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上的輪作

版主: jiunn辰仔(str)arashi

回覆文章
pomelo
究級玩家
究級玩家
文章: 5001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13, 2002 8:00 am

農業上的輪作

文章 pomelo » 週三 5月 28, 2003 9:52 am

輪作就是在一塊田地上依次輪流栽種幾種農作物。這種栽種方法,既可以改善土壤肥力,又可以使土壤中對某種農作物有害的病菌,隨著栽種別的作物,變得不適於生存而逐漸死亡,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

  中國古代的輪作耕種法具有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證明,早在戰國時期由中國就有關於輪作複種的記載,是世界上最早施行輪作制的國家。漢武帝末年,趙過推行「代田法」。「代田法」是先把土地開成深廣各一尺的溝,叫做甽 (普通話〔quan第三聲〕;粵音〔犬〕) ,甽旁堆成高廣各一尺的。一畝之地 (廣一步,長二百四十步) ,開成三甽三。下種時把種子播在甽中,苗長出後進行耨 (普通話〔nou第四聲〕;粵音〔紐6〕)

  草,用上的土和耨除的草培植苗根。到了盛夏,土用盡,甽亦鋪平,作物的根便既深且固,不畏風旱。甽的位置每年互相調換,輪種作物,以恢復土壤的肥力。代田法在長安附近試驗的結果較佳,每畝產量比別的田超過一斛 (普通話〔hu第二聲〕;粵音〔酷〕) 甚至二斛以上,所以很快就被推廣。漢代還有「田有六道,麥為首種」的複習輪作技術。

  魏晉時期,人們廣泛運用輪換休閑的辦法來恢復和提高土壤肥力。這可能是西漢代田法的一種改進。至北魏時期,輪作制已經開始廣泛施行,並且出現了多種形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對農作物的不同輪作方式進行比較,尤其種視豆類作物在恢復和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並強調養地及豆類穀類作物輪作制。他還分析說明了輪作可以防止土壤肥力遞減,減少植物的蟲害,防止作物生長良莠不齊和消滅雜草等。這些論述和記載在世界上都是最早的。

  西歐中世紀,普遍實行二圃制及三圃制,但土地利用率只及中國農田輪作制的百分之二十至五十。直至公元十八世紀三十年代,英國才有農作物輪作制的實踐和記載,比中國晚了一千兩百多年。
圖檔 圖檔
把版版的究級會員數加一~

回覆文章

回到「Royal Knight公會」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4 位訪客