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卷八 魏書八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版主: jiunn辰仔(str)arashi

回覆文章
peter_zhong
究級玩家
究級玩家
文章: 7719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19, 2001 8:00 am

文章 peter_zhong » 週五 6月 27, 2003 5:46 pm

惟育養之厚,念積累之效,悲思不遂,痛切見棄,舉國號

peter_zhong
究級玩家
究級玩家
文章: 7719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19, 2001 8:00 am

文章 peter_zhong » 週五 6月 27, 2003 5:46 pm

注[一]吳書載淵表權曰:“臣伏惟遭天地反易,遇無妄之運;王路未夷,傾側擾攘。
自先人以來,歷事漢、魏,階緣際會,為國效節,繼世享任,得守藩表,猶知符命未有
攸歸。每感厚恩,頻辱顯使,退念人臣交不越境,是以固守所執,拒違前使。雖義無二
信,敢忘大恩!
陛下鎮撫,長存小國,前後裴校尉、葛都尉等到,奉被敕誡,聖旨彌密,重紈累素,
幽明備著,所以申示之事,言提其耳。臣晝則謳吟,宵則發夢,終身誦之,志不知足。
季末兇荒,乾坤否塞,兵革未戢,人民盪析。仰此天命將有眷顧,私從一隅永瞻雲日。
今魏家不能採錄忠善,褒功臣之後,乃令讒鬥得行其志,聽幽州刺史、東萊太守誑誤之
言,猥興州兵,圖害臣郡。臣不負魏,而魏絕之。蓋聞人臣有去就之分;
田饒適齊,樂毅走趙,以不得事主,故保有道之君;陳平、耿況,亦?時變,卒歸
於漢,勒名帝籍。伏惟陛下德不再出,時不世遇,是以

peter_zhong
究級玩家
究級玩家
文章: 7719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19, 2001 8:00 am

文章 peter_zhong » 週五 6月 27, 2003 5:45 pm

注[一]魏略曰:輔從太祖於官渡。袁紹破走,太祖喜,顧謂輔曰:“如前歲本初送
公孫瓚頭來,孤自視忽然耳,而今克之。此既天意,亦二三子之力。”
注[二]魏略曰:太祖甚愛閻柔,每謂之曰:“我視卿如子,亦欲卿視我如父也。”
柔由此自托於五官將,如兄弟。
陶謙字恭祖,丹楊人。[一]少好學,為諸生,仕州邵,舉茂才,除盧令,[二]遷幽
州剌史,征拜議郎,參車騎將軍張溫軍事,西討韓遂。[三]會徐州黃巾起,以謙為徐州
剌史,擊黃巾,破走之。董卓之亂,州郡起兵,天子都長安,四方斷絕,謙遣使閑行致
貢獻,遷安東將軍、徐州牧,封溧陽侯。是時,徐州百姓殷盛,谷米封贍,流民多歸之。
而謙背道任情:廣陵太守琊邪趙昱,徐方名士也,以忠直見疏;[四]曹宏等,讒慝小人
也,謙親任之。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漸亂。下邳闕宣自稱天子,謙初與合從
寇鈔,後遂殺宣,並其?。

注[一]吳書曰:謙父,故余姚長。謙少孤,始以不羈聞於縣中。年十四,猶綴帛為
幡,乘竹馬而戲,邑中兒童皆隨之。故蒼梧太守同縣甘公出遇之塗,見其容貌,異而呼
之,住車與語,甚悅,因許妻以女。甘公夫人聞之,怒曰:“妾聞陶家兒敖戲無度,如
何以女許之?”公曰:
“彼有奇表,長必大成。”遂妻之。
注[二]吳書曰:謙性剛直,有大節,少察孝廉,拜尚書郎,除舒令。郡守張盤,同
郡先輩,與謙父友,意殊親之,而謙恥為之屈。與?還城,因以公事進見,坐罷,盤常
私還入,與謙飲宴,或拒不為留。常以舞屬謙,謙不為起,固強之;及舞,又不轉。盤
曰:“不當轉邪?”
曰:“不可轉,轉則勝人。”由是不樂,卒以構隙。謙在官清白,無以糾舉,祠靈
星,有贏錢五百,欲以臧之。謙委官而去。
注[三]吳書曰:會西羌寇邊,皇甫嵩為征西將軍,表請武將。召拜謙揚武都尉,與
嵩征羌,大破之。後邊章、韓遂為亂,司空張溫銜命征討;又請謙為參軍事,接遇甚厚,
而謙輕其行事,心懷不服。及軍罷還,百寮高會,溫屬謙行酒,謙?辱溫。溫怒,徙謙
於邊。或說溫曰:
“陶恭祖本以材略見重於公,一朝以醉飲過失,不蒙容貸,遠棄不毛,厚德不終,
四方人士安所歸望!不如釋憾除恨,克復初分,於以遠聞德美。”溫然其言,乃追還謙。
謙至,或又謂謙曰:“足下輕辱三公,罪自己作,今蒙釋宥,德莫厚矣;宜降志卑辭以
謝之。”謙曰:“諾。”
又謂溫曰:“陶恭祖今深自罪責,思在變革。謝天子禮畢,必詣公門。公宜見之,
以慰其意。”時溫於宮門見謙,謙仰曰:“謙自謝朝廷,豈為公邪?”溫曰:“恭祖痴
病尚未除邪?”遂為之置酒,待之如初。
注[四]謝承後漢書曰:昱年十三,母嘗病,經涉三月。昱慘戚消瘠,至目不交睫,
握粟出卜,祈禱泣血,鄉黨稱其孝。就處士東莞綦?

