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卷五 魏書五 後妃傳第五
-
- 究級玩家
- 文章: 7719
-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19, 2001 8:00 am
-
- 究級玩家
- 文章: 7719
-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19, 2001 8:00 am
明帝即位,有司奏請追謚,使司空王朗持節奉策以太牢告祠於陵,又別立寢廟。[一]
太和元年三月,以中山魏昌之安城鄉戶千,追封逸,謚曰敬侯;適孫像襲爵。四月,初
營宗廟,掘地得玉璽,方一寸九分,其文曰“天子羨思慈親”,明帝為之改容,以太牢
告廟。又嘗夢見後,於是差次舅氏親疏高下,□用各有差,賞賜累鉅萬;以像為虎賁中
郎將。是月,後母薨,帝制緦服臨喪,百僚陪位。四年十一月,以後舊陵庳下,使像兼
太尉,持節詣鄴,昭告後土,十二月,改葬朝陽陵。像還,遷散騎常侍。青龍二年春,
追謚後兄儼曰安城鄉穆侯。
夏,吳賊寇揚州,以像為伏波將軍,持節監諸將東征,還,復為射聲校尉。三年薨,
追贈燱將軍,改封魏昌縣,謚曰貞侯;子暢嗣。又封暢弟溫、□、艷皆為列侯。四年,
改逸、儼本封皆曰魏昌侯,謚因故。封儼世婦劉為東鄉君,又追封逸世婦張為安喜君。
注[一]魏書載三公奏曰:“蓋孝敬之道,篤乎其親,乃四海所以承化,天地所以明
察,是謂生則致其養,歿則光其靈,誦述以盡其美,宣揚以顯其名者也。今陛下以聖懿
之德,紹承洪業,至孝
太和元年三月,以中山魏昌之安城鄉戶千,追封逸,謚曰敬侯;適孫像襲爵。四月,初
營宗廟,掘地得玉璽,方一寸九分,其文曰“天子羨思慈親”,明帝為之改容,以太牢
告廟。又嘗夢見後,於是差次舅氏親疏高下,□用各有差,賞賜累鉅萬;以像為虎賁中
郎將。是月,後母薨,帝制緦服臨喪,百僚陪位。四年十一月,以後舊陵庳下,使像兼
太尉,持節詣鄴,昭告後土,十二月,改葬朝陽陵。像還,遷散騎常侍。青龍二年春,
追謚後兄儼曰安城鄉穆侯。
夏,吳賊寇揚州,以像為伏波將軍,持節監諸將東征,還,復為射聲校尉。三年薨,
追贈燱將軍,改封魏昌縣,謚曰貞侯;子暢嗣。又封暢弟溫、□、艷皆為列侯。四年,
改逸、儼本封皆曰魏昌侯,謚因故。封儼世婦劉為東鄉君,又追封逸世婦張為安喜君。
注[一]魏書載三公奏曰:“蓋孝敬之道,篤乎其親,乃四海所以承化,天地所以明
察,是謂生則致其養,歿則光其靈,誦述以盡其美,宣揚以顯其名者也。今陛下以聖懿
之德,紹承洪業,至孝
-
- 究級玩家
- 文章: 7719
-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19, 2001 8:00 am
則太後用意,不得如此書所言也。魏書又曰:太後每隨軍征行,見高年白首,輒住
車呼問,賜與絹帛,對之涕泣曰:“恨父母不及我時也。”太後每見外親,不假以顏色,
常言“居處當務節儉,不當望賞賜,念自佚也。外舍當怪吾遇之太薄,吾自有常度故也。
