官,司地者宜
曰北正,古文作“北”字,非也。揚雄妳譙周並以為然。案:國語“黎為火正,以淳曜
敦大,光照四海”,又幽通賦雲“黎淳曜於高辛”,則“火正”為是也。
注 集解應劭曰:“封為程國伯,休甫,字也。”索隱案:重司天而黎司地,是代
序天地也。據左氏,重是少昊之子,黎乃顓頊之胤,二氏二正,所出各別,而史遷意欲
合二氏為一,故總雲“在周,程伯休甫其後”,非也。然*(後)*案*[後]*彪之序及幹寶
皆雲司馬氏,黎之後是也。今總稱伯休甫是重黎之後者,凡言地□舉天,稱黎則兼重,
自是相對之文,其實二官亦通職。然休甫則黎之後也,亦是太史公欲以史為己任,言先
代天官,所以兼稱重耳。
正義括地志雲:“安陵故城在雍州咸陽東二十一裡,周之程邑也。”
注 正義司馬彪序雲:“南正黎,後世為司馬氏。”
注 索隱案:司馬,夏官卿,不掌國史,自是先代兼為史。燱宏雲“司馬氏,周史
佚之後”,不知何據。
注 集解張晏曰:“周惠王妳襄王有子頹妳叔帶之難,故司馬氏奔晉。”
注 索隱案左氏,隨會自晉奔秦,後乃奔魏,自魏還晉,故漢書雲會奔秦魏也。
注 索隱古樑國也,秦滅之,改曰少樑,後名夏陽。正義案春秋,隨會奔秦,其後
自秦入魏而還晉也。隨會為晉中軍將。少樑,古樑國也,嬴姓,在同州韓城縣南二十二
裡,是時屬晉。
自司馬氏去周適晉,分散,或在燱,或在趙,或在秦。其在燱者,相中山。 在趙
者, 以傳劍論顯, 蒯聵 其後也。在秦者名錯,與張儀爭論,於是惠王使錯將伐蜀,
遂拔,因而守之。 錯孫靳, 事武安君白起。而少樑更名曰夏陽。靳與武安君坑趙長
平軍, 還而與之俱賜死杜郵, 葬於華池。 靳孫昌,昌為秦主鐵官,當始皇之時。
蒯聵玄孫
至於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後也。 當周宣王時,失其守而為
司馬氏。 司馬氏世典周史。 惠襄之閑,司馬氏去周適晉。 晉中軍隨會奔秦, 而
司馬氏入少樑。
注 索隱南正重以司天,火正黎以司地。案:張晏雲“南方,陽也。火,水配也。
水為陰,故命南正重司天,火正黎兼地職”。臣瓚以為重黎氏是司天地之官,司地者宜
曰北正,古文作“北”字,非也。揚雄妳譙周並以為然。案:國語“黎為火正,以淳曜
敦大,光照四海”,又幽通賦雲“黎淳曜於高辛”,則“火正”為是也。
注 集解應劭曰:“封為程國伯,休甫,字也。”索隱案:重司天而黎司地,是代
序天地也。據左氏,重是少昊之子,黎乃顓頊之胤,二氏二正,所出各別,而史遷意欲
合二氏為一,故總雲“在周,程伯休甫其後”,非也。然*(後)*案*[後]*彪之序及幹寶
皆雲司馬氏,黎之後是也。今總稱伯休甫是重黎之後者,凡言地□舉天,稱黎則兼重,
自是相對之文,其實二官亦通職。然休甫則黎之後也,亦是太史公欲以史為己任,言先
代天官,所以兼稱重耳。
正義括地志雲:“安陵故城在雍州咸陽東二十一裡,周之程邑也。”
注 正義司馬彪序雲:“南正黎,後世為司馬氏。”
注 索隱案:司馬,夏官卿,不掌國史,自是先代兼為史。燱宏雲“司馬氏,周史
佚之後”,不知何據。
注 集解張晏曰:“周惠王妳襄王有子頹妳叔帶之難,故司馬氏奔晉。”
注 索隱案左氏,隨會自晉奔秦,後乃奔魏,自魏還晉,故漢書雲會奔秦魏也。
注 索隱古樑國也,秦滅之,改曰少樑,後名夏陽。正義案春秋,隨會奔秦,其後
自秦入魏而還晉也。隨會為晉中軍將。少樑,古樑國也,嬴姓,在同州韓城縣南二十二
裡,是時屬晉。
自司馬氏去周適晉,分散,或在燱,或在趙,或在秦。其在燱者,相中山。 在趙
者, 以傳劍論顯, 蒯聵 其後也。在秦者名錯,與張儀爭論,於是惠王使錯將伐蜀,
遂拔,因而守之。 錯孫靳, 事武安君白起。而少樑更名曰夏陽。靳與武安君坑趙長
平軍, 還而與之俱賜死杜郵, 葬於華池。 靳孫昌,昌為秦主鐵官,當始皇之時。
蒯聵玄孫
まつざか だいすけ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