peter_zhong
究級玩家
究級玩家
文章: 7719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19, 2001 8:00 am

文章 peter_zhong » 週五 6月 27, 2003 5:45 pm

是時術陰有不臣之心,不利國家有長主,外托公義以答拒之。紹亦使人私報虞,虞
以國有正統,非人臣所宜言,固辭不許;乃欲圖奔匈奴以自絕,紹等乃止。虞於是奉職
修貢,癒益恭肅;諸外國羌、胡有所貢獻,道路不通,皆為傳送,致之京師。
是時,術遣孫堅屯陽城拒卓,紹使周昂奪其處。術遣越與堅攻昂,不勝,越為流矢
所中死。
瓚怒曰:“余弟死,禍起於紹。”遂出軍屯盤河,將以報紹。紹懼,以所佩勃海太
守印綬授瓚從弟范,遣之郡,欲以結援。范遂以勃海兵助瓚,破青、徐黃巾,兵益盛;
進軍界橋。[一]以嚴綱為冀州,田楷為青州,單經為兗州,置諸郡縣。紹軍廣川,令將
曲義先登與瓚戰,生禽綱。瓚軍敗走勃海,與范俱還薊,於大城東南築小城,與虞相近,
稍相恨望。

注[一]典略載瓚表紹罪狀曰:“臣聞皇、羲以來,始有君臣上下之事,張化以導民,
刑罰以禁暴。今行車騎將軍袁紹,托其先軌,寇竊人爵,既性暴亂,厥行淫穢。昔為司
隸校尉,會值國家喪禍之際,太後承攝,何氏輔政,紹專為邪媚,不能舉直,至令丁原
焚燒孟津,招來董卓,造為亂根,紹罪一也。卓既入雒而主見質,紹不能權譎以濟君父,
而棄置節傳,迸竄逃亡,忝辱爵命,背上不忠,紹罪二也。紹為勃海太守,默選戎馬,
當攻董卓,不告父兄,至使太傅門戶,太僕母子,一旦而斃,不仁不孝,紹罪三也。紹
既興兵,涉歷二年,不恤國難,廣自封殖,乃多以資糧專為不急,割剝富室,收考責錢,
百姓吁嗟,莫不痛怨,紹罪四也。韓馥之迫,竊其虛位,矯命詔恩,刻金印玉璽,每下
文書,邕囊施檢,文曰‘詔書一封,?鄉侯印’。?,口浪反。昔新室之亂,漸以即真,
今紹所施,擬而方之,紹罪五也。紹令崔巨業候視星日,財貨賂遺,與共飲食,克期會
合,攻鈔郡縣,此豈大臣所當宜為?紹罪六也。紹與故虎牙都尉劉勛首共造兵,勛仍有
效,又降伏張楊,而以小忿枉害於勛,信用讒慝,殺害有功,紹罪七也。紹又上故上谷
太守高焉、故甘陵相姚貢,橫責其錢,錢不備畢,二人並命,紹罪八也。春秋之義,子
