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

版主: jiunn辰仔(str)arashi

回覆文章
peter_zhong
究級玩家
究級玩家
文章: 7719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19, 2001 8:00 am

文章 peter_zhong » 週五 6月 20, 2003 9:43 pm

太祖知不可匡正,遂不復獻言。

光和末,黃巾起。拜騎都尉,討穎川賊。遷為濟南相,國有十余縣,長吏多阿附貴
戚,贓污狼藉,於是奏免其八;禁斷淫祀,奸宄逃竄,郡界肅然。[一]久之,征還為東
郡太守;
不就,稱疾歸鄉裡。[二]

注[一]魏書曰:長吏受取貪饕,依倚貴勢,歷前相不見舉;聞太祖至,咸皆舉免,
小大震怖,奸宄遁逃,竄入他郡。政教大行,一郡清平。初,城陽景王劉章以有功於漢,
故其國為立祠,青州諸郡轉相仿效,濟南尤盛,至六百余祠。賈人或假二千石輿服導從
作倡樂,奢侈日甚,民坐貧窮,歷世長吏無敢禁絕者。太祖到,皆毀壞祠屋,止絕官吏
民不得祠祀。及至秉政,遂除奸邪鬼神之事,世之淫祀由此遂絕。
注[二]魏書曰:於是權臣專朝,貴戚橫恣。太祖不能違道取容。數數幹忤,恐為家
禍,遂乞留宿燱。拜議郎,常托疾病,輒告歸鄉裡;築室城外,春夏習讀書傳,秋冬弋
獵,以自娛樂。

頃之,冀州刺史王芬、南陽許攸、沛國周旌等連結豪傑,謀廢靈帝,立合肥侯,以
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敗。[一]

注[一]司馬彪九州春秋曰:於是陳蕃子逸與術士平原襄楷會於芬坐,楷曰:“天文
不利宦者,黃門、常侍*(貴)**[真]*族滅矣。”逸喜。芬曰:“若然者,芬願驅除。”
於是與攸等結謀。
靈帝欲北巡河間舊宅,芬等謀因此作難,上書言黑山賊攻劫郡縣,求得起兵。會北
方有赤氣,東西竟天,太史上言“當有陰謀,不宜北行”,帝乃止。敕芬罷兵,俄而征
之。芬懼,自殺。
魏書載太祖拒芬辭曰:“夫廢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古人有權成敗、計輕重而
行之者,伊尹、霍光是也。伊尹懷至忠之誠,據宰臣之勢,處官司之上,故進退廢置,
計從事立。及至霍光受托國之任,藉宗臣之位,內因太後秉

政之重,外有鏦卿同欲之勢,昌邑即位日淺,未有貴寵,朝乏讜臣,議出密近,故
計行如轉圜,事成如摧朽。今諸君徒見曩者之易,未?當今之難。諸君自度,結?連黨,
何若七國?
合肥之貴,孰若吳、楚?而造作非常,欲望必克,不亦危乎!”
金城邊章、韓遂殺刺史郡守以叛,?十余萬,天下騷動。征太祖為典軍校尉。會靈
帝崩,太子即位,太後臨朝。大將軍何進與袁紹謀誅宦官,太後不聽。進乃召董卓,欲
以脅太後,[一]卓未至而進見殺。卓到,廢帝為弘農王而立獻帝,京都大亂。卓表太祖
為驍騎校尉,欲與計事。太祖乃變易姓名,間行東歸。[二]出關,過中牟,為亭長所疑,
執詣縣,邑中或竊識之,為請得解。[三]卓遂殺太後及弘農王。太祖至陳留,散家財,
合義兵,將以誅卓。冬十二月,始起兵於己吾,[四]是歲中平六年也。