吾事武帝四五十年,行儉日久,不能自變為奢,有犯科禁者,吾且能加罪一等耳,莫望
錢米恩貸也。”帝為太後弟秉起第,第成,太後幸第請諸家外親,設下廚,無異膳。太
後左右,菜食粟飯,無魚肉。其儉如此。
黃初中,文帝欲追封太後父母,尚書陳群奏曰:“陛下以聖德應運受命,創業革制,
當永為後式。案典籍之文,無婦人分土命爵之制。在禮典,婦因夫爵。秦違古法,漢氏
因之,非先王之令典也。”帝曰:“此議是也,其勿施行。以作著詔下藏之台閣,永為
後式。”至太和四年春,明帝乃追謚太後祖父廣曰開陽恭侯,父遠曰敬侯,祖母周封陽
都君及*(恭)**[敬]*侯夫人,皆贈印綬。其年五月,後崩。七月,合葬高陵。
初,太後弟秉,以功封都鄉侯,黃初七年進封開陽侯,邑千二百戶,為昭烈將軍。
[一]秉薨,子蘭嗣。少有才學,[二]為奉車都尉、遊擊將軍,加散騎常侍。蘭薨,子暉
嗣。[三]又分秉爵,封蘭弟琳為列侯,官至步兵校尉。蘭子隆女為高貴鄉公皇後,隆以
後父為光祿大夫,位特進,封睢陽鄉侯,妻王為顯陽鄉君。追封隆前妻劉為順陽鄉君,
後親母故也。琳女又為陳留王皇後,時琳已沒,封琳妻劉為廣陽鄉君。
注[一]魏略曰:初,卞後弟秉,當建安時得為別部司馬,後常對太祖怨言,太祖答
言:“但得與我作婦弟,不為多邪?”後又欲太祖給其錢帛,太祖又曰:“但汝盜與,
不為足邪?”
故訖太祖世,秉官不移,財亦不益。
注[二]魏略曰:蘭獻賦讚述太子德美,太子報曰:“賦者,言事類之所附也,頌者,
美盛德之形容也,故作者不虛其辭,受者必當其實。蘭此賦,豈吾實哉?昔吾丘壽王一
陳寶鼎,何武等徒以歌頌,猶受金帛之賜,蘭事雖不諒,義足嘉也。今賜牛一頭。”由
是遂見親敬。
注[三]魏略曰:明帝時,蘭見外有二難,而帝留意於宮室,常因侍從,數切諫。帝
雖不能從,猶納其誠款。後蘭苦酒消渴,時帝信巫女用水方,使人持水賜蘭,蘭不肯飲。
詔問其意?蘭言治病自當以方藥,何信於此?帝為變色,而蘭終不服。後渴稍甚,以至
於亡。故時人見蘭好直言,謂帝面折之而蘭自殺,其實不然。
文昭甄皇後,中山無極人,明帝母,漢太保甄邯後也,世吏二千石。父逸,上蔡令。
後三歲失父。[一]後天下兵亂,加以飢饉,百姓皆賣金銀珠玉寶物,時後家大有儲谷,
頗以買之。
後年十余歲,白母曰:“今世亂而多買寶物,匹夫無罪,懷璧為罪。又左右皆飢乏,
不如以谷振給親族鄰裡,廣為恩惠也。”舉家稱善,即從後言。[二]
注[一]魏書曰:逸娶常山張氏,生三男五女:長男豫,早終;次儼,舉孝廉,大將
軍掾、曲樑長;次堯,舉孝廉;長女姜,次脫,次道,次榮,次即後。後以漢光和五年
十二月丁酉生。
每寢寐,家中?□見如有人持玉衣覆其上者,常共怪之。逸薨,加號慕,內外益奇
之。後相者劉良相後及諸子,良指後曰:“此女貴乃不可言。”後自少至長,不好戲弄。
年八歲,外有立騎馬戲者,家人諸姊皆上閣觀之,後獨不行。諸姊怪問之,後答言:
“此豈女人之所觀邪?”年九歲,喜書,視字輒識,數用諸兄筆硯,兄謂後言:“汝當
習女工。用書為學,當作女博士邪?”後答言:“聞古者賢女,未有不學前世成敗,以
為己誡。不知書,何由見之?”