以母貴。紹母親為婢使,紹實微賤,不可以為人後,以義不宜,乃據豐隆之重任,忝污
王爵,損辱袁宗,紹罪九也。又長沙太守孫堅,前領豫州刺史,驅走董卓,掃除陵廟,
其功莫大;紹令周昂盜居其位,斷絕堅糧,令不得入,使卓不被誅,紹罪十也。臣又每
得後將軍袁術書,雲紹非術類也。紹之罪戾,雖南山之竹不能載。昔姬周政弱,王道陵
遲,天子遷都,諸侯背叛,於是齊桓立柯亭之盟,晉文為踐土之會,伐荊楚以致菁茅,
誅曹、燱以彰無禮。臣雖獫茸,名非先賢,蒙被朝恩,當此重任,職在榥鉞,奉辭伐罪,
輒與諸將州郡兵討紹等。若事克捷,罪人斯得,庶續桓、文忠誠之效,攻戰形狀,前後
續上。”遂舉兵與紹對戰,紹不勝。
虞懼瓚為變,遂舉兵襲瓚。虞為瓚所敗,出奔居庸。瓚攻拔居庸,生獲虞,執虞還
薊。會卓死,天子遣使者段訓增虞邑,督六州;瓚遷前將軍,封易侯。瓚誣虞欲稱尊號,
脅訓斬虞。
[一]瓚上訓為幽州刺史。瓚遂驕矜,記過忘善,多所賊害。[二]虞從事漁陽鮮於輔、
齊周、騎都尉鮮於銀等,率州兵欲報瓚,以燕國閻柔素有恩信,共推柔為烏丸司馬。柔
招誘烏丸、鮮卑,得胡、漢數萬人,與瓚所置漁陽太守鄒丹戰於潞北,大破之,斬丹。
袁紹又遣曲義及虞子和,將兵與輔合擊瓚。瓚軍數敗,乃走還易京固守。[三]為圍塹十
重,於塹裡築京,皆高五六丈,為樓其上;中塹為京,特高十丈,自居焉,積谷三百萬
斛。[四]瓚曰:“昔謂天下事可指麾而定,今日視之,非我所決,不如休兵,力田畜谷。
兵法,百樓不攻。今吾樓櫓千重,食盡此谷,足知天下之事矣。”欲以此弊紹。紹遣將
攻之,連年不能拔。[五]建安四年,紹悉軍圍之。瓚遣子求救於黑山賊,復欲自將突騎
直出,傍西南山,擁黑山之?,陸樑冀州,橫斷紹後。長史關靖說瓚曰:“今將軍將士,
皆已土崩瓦解,其所以能相守持者,顧戀其居處老小,以將軍為主耳。將軍堅守曠日,
袁紹要當自退;自退之後,四方之?必復可合也。若將軍今舍之而去,軍無鎮重,易京
之危,可立待也。將軍失本,孤在草野,何所成邪!”瓚遂止不出。[六]救至,欲內外
擊紹。遣人與子書,刻期兵至,舉火為應。[七]紹侯者得其書,如期舉火。瓚以為救兵
至,遂出欲戰。紹設伏擊,大破之,復還守。紹為地道,突壞其樓,稍至中京。[八]瓚
自知必敗,盡殺其妻子,乃自殺。[九]