注[一]魏書曰:太祖聞而笑之曰:“閹豎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當假之權寵,
使至於此。
既治其罪,當誅元惡,一獄吏足矣,何必紛紛召外將乎?欲盡誅之,事必宣露,吾
見其敗也。”
注[二]魏曰:太祖以卓終必覆敗,遂不就拜,逃歸鄉裡。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
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世語曰:太祖過伯奢。
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孫
盛雜記曰: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淒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
我!”遂行。
注[三]世語曰:中牟疑是亡人,見拘於縣。時掾亦已被卓書;唯功曹心知是太祖,
以世方亂,不宜拘天下雄綧,因白令釋之。
注[四]世語曰:陳留孝廉燱茲以家財資太祖,使起兵,?有五千人。

初平元年春正月,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一]豫州刺史孔□、[二]兗州刺史劉
岱、[三]河內太守王匡、[四]勃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五]山陽
太守袁遺、[六]濟北相鮑信[七]同時俱起兵,?各數萬,推紹為盟主。太祖行奮武將軍。

注[一]英雄記曰:馥字文節,穎川人。為御史中丞。董卓舉為冀州牧。於時冀州民
人殷盛,兵糧優足。袁紹之在勃海,馥恐其興兵,遣數部從事守之,不得動搖。東郡太
守橋瑁詐作京師三公移書與州郡,陳卓罪惡,雲“見逼迫,無以自救,企望義兵,解國
患難。”馥得移,請諸從事問曰:“今當助袁氏邪,助董卓邪?”治中從事劉子惠曰:
“今興兵為國,何謂袁、董!”馥自知言短而有慚色。子惠復言:“兵者兇事,不可為
首;今宜往視他州,有發動者,然後和之。冀州於他州不為弱也,他人功未有在冀州之
右者也。”馥然之。馥乃作書與紹,道卓之惡,聽其舉兵。
注[二]英雄記曰:□字公緒,陳留人。張茉漢紀載鄭泰說卓雲:“孔公緒能清談高
論,噓枯吹生。”
注[三]岱,劉繇之兄,事見吳志。
注[四]英雄記曰:匡字公節,泰山人。輕財好施,以任俠聞。辟大將軍何進府進符
使,匡於徐州發強弩五百西詣京師。會進敗,匡還州裡。起家,拜河內太守。謝承後漢
書曰:匡少與蔡邕善。其年為卓軍所敗,走還泰山,收集勁勇得數千人,欲與張邈合。
匡先殺執金吾胡母班。班親屬不勝憤怒,與太祖並勢,共殺匡。
注[五]英雄記曰:瑁字符偉,玄族子。先為兗州刺史,甚有威惠。
注[六]遺字伯業,紹從兄。為長安令。河間張超嘗薦遺於太尉朱綧,稱遺“有冠世
之懿,幹時之量。其忠允亮直,固天所縱;若乃包羅載籍,管綜百氏,登高能賦,?物
知名,求之今日,邈焉靡儔。”事在超集。英雄記曰:紹後用遺為揚州刺史,為袁術所
敗。太祖稱“長大而能勤學者,惟吾與袁伯業耳。”語在文帝典論。
注[七]信事見子勛傳。

二月,卓聞兵起,乃徙天子都長安。卓留屯洛陽,遂焚宮室。是時紹屯河內,邈、
岱、瑁、遺屯酸棗,術屯南陽,□屯穎川,馥在鄴。卓兵強,紹等莫敢先進。太祖曰:
“舉義兵以誅暴亂,大?已合,諸君何疑?向使董卓聞山東兵起,倚王室之重,據二周
之險,東向以臨天下;雖以無道行之,猶足為患。今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
不知所歸,此天亡之時也。一戰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遂引兵西,將據成皋。邈遣
將燱茲分兵隨太祖。到滎陽汴水,遇卓將徐榮,與戰不利,士卒死傷甚多。太祖為流矢
所中,所乘馬被創,從弟洪以馬與太祖,得夜遁去。榮見太祖所將兵少,力戰盡日,謂
酸棗未易攻也,亦引兵還。
太祖到酸棗,諸軍兵十余萬,日置酒高會,不圖進取。太祖責讓之,因為謀曰:
“諸君聽吾計,使勃海引河內之?臨孟津,酸棗諸將守成皋,據敖倉,塞滉轅、太谷,
全制其險;使袁將軍率南陽之軍軍丹、析,入武關,以震三輔:皆高壘深壁,勿與戰,
益為疑兵,示天下形勢,以順誅逆,可立定也。今兵以義動,持疑而不進,失天下之望,
竊為諸君恥之!”邈等不能用。
太祖兵少,乃與夏侯? 紉柩鎦菽急齱A刺史陳溫、丹楊太守周昕與兵四千余人。遜
到龍亢,士卒多叛。[一]至?、建平,復收兵得千余人,進屯河內。