注[二]魏略曰:後年十四,喪中兄儼,悲哀過制,事寡嫂謙敬,事處其勞,拊養儼
子,慈愛甚篤。後母性嚴,待諸婦有常,後數諫母:“兄不幸早終,嫂年少守節,顧留
一子,以大義言之,待之當如婦,愛之宜如女。”母感後言流涕,便令後與嫂共止,寢
息坐起常相隨,恩愛益密。
建安中,袁紹為中子熙納之。熙出為幽州,後留養姑。及冀州平,文帝納後於鄴,
有寵,生明帝及東鄉公主。[一]延康元年正月,文帝即王位,六月,南征,後留鄴。黃
初元年十月,帝踐阼。踐阼之後,山陽公奉二女以嬪於魏,郭後、李、陰貴人並愛幸,
後癒失意,有怨言。
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賜死,葬於鄴。[二]
注[一]魏略曰:熙出在幽州,後留侍姑。及鄴城破,紹妻及後共坐皇堂上。文帝入
紹舍,見紹妻及後,後怖,以頭伏姑膝上,紹妻兩手自搏。文帝謂曰:“劉夫人雲何如
此?令新婦舉頭!”姑乃捧後令仰,文帝就視,見其顏色非凡,稱嘆之。太祖聞其意,
遂為迎取。世語曰:
太祖下鄴,文帝先入袁尚府,有婦人被發垢面,垂涕立紹妻劉後,文帝問之,劉答
“是熙妻”,顧?發髻,以巾拭面,姿貌絕倫。既過,劉謂後“不憂死矣”!遂見納,
有寵。魏書曰:後寵癒隆而彌自挹損,後宮有寵者勸勉之,其無寵者慰誨之,每因閑宴,
常勸帝,言“昔黃帝子孫蕃育,蓋由妾媵?多,乃獲斯祚耳。所願廣求淑媛,以豐繼嗣。”
帝心嘉焉。其後帝欲遣任氏,後請於帝曰:“任既鄉黨名族,德、色,妾等不及也,如
何遣之?”帝曰:“任性狷急不婉順,前後忿吾非一,是以遣之耳。”後流涕固請曰:
“妾受敬遇之恩,?人所知,必謂任之出,是妾之由。上懼有見私之譏,下受專寵之罪,
願重留意!”帝不聽,遂出之。十六年七月,太祖征關中,武宣皇後從,留孟津,帝居
守鄴。時武宣皇後體小不安,後不得定省,憂怖,晝夜泣涕;左右驟以差問告,後猶不
信,曰:“夫人在家,故疾每動,輒歷時,今疾便差,何速也?
此欲慰我意耳!”憂癒甚。後得武宣皇後還書,說疾已平復,後乃歡悅。十七年正
月,大軍還鄴,後朝武宣皇後,望幄座悲喜,感動左右。武宣皇後見後如此,亦泣,且
謂之曰:“新婦蚹^前病如昔時困邪?吾時小小耳,十余日即差,不當視我顏色乎!”
嗟嘆曰:“此真孝婦也。”二十一年,太祖東征,武宣皇後、文帝及明帝、東鄉公主皆
從,時後以病留鄴。二十二年九月,大軍還,武宣皇後左右侍御見後顏色豐盈,怪問之
曰:“後與二子別久,下流之情,不可為念,而後顏色更盛,何也?”後笑答之曰:
“*(諱)**[
車呼問,賜與絹帛,對之涕泣曰:“恨父母不及我時也。”太後每見外親,不假以顏色,
常言“居處當務節儉,不當望賞賜,念自佚也。外舍當怪吾遇之太薄,吾自有常度故也。
吾事武帝四五十年,行儉日久,不能自變為奢,有犯科禁者,吾且能加罪一等耳,莫望
錢米恩貸也。”帝為太後弟秉起第,第成,太後幸第請諸家外親,設下廚,無異膳。太
後左右,菜食粟飯,無魚肉。其儉如此。
黃初中,文帝欲追封太後父母,尚書陳群奏曰:“陛下以聖德應運受命,創業革制,
當永為後式。案典籍之文,無婦人分土命爵之制。在禮典,婦因夫爵。秦違古法,漢氏
因之,非先王之令典也。”帝曰:“此議是也,其勿施行。以作著詔下藏之台閣,永為
後式。”至太和四年春,明帝乃追謚太後祖父廣曰開陽恭侯,父遠曰敬侯,祖母周封陽
都君及*(恭)**[敬]*侯夫人,皆贈印綬。其年五月,後崩。七月,合葬高陵。
初,太後弟秉,以功封都鄉侯,黃初七年進封開陽侯,邑千二百戶,為昭烈將軍。
[一]秉薨,子蘭嗣。少有才學,[二]為奉車都尉、遊擊將軍,加散騎常侍。蘭薨,子暉
嗣。[三]又分秉爵,封蘭弟琳為列侯,官至步兵校尉。蘭子隆女為高貴鄉公皇後,隆以
後父為光祿大夫,位特進,封睢陽鄉侯,妻王為顯陽鄉君。追封隆前妻劉為順陽鄉君,
後親母故也。琳女又為陳留王皇後,時琳已沒,封琳妻劉為廣陽鄉君。
注[一]魏略曰:初,卞後弟秉,當建安時得為別部司馬,後常對太祖怨言,太祖答
言:“但得與我作婦弟,不為多邪?”後又欲太祖給其錢帛,太祖又曰:“但汝盜與,
不為足邪?”