注[一]魏氏春秋曰:初,劉虞和輯戎狄,瓚以胡夷難御,當因不賓而討之,今加財
賞,必益輕漢,效一時之名,非久長深慮。故虞所賞賜,瓚輒鈔奪。虞數請會,稱疾不
往。至是戰敗,虞欲討之,告東曹掾右北平人魏攸。攸曰:“今天下引領,以公為歸,
謀臣爪牙,不可無也。
瓚,文武才力足恃,雖有小惡,固宜容忍。”乃止。後一年,攸病死。虞又與官屬
議,密令?襲瓚。瓚部曲放散在外,自懼敗,掘東城門欲走。虞兵無部伍,不習戰,又
愛民屋,敕令勿燒。故瓚得放火,因以精銳沖突。虞?大潰,奔居庸城。瓚攻及家屬以
還,殺害州府,衣冠善士殆盡。典略曰:瓚曝虞於市而祝曰:妣Y應為天子者,天當降
雨救之。”時盛暑,竟日不雨,遂殺虞。英雄記曰:虞之見殺,故常山相孫瑾、掾張逸、
張瓚等忠義憤發,相與就虞,罵瓚極口,然後同死。
注[二]英雄記曰:瓚統內外,衣冠子弟有材秀者,必抑使困在窮苦之地。或問其故,
答曰:
“今取衣冠家子弟及善士富貴之,皆自以為職當得之,不謝人善也。”所寵遇驕恣
者,類多庸兒,若故卜數師劉緯台、販繒李移子、賈人樂何當等三人,與之定兄弟之誓,
自號為伯,謂三人者為仲叔季,富皆巨億,或取其女以配己子,常稱古者曲周、灌嬰之
屬以譬也。
注[三]英雄記曰:先是有童謠曰:“燕南垂,趙北際,中央不合大如礪,惟有此中
可避世。”
瓚以易當之,乃築京固守。瓚別將有為敵所圍,義不救也。其言曰:“救一人,使
後將恃救不力戰;今不救此,後將當念在自勉。”是以袁紹始北擊之時,瓚南界上別營
自度守則不能自固,又知必不見救,是以或自殺其將帥,或為紹兵所破,遂令紹軍徑至
其門。臣鬆之以為童謠之言,無不皆驗;至如此記,似若無征。謠言之作,蓋令瓚終始
保易,無事遠略。而瓚因破黃巾之威,意志張遠,遂置三州刺史,圖滅袁氏,所以致敗
也。
注[四]英雄記曰:瓚諸將家家各作高樓,樓以千計。瓚作鐵門,居樓上,屏去左右,
婢妾侍側,汲上文書。
注[五]漢晉春秋曰:袁紹與瓚書曰:“孤與足下,既有前盟舊要,申以討亂之誓,
愛過夷、叔,分著丹青,謂為旅力同軌,足踵齊、晉,故解印釋紱,以北帶南,分割膏
腴,以奉執事,此非孤赤情之明驗邪?豈寤足下棄烈士之高義,尋禍亡之險蹤,輟而改
慮,以好易怨,盜遣士馬,犯暴豫州。始聞甲卒在南,親臨戰陳,懼於飛矢迸流,狂刃
橫集,以重足下之禍,徒增孤*(子)*之咎舋也,故為薦書懇惻,冀可改悔。而足下超然
自逸,矜其威詐,謂天罔可吞,豪雄可滅,果令貴弟殞於鋒刃之端。斯言猶在於耳,而
足下曾不尋討禍源,克心罪己,苟欲逞其無疆之怒,不顧逆順之津,匿怨害民,聘於余
躬。遂躍馬控弦,處我疆土,毒?生民,辜延白骨。孤辭不獲已,以登界橋之役。是時
足下兵氣霆震,駿馬電發;僕師徒肇合,機械不嚴,強弱殊科,?寡異論,假天之助,
小戰大克,遂陵躡奔背,因壘館谷,此非天威?諶,福豐有禮之符表乎?足下志猶未厭,
乃復糾合余燼,率我蛑賊,以焚 k勃海。孤又不獲寧,用及龍河之師。羸兵前誘,大軍
未濟,而足下膽破?散,不鼓而敗,兵?擾亂,君臣並奔。此又足下之為,非孤之咎也。
自此以後,禍隙彌深,孤之師旅,不勝其忿,遂至積屍為京,頭顱滿野,愍彼無辜,未
嘗不慨然失涕也。後比得足下書,辭意婉約,有改往修來之言。僕既欣於舊好克復,且
愍兆民之不寧,每輒引師南駕,以順簡書。弗盈一時,而北邊羽檄之文,未嘗不至。孤
是用痛心疾首,靡所錯情。夫處三軍之帥,當列將之任,宜令怒如嚴霜,喜如時雨,臧
否好惡,坦然可觀。而足下二三其德,強弱易謀,急則曲躬,緩則放逸,行無定端,言
無質要,為壯士者固若此乎!既乃殘殺老弱,幽土憤怨,?叛親離,孑然無黨。又烏丸、

peter_zhong
究級玩家
究級玩家
文章: 7719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19, 2001 8:00 am

三國志卷八 魏書八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文章 peter_zhong » 週五 6月 27, 2003 5:45 pm

公孫瓚字伯?,遼西令支人也。*令音郎定反。支音其兒反。*為郡門下書佐。有姿
儀,大音聲,侯太守器之,以女妻焉,[一]遣詣涿郡盧植讀經。後復為郡吏。劉太守坐
事征詣廷尉,瓚為御車,身執徒養。及劉徙日南,瓚具米肉,於北芒上祭先人,舉觴祝
曰:“昔為人子,今為人臣,當詣日南。日南瘴氣,或恐不還,與先人辭於此。”再拜
慷慨而起,時見者莫不

回覆文章

回到「Royal Knight公會」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8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