注[一]魏書曰:兵謀叛,夜燒太祖帳,太祖手劍殺數十人,余皆披靡,乃得出營;
其不叛者五百余人。

劉岱與橋瑁相惡,岱殺瑁,以王肱領東郡太守。
袁紹與韓馥謀立幽州牧劉虞為帝,太祖拒之。[一]紹又嘗得一玉印,於太祖坐中舉
向其肘,太祖由是笑而惡焉。[二]

注[一]魏書載太祖答紹曰:“董卓之罪,暴於四海,吾等合大?、興義兵而遠近莫
不響應,此以義動故也。今幼主微弱,制於奸臣,未有昌邑亡國之舋,而一旦改易,天
下其孰安之?
諸君北面,我自西向。”
注[二]魏書曰:太祖大笑曰:“吾不聽汝也。”紹復使人說太祖曰:“今袁公勢盛
兵強,二子已長,天下鏦英,孰菖於此?”太祖不應。由是益不直紹,圖誅滅之。

二年春,紹、馥遂立虞為帝,虞終不敢當。
夏四月,卓還長安。
秋七月,袁紹脅韓馥,取冀州。
黑山賊於毒、白繞、眭固等*眭,申隨反。*十余萬?略魏郡、東郡,王肱不能御,
太祖引兵入東郡,擊白繞於濮陽,破之。袁紹因表太祖為東郡太守,治東武陽。
三年春,太祖軍頓丘,毒等攻東武陽。太祖乃引兵西入山,攻毒等本屯。[一]毒聞
之,棄武陽還。太祖要擊眭固,又擊匈奴於夫羅於內黃,皆大破之。[二]

注[一]魏書曰:諸將皆以為當還自救。太祖曰:“孫臏救趙而攻魏,耿

peter_zhong
究級玩家
究級玩家
文章: 7719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19, 2001 8:00 am

三國志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

文章 peter_zhong » 週五 6月 20, 2003 9:43 pm

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參之後。[一]桓帝世,曹
騰為中常侍大長秋,封費亭侯。[二]養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審其生出本末。[三]嵩
生太祖。

注[一]*[曹瞞傳曰]*:太祖一名吉利,小字阿瞞。王沈魏書曰:其先出於黃帝。當
高陽世,陸終之子曰安,是為曹姓。周武王克殷,存先世之後,封曹俠於邾。春秋之世,
與於盟會,逮至戰國,為楚所滅。子孫分流,或家於沛。漢高祖之起,曹參以功封平陽
侯,世襲爵土,絕而復紹,至今適嗣國於容城。
注[二]司馬彪續漢書曰:騰父節,字符偉,素以仁厚稱。鄰人有亡豕者,與節豕相
類,詣門認之,節不與爭;後所亡豕自還其家,豕主人大慚,送所認豕,並辭謝節,節
笑而受之。由是鄉黨貴嘆焉。長子伯興,次子仲興,次子叔興。騰字季興,少除黃門從
官。永寧元年,鄧太後詔黃門令選中黃門從官年少溫謹者配皇太子書,騰應其選。太子
特親愛騰,飲食賞賜與?有異。順帝即位,為小黃門,遷至中常侍大長秋。在省闥三十
余年,歷事四帝,未嘗有過。
好進達賢能,終無所毀傷。其所稱薦,若陳留虞放、邊韶、南陽延固、張溫、弘農
張奐、穎川堂溪典等,皆致位公卿,而不伐其善。蜀郡太守因計吏修敬於騰,益州刺史

回覆文章

回到「Royal Knight公會」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6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