故訖太祖世,秉官不移,財亦不益。
注[二]魏略曰:蘭獻賦讚述太子德美,太子報曰:“賦者,言事類之所附也,頌者,
美盛德之形容也,故作者不虛其辭,受者必當其實。蘭此賦,豈吾實哉?昔吾丘壽王一
陳寶鼎,何武等徒以歌頌,猶受金帛之賜,蘭事雖不諒,義足嘉也。今賜牛一頭。”由
是遂見親敬。
注[三]魏略曰:明帝時,蘭見外有二難,而帝留意於宮室,常因侍從,數切諫。帝
雖不能從,猶納其誠款。後蘭苦酒消渴,時帝信巫女用水方,使人持水賜蘭,蘭不肯飲。
詔問其意?蘭言治病自當以方藥,何信於此?帝為變色,而蘭終不服。後渴稍甚,以至
於亡。故時人見蘭好直言,謂帝面折之而蘭自殺,其實不然。
文昭甄皇後,中山無極人,明帝母,漢太保甄邯後也,世吏二千石。父逸,上蔡令。
後三歲失父。[一]後天下兵亂,加以飢饉,百姓皆賣金銀珠玉寶物,時後家大有儲谷,
頗以買之。
後年十余歲,白母曰:“今世亂而多買寶物,匹夫無罪,懷璧為罪。又左右皆飢乏,
不如以谷振給親族鄰裡,廣為恩惠也。”舉家稱善,即從後言。[二]
注[一]魏書曰:逸娶常山張氏,生三男五女:長男豫,早終;次儼,舉孝廉,大將
軍掾、曲樑長;次堯,舉孝廉;長女姜,次脫,次道,次榮,次即後。後以漢光和五年
十二月丁酉生。
每寢寐,家中?□見如有人持玉衣覆其上者,常共怪之。逸薨,加號慕,內外益奇
之。後相者劉良相後及諸子,良指後曰:“此女貴乃不可言。”後自少至長,不好戲弄。
年八歲,外有立騎馬戲者,家人諸姊皆上閣觀之,後獨不行。諸姊怪問之,後答言:
“此豈女人之所觀邪?”年九歲,喜書,視字輒識,數用諸兄筆硯,兄謂後言:“汝當
習女工。用書為學,當作女博士邪?”後答言:“聞古者賢女,未有不學前世成敗,以
為己誡。不知書,何由見之?”
注[二]魏略曰:後年十四,喪中兄儼,悲哀過制,事寡嫂謙敬,事處其勞,拊養儼
子,慈愛甚篤。後母性嚴,待諸婦有常,後數諫母:“兄不幸早終,嫂年少守節,顧留
一子,以大義言之,待之當如婦,愛之宜如女。”母感後言流涕,便令後與嫂共止,寢
息坐起常相隨,恩愛益密。
建安中,袁紹為中子熙納之。熙出為幽州,後留養姑。及冀州平,文帝納後於鄴,
有寵,生明帝及東鄉公主。[一]延康元年正月,文帝即王位,六月,南征,後留鄴。黃
初元年十月,帝踐阼。踐阼之後,山陽公奉二女以嬪於魏,郭後、李、陰貴人並愛幸,
後癒失意,有怨言。
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賜死,葬於鄴。[二]
注[一]魏略曰:熙出在幽州,後留侍姑。及鄴城破,紹妻及後共坐皇堂上。文帝入
紹舍,見紹妻及後,後怖,以頭伏姑膝上,紹妻兩手自搏。文帝謂曰:“劉夫人雲何如
此?令新婦舉頭!”姑乃捧後令仰,文帝就視,見其顏色非凡,稱嘆之。太祖聞其意,
遂為迎取。世語曰:
太祖下鄴,文帝先入袁尚府,有婦人被發垢面,垂涕立紹妻劉後,文帝問之,劉答
“是熙妻”,顧?發髻,以巾拭面,姿貌絕倫。既過,劉謂後“不憂死矣”!遂見納,
有寵。魏書曰:後寵癒隆而彌自挹損,後宮有寵者勸勉之,其無寵者慰誨之,每因閑宴,
常勸帝,言“昔黃帝子孫蕃育,蓋由妾媵?多,乃獲斯祚耳。所願廣求淑媛,以豐繼嗣。”
帝心嘉焉。其後帝欲遣任氏,後請於帝曰:“任既鄉黨名族,德、色,妾等不及也,如
何遣之?”帝曰:“任性狷急不婉順,前後忿吾非一,是以遣之耳。”後流涕固請曰:
“妾受敬遇之恩,?人所知,必謂任之出,是妾之由。上懼有見私之譏,下受專寵之罪,
願重留意!”帝不聽,遂出之。十六年七月,太祖征關中,武宣皇後從,留孟津,帝居
守鄴。時武宣皇後體小不安,後不得定省,憂怖,晝夜泣涕;左右驟以差問告,後猶不
信,曰:“夫人在家,故疾每動,輒歷時,今疾便差,何速也?
此欲慰我意耳!”憂癒甚。後得武宣皇後還書,說疾已平復,後乃歡悅。十七年正
月,大軍還鄴,後朝武宣皇後,望幄座悲喜,感動左右。武宣皇後見後如此,亦泣,且
謂之曰:“新婦蚹^前病如昔時困邪?吾時小小耳,十余日即差,不當視我顏色乎!”
嗟嘆曰:“此真孝婦也。”二十一年,太祖東征,武宣皇後、文帝及明帝、東鄉公主皆
從,時後以病留鄴。二十二年九月,大軍還,武宣皇後左右侍御見後顏色豐盈,怪問之
曰:“後與二子別久,下流之情,不可為念,而後顏色更盛,何也?”後笑答之曰:
“*(諱)**[
-
- 究級玩家
- 文章: 7719
-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19, 2001 8:00 am
三國志卷五 魏書五 後妃傳第五
易稱“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內;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古先哲王,莫不明後
妃之制,順天地之德,故二妃嬪媯,虞道克隆,任、姒配姬,周室用熙,廢興存亡,恆
此之由。春秋說雲天子十二女,諸侯九女,考之情理,不易之典也。而末世奢縱,肆其
侈欲,至使男女怨曠,感動和氣,惟色是崇,不本淑懿,故風教陵遲而大綱毀泯,豈不
惜哉!嗚呼,有國有家者,其可以永鑒矣!
漢制,帝祖母曰太皇太後,帝母曰皇太後,帝妃曰皇後,其余內官十有四等。魏因
漢法,母後之號,皆如舊制,自夫人以下,世有增損。太祖建國,始命王後,其下五等:
有夫人,有昭儀,有□□,有容華,有美人。文帝增貴嬪、淑媛、修容、順成、良人。
明帝增淑妃、昭華、修儀;除順成官。太和中始復命夫人,登其位於淑妃之上。自夫人
以下爵凡十二等:貴嬪、夫人,位次皇後,爵無所視;淑妃位視相國,爵比諸侯王;淑
媛位視御史大夫,爵比縣公;昭儀比縣侯;昭華比鄉侯;修容比亭侯;修儀比關內侯;
□□視中二千石;容華視真二千石;美人視比二千石;良人視千石。
武宣卞皇後,琅邪開陽人,文帝母也。本倡家,[一]年二十,太祖於譙納後為妾。
後隨太祖至洛。及董卓為亂,太祖微服東出避難。袁術傳太祖兇問,時太祖左右至洛者
皆欲歸,後止之曰:“曹君吉兇未可知,今日還家,明日若在,何面目復相見也?正使
禍至,共死何苦!”
遂從後言。太祖聞而善之。建安初,丁夫人廢,遂以後為繼室。諸子無母者,太祖
皆令後養之。[二]文帝為太子,左右長御賀後曰:“將軍拜太子,天下莫不歡喜,後當
傾府藏賞賜。”
後曰:“王自以丕年大,故用為嗣,我但當以免無教導之過為幸耳,亦何為當重賜
遺乎!”
長御還,具以語太祖。太祖悅曰:“怒不變容,喜不失節,故是最為難。”
注[一]魏書曰:後以漢延熹三年十二月己巳生齊郡白亭,有黃氣滿室移日。父敬侯
怪之,以問卜者王旦,旦曰:“此吉祥也。”
注[二]魏略曰:太祖始有丁夫人,又劉夫人生子修及清河長公主。劉早終,丁養子
修。子修亡於穰,丁常言:“將我兒殺之,都不復念!”遂哭泣無節。太祖忿之,遣歸
家,欲其意折。
後太祖就見之,夫人方織,外人傳雲“公至”,夫人踞機如故。太祖到,撫其背曰:
“顧我共載歸乎!”夫人不顧,又不應。太祖卻行,立於戶外,復雲:“得無尚可邪!”
遂不應,太祖曰:“真訣矣。”遂與絕,欲其家嫁之,其家不敢。初,丁夫人既為嫡,
加有子修,丁視後母子不足。後為繼室,不念舊惡,因太祖出行,常四時使人饋遺,又
私迎之,延以正坐而己下之,迎來送去,有如昔日。丁謝曰:“廢放之人,夫人何能常
爾邪!”其後丁亡,後請太祖殯葬,許之,乃葬許城南。後太祖病困,自慮不起,嘆曰:
“我前後行意,於心未曾有所負也。假令死而有靈,子修若問‘我母所在’,我將何辭
以答!”魏書曰:後性約儉,不尚華麗,無文繡珠玉,器皆黑漆。太祖常得名?數具,
命後自選一具,後取其中者,太祖問其故,對曰:
“取其上者為貪,取其下者為偽,故取其中者。”
二十四年,拜為王後,策曰:“夫人卞氏,撫養諸子,有母儀之德。今進位王後,
太子諸侯陪位,鏦卿上壽,減國內死罪一等。”二十五年,太祖崩,文帝即王位,尊後
曰王太後,及踐阼,尊後曰皇太後,稱永壽宮。[一]明帝即位,尊太後曰太皇太後。
注[一]魏書曰:後以國用不足,滅損御食,諸金銀器物皆去之。東阿王植,太後少
子,最愛之。後植犯法,為有司所奏,文帝令太後弟子奉車都尉蘭持公卿議白太後,太
後曰:“不意此兒所作如是,汝還語帝,不可以我故壞國法。”及自見帝,不以為言。
臣鬆之案:文帝夢磨錢,欲使文滅而更癒明,以問周宣。宣答曰:“此陛下家事,雖意
欲爾,而太後不聽。”
妃之制,順天地之德,故二妃嬪媯,虞道克隆,任、姒配姬,周室用熙,廢興存亡,恆
此之由。春秋說雲天子十二女,諸侯九女,考之情理,不易之典也。而末世奢縱,肆其
侈欲,至使男女怨曠,感動和氣,惟色是崇,不本淑懿,故風教陵遲而大綱毀泯,豈不
惜哉!嗚呼,有國有家者,其可以永鑒矣!
漢制,帝祖母曰太皇太後,帝母曰皇太後,帝妃曰皇後,其余內官十有四等。魏因
漢法,母後之號,皆如舊制,自夫人以下,世有增損。太祖建國,始命王後,其下五等:
有夫人,有昭儀,有□□,有容華,有美人。文帝增貴嬪、淑媛、修容、順成、良人。
明帝增淑妃、昭華、修儀;除順成官。太和中始復命夫人,登其位於淑妃之上。自夫人
以下爵凡十二等:貴嬪、夫人,位次皇後,爵無所視;淑妃位視相國,爵比諸侯王;淑
媛位視御史大夫,爵比縣公;昭儀比縣侯;昭華比鄉侯;修容比亭侯;修儀比關內侯;
□□視中二千石;容華視真二千石;美人視比二千石;良人視千石。
武宣卞皇後,琅邪開陽人,文帝母也。本倡家,[一]年二十,太祖於譙納後為妾。
後隨太祖至洛。及董卓為亂,太祖微服東出避難。袁術傳太祖兇問,時太祖左右至洛者
皆欲歸,後止之曰:“曹君吉兇未可知,今日還家,明日若在,何面目復相見也?正使
禍至,共死何苦!”
遂從後言。太祖聞而善之。建安初,丁夫人廢,遂以後為繼室。諸子無母者,太祖
皆令後養之。[二]文帝為太子,左右長御賀後曰:“將軍拜太子,天下莫不歡喜,後當
傾府藏賞賜。”
後曰:“王自以丕年大,故用為嗣,我但當以免無教導之過為幸耳,亦何為當重賜
遺乎!”
長御還,具以語太祖。太祖悅曰:“怒不變容,喜不失節,故是最為難。”
注[一]魏書曰:後以漢延熹三年十二月己巳生齊郡白亭,有黃氣滿室移日。父敬侯
怪之,以問卜者王旦,旦曰:“此吉祥也。”
注[二]魏略曰:太祖始有丁夫人,又劉夫人生子修及清河長公主。劉早終,丁養子
修。子修亡於穰,丁常言:“將我兒殺之,都不復念!”遂哭泣無節。太祖忿之,遣歸
家,欲其意折。
後太祖就見之,夫人方織,外人傳雲“公至”,夫人踞機如故。太祖到,撫其背曰:
“顧我共載歸乎!”夫人不顧,又不應。太祖卻行,立於戶外,復雲:“得無尚可邪!”
遂不應,太祖曰:“真訣矣。”遂與絕,欲其家嫁之,其家不敢。初,丁夫人既為嫡,
加有子修,丁視後母子不足。後為繼室,不念舊惡,因太祖出行,常四時使人饋遺,又
私迎之,延以正坐而己下之,迎來送去,有如昔日。丁謝曰:“廢放之人,夫人何能常
爾邪!”其後丁亡,後請太祖殯葬,許之,乃葬許城南。後太祖病困,自慮不起,嘆曰:
“我前後行意,於心未曾有所負也。假令死而有靈,子修若問‘我母所在’,我將何辭
以答!”魏書曰:後性約儉,不尚華麗,無文繡珠玉,器皆黑漆。太祖常得名?數具,
命後自選一具,後取其中者,太祖問其故,對曰:
“取其上者為貪,取其下者為偽,故取其中者。”
二十四年,拜為王後,策曰:“夫人卞氏,撫養諸子,有母儀之德。今進位王後,
太子諸侯陪位,鏦卿上壽,減國內死罪一等。”二十五年,太祖崩,文帝即王位,尊後
曰王太後,及踐阼,尊後曰皇太後,稱永壽宮。[一]明帝即位,尊太後曰太皇太後。
注[一]魏書曰:後以國用不足,滅損御食,諸金銀器物皆去之。東阿王植,太後少
子,最愛之。後植犯法,為有司所奏,文帝令太後弟子奉車都尉蘭持公卿議白太後,太
後曰:“不意此兒所作如是,汝還語帝,不可以我故壞國法。”及自見帝,不以為言。
臣鬆之案:文帝夢磨錢,欲使文滅而更癒明,以問周宣。宣答曰:“此陛下家事,雖意
欲爾,而太後不聽。”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7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